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代的动物民俗分类法与人类的生计活动、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既是动物知识的抽象总结,也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动物考古利用科学分类法对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鉴定,常常将鉴定结果直接代入到古人的分类中,却鲜少质疑两者是否契合。本文通过对比科学分类法和民俗分类法的不同,认为科学分类法并不能如实反映古代的动物民俗分类。研究古代的动物民俗分类要求我们跳出已有的研究思路、进一步结合遗址中的相关背景、并使用多种研究手段来解读考古材料,以此实现从主位视角再现过去社会中人与动物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鉴定和研究报告共有200余篇。鉴定和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公布该考古遗址出土动物种属的名录,一般包括拉丁名和中文名,这种编写体例自学科形成之初沿用至今。但是,在相当数量的鉴定和研究报告中,部分种属的拉丁名使用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这不但影响了基于这些鉴定和研究报告所开展的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的准确性,还造成了动物考古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过程中的种种不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济南周边地区小荆山、西河、月庄和张马屯等后李文化时期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鉴定结果。四个遗址的动物遗存种类构成、动物驯化情况及居民肉食消费结构等都存在一定的共性,代表了这一时期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河北邢台小里遗址仰韶时代后冈一期文化时期出土的动物遗存的种属鉴定、不同种类动物的数量比例进行了介绍,并对遗址的家养动物驯化情况进行了探讨,发现遗址存在家猪与狗两类家养动物,遗址仰韶时代先民的获取肉食资源方式为以饲养动物为主、渔猎经济为辅的"开发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徐州地区汉代墓葬的首次动物考古学研究。通过对徐州拉犁山汉墓M1出土动物遗存进行种属鉴定、数量统计、部位与年龄观察以及性质判断,并结合徐州两汉时期其他贵族墓随葬动物和其他地区汉代墓葬动物鉴定报告的梳理,推测拉犁山M1出土野生动物较多可能与墓葬等级较高存在相关性;随葬动物可能是作为肉食献给墓主,并显示墓主对财富和资源的占有。将汉代墓葬出土动物与汉代图像、文物和文献记载中所反映的汉代社会生活中动物利用的情况结合观察,可知拉犁山汉墓中动物的随葬与墓主较高的社会等级以及当时社会上层的肉食风尚相匹配,也体现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和礼俗。  相似文献   

6.
动物考古学对于重建古代居民活动范围附近的生态环境以及古人类动物资源利用方面的行为信息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动物考古学方法难以鉴别缺乏明确形态学鉴定特征的动物考古材料和动物制品。基于质谱的动物考古学(zooarchaeology by mass spectrometry,ZooMS)利用蛋白质酶切后肽段的一级质谱分析对动物遗存进行种属鉴定,是古蛋白质组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本文介绍ZooMS的原理、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希望促进ZooMS技术在国内考古学界的应用。同时,该技术在现代食品、药品、保健品、皮草和海关缉私等相关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文物》1990年5期发表了甘肃省博物馆初师宾先生《甘肃靖远新出东罗马鎏金银盘略考》(以下简称“银盘略考”)一文,鉴定这件银盘为东罗马早期遗物,详细介绍和考证了盘内的花草、动物和人像的形状及其组合,并对其人像所表现的含意进行了推测:认为是古希腊...  相似文献   

8.
由于酸性土壤等埋藏环境,南方地区的动物骨骼往往保存不佳,给后续鉴定带来巨大挑战,也极大限制了南方地区的动物考古工作和研究。对此,我们初步提出“现场介入、清理四至、加固标本、托板(套箱)提取”的脆弱动物遗存提取流程,并加强相关鉴定特征与方法的积累与总结,以达到框架性地复原动物资源利用状况等学术目的,为后续科技考古检测、多学科考古提供线索与条件。  相似文献   

9.
《文博》2021,(4)
201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曲江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唐墓,墓主为唐博陵郡夫人崔氏。该墓除出土了一批精美器物外,还在甬道底部及棺床上发现了大量兽骨。本文对出土兽骨进行了分类、测量和鉴定,共鉴别出3头驴和4头牛,且均处于最佳使用年龄,反映出唐代对于殉葬家畜的选择已有一定标准。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唐代采用大型动物殉葬的墓葬级别较高。据文献记载及崔氏墓葬内出土动物骨骼的微观痕迹分析,所殉葬动物应供主人在地下享用。  相似文献   

10.
1986年2月至1987年10月,作者作为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作图书馆学的研究,其间多次去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纽约市立图书馆、杨白翰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等处调查了解中国书籍善本的收藏情况,并作了一些鉴定,作了一些笔记.返国后,曾整理了部分发表在香港《九州学刊》,以及上海的《图书馆杂志》上.今作者将其余加以整理,发表在本刊上.其中所记,多是流传罕见,有的是孤本.  相似文献   

11.
有机残留物分析技术是使用有机化学分析手段鉴定有机残留物的性质和来源的主要方法①。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有机物,其残留的生化成分残存于考古遗址内多种多样的器物和沉积物中。通过一定的分离和鉴定技术,例如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等适当的技术,可以揭示残留物生物分子成分,从而指示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有机物及其利用情况,对陶器等用具、工具的功能解读、遗址环境重建、古人类行为复原和食谱分析等方面都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②、③、④、⑤。古代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植物和动物资源相关,特别是古代人类的医疗活动,根据各种动植物资源的药性药理,治疗各种疾病或者养生健体。由于药物多来源于动植物资源,不易保存,能够保存下来的药材实在少之又少,在考古遗址中关于药物利用的实物证据甚为罕见。因此,残留物分析就成为考古学研究中药物发展史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小荆山遗址中的动物遗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荆山遗址中的动物遗骸从山东章丘市小荆山遗址中共发掘出动物遗骸717件,经鉴定有软体动物、鱼类动物、爬行类动物、鸟类动物和哺乳动物五大类,至少可以代表22个种属。属种名如下:圆顶珠蚌Uniodouglasiae(Gray)珠蚌Uniosp.扭蚌Arc...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灵寿故城东侧的灵寿东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判定该遗址为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的军事驻防城。遗址出土了一批动物骨骼,共计80件,其中可鉴定标本23件,分战国和汉代两个时期:战国时期动物种属主要为马、牛、猪,汉代动物种属为猪、牛、狗,均为古代家畜饲养的常见种属,此外鹿类动物也是汉代灵寿先民的利用对象。根据动物骨骼的部位、出土位置及伴出品,可以判断这些动物可能存在除食用外的功能,如奠基或祭祀等。不同时期对不同动物的利用情况,进一步验证了随着中山国的灭亡,灵寿东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衰落,到了汉代已成为普通平民生活区。  相似文献   

14.
对黑龙江省依兰县倭肯遗址2016年发掘出土的动物骨骼遗存进行整理,遗存共出土各类动物骨骼263件,可鉴定属种至少达15种,包括软体动物、鱼类及哺乳动物的骨骼。对动物的属种、骨骼表面的人工痕迹及骨角制品进行了鉴定与分析,并据此探讨该遗址居民的生业模式及手工业发展水平,复原遗址周边的生态环境,为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吴中华 《文史月刊》2023,(12):70-76
<正>俑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冥器之一,是代替人或物殉葬而塑造出的一种产物。近年来,对墓葬出土的人物俑及其服饰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对于动物俑的研究则略显逊色。动物俑作为陪葬品出现在墓葬中,不仅折射出动物在当时社会中的发展情况,而且也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物证。本文选取了北魏时期平城地区出土的动物俑为研究点,梳理了大同地区北魏动物俑发掘资料,结合鲜卑逐步汉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西藏新石器时代、早期金属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动物相关遗存为对象,探讨史前先民利用动物情况,梳理了西藏地区狗、猪、家养牦牛、绵羊、马的驯养利用情况,概述遗址出土动物陶塑、鸟兽遗存的情况。根据相关动物遗存,分析古代先民利用动物的情况、人与动物的关系特征、先民的生业模式及其特点,为进一步解释古代人类与动物的各种关系及探索古人生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64,(3)
张珩同志是当代书画鉴定专家,去年八月病逝以后,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曾约请一些同志,对他的遗著进行整理。本期发表的《怎样鉴定书画》,就是他近年在各地鉴定书画时,应文物、博物馆工作者的要求所作的几次讲演,经过核对记录整理出来的。他本来  相似文献   

18.
正几何形态测量是一门将生物的形态量化并进行研究的方法。西方学者将这个方法由生物学引入动物考古学之后,主要应用于动物牙齿和骨骼形态的测量与判定。近些年来,国外的动物考古学家用几何形态测量的方法对考古遗址出土的相关动物遗存开展研究,在物种鉴定、家畜起源探讨等方面形成了更加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更加可靠成果。目前,我国动物考古学对几何形态测量  相似文献   

19.
关中地区史前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地区动物考古学研究起步较早,而且成果突出,如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研究报告在我国动物考古学史上有着里程碑性的意义①.目前该地区已积累的动物考古学基础资料比较丰富,专门作过动物骨骼鉴定研究报告的史前遗址就有临潼白家村②、零口村③、姜寨④、康家⑤、西安半坡⑥、扶风案板⑦、宝鸡北首岭⑧、关桃园⑨、福临堡⑩等,这些材料涵括了本地史前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宝鸡益门村M2出土的春秋铁剑,经分析鉴定,认为属古代的块炼铁,处于我国冶铁的开始阶段。本期发表的鉴定报告,报道了这一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