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北省迁西县东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正> 东寨遗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罗屯乡东寨村西750米处的一沙丘东坡之上。大秦铁路由此东西穿过,此遗址地处燕山南麓低山丘陵地区、西南面向甚宽阔的滦河河谷,四周的沙丘系滦河的第二级阶地堆积物。遗址西南距县城。30华里,西邻西寨村(图一)。 该遗址在1990年3月,由河北省文物局文物普查队在普查中发现,同年9月为了配合大秦铁路建设工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派员对东寨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为112.2平方米,获得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早期遗物。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迁西西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一组玛瑙石器地处燕山南麓滦河中游的迁西县西寨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研究燕山南北史前文化遗存的重要区域。198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唐山市文管处和迁西县文管所为配合大秦铁路施工,对西寨遗址进行了发掘,除出土一批重要文物外,还在东...  相似文献   

3.
1995-1996年安阳刘家庄殷代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家庄村北殷代遗址,位于殷墟保护区南部边沿,北距小屯村约2公里,东北和苗圃北地殷代遗址相邻(图一)。近几年来,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在这一带进行了多次发掘。1995年冬和1996年春,为配合安阳电业局新建办公大楼和住宅楼基建工程,我队连续对这一带的遗址和墓葬进行了发掘。现仅将殷代遗址和墓葬的发掘情况报告于下。一、遗址(一)地层堆积1995年冬,开10×5平方米探方1个,编号为95AL北T1。共发现灰坑2座,水井1眼。1996年春,开探方4个,编号为96AL北T1-T4。后经扩方,T1为5×7平方米,T2为5×5平方米,T3为6…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永年县何庄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庄遗址位于河北省永年县临沼关西南约15公里的何庄北,北临通天河,西面是起伏的丘陵地带,东面约1公里处为北两岗水库(图一)。何庄遗址是1987年永年县文物保管所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面积约3万平方米。由于当地农民烧砖取土,对遗址的破坏非常严重,因此,1988年8月9日至9月12日,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和永年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开挖5×5米探方13个,面积325平方米。共清理  相似文献   

5.
里沟遗址是一处以仰韶文化遗存和河南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兼有春秋战国遗存的遗址。它位于巩义市城区南部里沟村周围,总面积10万平方米,1993年7月由巩义市文管所调查发现①。(图一)随后,为配合巩义市南环路工程,由原郑州市文物工作队(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与巩义市文管所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发掘,计发掘探方5个,面积166平方米,发现灰坑9个②。1994年10月,为配合里沟村委会在南环路北侧的建设工程,两单位再次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地点位于1993年发掘现场北约30米处,(图二)亦属遗址东北…  相似文献   

6.
1962年,在山西省侯马市牛村古城城南约150米处,发现一座晋国石圭作坊遗址。遗址总面积约4.9平方公里,东西、南北各长70米(图一)。山西省文管会于1964年、1965年分别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和发掘。1964年试掘面积为20平方米(T1501和 T1502),1965年发掘面积为1275平方米(自 T2001起)。现将主要收获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河北永年县洺关遗址试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洺关遗址位于永年县城(临洺关)东约50米,东距施庄村1公里,往北约3公里是东西流向的洺河(图一)。该遗址是由邯郸地区文物管理所和永年县文物保管所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遗址面积近万平方米;为了配合基本建设,1986年3月18日至3月31日历时14天在永年县文教局和文物保管所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在遗址的南部进行了重点试掘。布5×5米探方3个,实际发掘面积50平方米,现将试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朝拜圣地凌家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该遗址发现于1985年.1987年至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的调查发掘.该遗址面积160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220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氏族墓地1处、祭坛1座、红陶块铺筑的3000平方米神庙或宫殿遗迹1处、红陶块砌筑的水井1口、巨石遗迹3处,出土各种精美玉器与其他珍贵文物1500余件,被评为1998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石河遗址群1987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物》1990,(8)
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位于江汉平原中北部,南距天门市区约15公里,石家河的东河和西河都由北向南流过。境内密集地分布着几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55年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为配合水利建设,曾在贯平堰、石板冲、三房塆、罗家柏岭4处进行发掘,面积约1600平方米;1978年荆州地区博物馆在邓家垮遗址试掘1条探沟,面积30平方米;1982年湖北省博物馆在谭家岭、土城遗址进行发掘,面积200多平方米;1987年春季,北京大学考古系、荆州地区博物馆在邓家塆遗址进行发掘,面积300平方米。为了  相似文献   

10.
<正>沙日塔拉遗址位于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沙日塔拉村境内,西南距成吉思汗陵约15千米。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2021年9月22日—1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鄂尔多斯市博物院、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伊金霍洛旗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清理发现房址8座、灰坑及灰沟30处、墓葬31座、路面2条、灶址1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角蚌器等190余件。  相似文献   

11.
河北涞水渐村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 渐村属石亭乡,南距涞水县城12公里(图一)。遗址位于村北0.5公里的台地上,由于修公路,遗址的东部已被破坏,从现存遗址东部的断崖上可以发现断续的文化层和灰坑,地面散布陶片,地势西北高,东南较低,文化层的下面便是页岩。1987年3月,保北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发掘,由于遗址大部分已被破坏,而且现存文化层亦不连贯,故所布探方和探沟比较分散。这次发掘,开5×5m探方七个(T3—8、11),2×5m探沟二条(T9、10),3×6.75M探方一个(T1),4×1.5m探沟一条(T12),2×10m探沟一条(T2),发掘面积为242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板栗岗楚墓群南距常德城区12公里,1997年至1999年,常德市文物处和鼎城区文物管理所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5座,其中东周墓68座。东周墓按墓葬形制分为三大类:带墓道的土坑墓;带二层台与龛的土坑墓:简单的土坑墓。出土随葬器物262件,其中陶器245件、铜器15件、铁器1件、石器1件。陶器组合形式主要分为日用陶器组合和仿铜陶礼器组合两大类。日用陶器组合的器物有鬲、罐、钵、豆等,仿铜陶礼器组合的器物有鼎、敦、壶、盒等。墓葬年代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后段。这批墓葬的发掘为楚墓和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邢台南小汪周代遗址西周遗存的发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正> 南小汪遗址位于邢台市市区西北部。这是一处范围很大的周代遗址,经初步调查,大致在今京广铁路以西,小黄河以北,达活泉以南,因南小汪村位于遗址北部而得名(图一)。 南小汪遗址南与曹演庄、南大郭等殷商遗址相连,西北与南大汪战国墓区相望。五十年代调查试掘的西关外西周遗址,实际上即是南小汪遗址的一部分。近年来,邢台市市政建设发展迅速,南小汪遗址绝大部分已被建筑所压。在施工过程中,时有周代遗物出土,如在郭守敬大街左右两侧的市一中附近、中华路宿舍区、团结路南侧等地,均曾发现大量的周代陶器鬲、盆、豆、罐等,有的地方还发现马坑和小型墓葬等。这些都表明南小汪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埋藏丰富的周代遗址。  相似文献   

14.
赵宝沟文化分布范围北起西拉木伦河流域,南越燕山到达滦河流域,西起大兴安岭,东抵医巫闾山和渤海西岸。根据各地赵宝沟文化的差别,把赵宝沟文化划为小山类型、水泉类型、西寨类型,每个类型均分为三期。  相似文献   

15.
兴隆洼文化的类型、分期与聚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通过对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首次揭示出了一种比赵宝沟、红山文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这种遗存后来被正式  相似文献   

16.
筒形罐系统是新石器时代北中国地区重要的文化系统。新石器时代中期,筒形罐系统一度占据着太行山东麓的广袤区域,使得筒形罐系统的领地从东北地区拓展至冀南豫北地区,并且形成了具有明显过渡类型色彩的磁山文化。此后,随着东方釜鼎系统和西方仰韶系统交替占据黄河流域的主流地位,迫使筒形罐系统的南部前沿从冀南豫北地区向北退缩至燕山—西辽河一带,筒形罐系统此后的空间拓展方向也转向了东北腹地。在此背景下,燕山南北成为筒形罐系统与中原文化频繁接触、融合的新地带,先后产生了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等强势文化支系。可见,黄河流域的文化格局不仅改变了筒形罐系统的空间拓展方向,而且直接加剧了筒形罐系统内部各支系间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西台遗址发掘了保存完好的两座南北相邻的长方形围壕,应有城的含义。两座围壕内分别发现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两个时期的房址及遗物。红山文化房址和围壕中共出土10件陶范,其中两组陶范为合范,保存完好,是铸造青铜器的模具。红山文化房址中发现了塑造精细的女性陶塑。这些重要发现,为探讨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夹砂陶是陶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特别是作为炊煮器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器具。对夹砂陶器中掺合料的研究能够反映当时夹砂陶的制作工艺,也可以用来探讨掺合料的来源以及当时手工业分工以及产品的流通等问题。为此,本研究主要利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出土夹砂陶器中人工分离出的掺合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其中掺合料的类别、所占比重及来源。结果表明,西坡遗址出土的红褐色夹砂陶中掺合料的矿物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而对样品及砂粒的称重结果表明,一些样品所用掺合料的比重可达20%左右。同时,对该遗址出土石料的分析表明,石料的物相组成与掺合料相似。另外,结合对良渚古城遗址夹砂陶器的分析结果,提出古代夹砂陶器的掺合料很有可能一部分来自于当时石器和玉器等加工废料的论断。研究成果为今后有关陶器掺合料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也为探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史前陶器为例,拓展了陶器研究中的新视野:指出陶器并非只是生活用品或文化序列的标志物,它与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等方面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要真正全面了解陶器所潜藏的各种古代文化信息,就必须首先寻找获取信息的新途径。就史前陶器而言,传统的地层学、类型学方法已不能满足考古学发展的新要求,而自然科学技术、考古统计学、民族考古学、实验考古学则是有效地获得材料的主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考古方法体系的陈旧比考古理论的滞后更加不利于中国考古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