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山文化以磁山遗址的发掘命名,以磁山遗址最为典型,包含了洺河流域的西万年遗址和牛洼堡遗址等.根据器物的共存关系和遗存发展序列,可把磁山文化分为三期.从遗存面貌的变化可揭示出磁山文化的谱系.磁山文化第二期时,兴隆洼文化南进到此地区,而裴李岗文化亦北进到此地区.磁山文化第三期时,裴李岗文化北进的势力更加强烈,使三期的文化面...  相似文献   

2.
中原和渭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以现有的考古资料分析,以磁山、裴李岗和老官台等文化为最早,距今约有8000年左右。这时期已有翻土工具石铲的发现,说明农业生产已进入到了耜(锄)耕阶段,它距农业的产生,还有漫长的岁月,还得向上追溯。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东麓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正> 一、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 太行山东麓地区是指太行山脉以东,北起永定河,南至黄河北岸的山前狭长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这里地势较平而略有起伏,海河水系的众多支流西出太行山脉,在山脚下形成一个个冲积扇,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于处在农业文化早期水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存。对于这个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始于1976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的发掘。次年,在近邻该区南部的河南省中部地区又发掘了裴李岗遗址。之后,河南省又陆续在密县莪沟,长葛石固,新郑唐户,沙窝李,舞阳贾湖等地,发掘了一大批与裴李岗遗址相似的文化遗存,丰富了人们对该类遗存  相似文献   

4.
我国考古工作者近年来在河南省一些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存,引起了中外考古学界广泛的注意。它与在河北武安县发现的磁山文化大体同时,又有很多互相类似的特点,对探讨我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面貌以及农业、畜牧业的起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关于裴李岗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虽然还不很全面、不够深入,但已有一些同志对此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最近,李友谋同志的《中原新石器早期文化问题探讨》一文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华北地区发现的早期新石器遗存中,有河北境内分布的磁山文化,河南境内分布的裴李岗文化和渭水流域分布的老官台(包括大地湾一期)文化。这三种文化,都有一定的内涵,属典型的农业文化,其文化面貌比较原始,文化年代经碳14测定,都在七千年以上。因此,人们普遍把它们归为同一历史阶段的遗存,代表华北不同地域内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它们在我国新石器文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前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里指公元前5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或者说是仰韶时代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①)的发现,可以上溯到20世纪30年代②。到20世纪50~60年代,这类文化遗存开始为老一代考古学家所关注。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于这类文化遗存的研究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1976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③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④的发现和发掘,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得到确认,以此为契机,我国前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出现了第一个高潮。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河北徐水南庄头⑤、湖南湾县彭头…  相似文献   

7.
磁山文化再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梅鹏云 《文物春秋》2002,(4):7-15,26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河北武安县的磁山、西万年等地相继发现了以平底盂、靴形支脚为炊具的文化遗存,由此确立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磁山文化,并引发了七八十年代有关磁山文化的讨论热潮。但当时的讨论多集中于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关系问题,现多趋向于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但是有关磁山文化的来源、发展趋向等一系列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因此还有研究的必要。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1958年冬和1959年4月,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队,对元君庙仰韶时期墓地的发掘和老官台遗址的试掘,揭开了研究前仰韶时期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序幕。 1976年,河北省文管处等单位在武安县发掘了磁山遗址。 1977年,开封地区文管会等单位发掘了新郑县的裴李岗遗址。 这些考古工作所揭示出来的考古文化遗存,均自具特征,年代上早于仰韶时期。按考古文化命名的惯例,考古学者分别称之为老官台文化、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  相似文献   

9.
磁山文化分布范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山文化是在太行山东麓地区发现的较重要的原始文化,关于这一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较少学者详述。本文在回顾了磁山文化分布范围的研究史和对与磁山文化同时期的考古学遗存进行文化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磁山文化是一相对单纯并特征明显的考古学文化,其分布范围主要只集中在冀南地区的河流域,而分布在冀中地区拒马河、大清河流域的一些与磁山文化相似的遗存不属于磁山文化范畴之内。磁山文化分布特点也成为太行山东麓地区史前文化自始至终未形成独立的、连续发展的文化区的最初表象之一。  相似文献   

10.
韩建业 《华夏考古》2021,(2):53-57,80
公元前6000年前后的裴李岗时代,在黄河、淮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白家文化和后李文化当中,都开始出现有共同葬俗、排列有序的公共墓地——族葬墓地,这种葬俗罕见于同时期的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应当是当时黄河流域祖先崇拜观念加强的反映.族葬的出现和祖先崇拜的强化,成为“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上的“早期中国”萌芽的内在标志,对此后“...  相似文献   

11.
石铲是裴李岗、磁山文化中数量较多的生产工具之一,我们统计的五个遗址中,就达254件(见表一),可见它是当时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劳动工具。从目前报导的材料看,裴李岗、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铲,大致分为三种:1.长条形舌状单面或双面刃,长在20厘米以上,最  相似文献   

12.
贾湖龟铃骨笛与中国音乐文明之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4~1987年间,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黄河中游与淮河之间的舞阳贾湖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龟铃与骨笛,为追溯我国音乐文明之源,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经发掘证实,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相当于裴李岗文化时期),在现在的淮河中上游支流沙河、洪河流域,生存着一个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人类群体,他们有可能就是古史传说中东夷集团的太昊氏部落。活动区域北达北汝河,颍河流域,东抵大別山北麓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后期,磁山、裴李岗两个遗址的发掘揭开了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序幕。实际上,类似的遗址早在五十年代就有发现,1959年,北大考古专业在陕西华县、渭南调查时发现了老官台遗址,并且在元君庙发现明确早于半坡类型的灰坑,出土陶器同老官台的相似,这从地层上证实了是早于半坡类型的新石器遗址。后来提出了“老官台文化”。近年又有人对此类文化提出其它命名,诸如“大地湾文化”,“白  相似文献   

14.
在黄河流域,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迄今已发现近三十处。其中,只有磁山、裴李岗和莪沟北岗三个遗址,先后正式进行了发掘并发表了考古资料。莪沟北岗遗址虽然发掘较晚,却是这种早期文化目前唯一全部发掘完毕的遗址,而且它的遗迹和遗物比较丰富,对它进行剖析,无疑对认识这种早期文化的内涵、性质及其同仰韶文化的关系是有裨益的。考古学界根据发表的资料,对这种文化的命名、内涵、性质以及它同仰韶文化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在论述莪沟北岗遗址文化特征,以及它同磁山、  相似文献   

15.
刘松涛 《中原文物》2023,(3):96-106
商代之前是我国石磬的早期发展阶段,晋南地区陶寺遗址是石磬文化的发源地。距今4300年前后的陶寺文化早期出现了具有原始形态的石磬类型,其祖型是适合悬挂、敲击、发声的大型片状石料。到了龙山文化中、晚期,豫西地区出现了新的石磬类型,可能受到了陶寺文化石磬的影响。随后甘、宁地区的齐家文化出现了陶寺文化类型的石磬,燕山以北西辽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出现了包含陶寺文化与豫西龙山文化石磬类型的因素。我国石磬在商代之前完成了初创、传播与初步融合的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贺传凯 《文物春秋》2022,(4):3-13+83
裴李岗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原地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对周边地区的文化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班村类型是在裴李岗文化由东向西扩展进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区域类型,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通过梳理班村类型的文化面貌并对其典型器物进行分析,可知班村类型的时代为裴李岗文化中晚期,其文化面貌的形成受到豫中裴李岗类型、豫中南贾湖类型的影响,且以贾湖类型的影响为主。与此同时,随着裴李岗文化的西进,西部的白家文化也对班村类型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赣江流域商时期诸遗存文化性质的辨析,将具有地域特色的石灰山文化与赣江中游地区的吴城文化相区分。在对石灰山文化的分期、年代及文化因素构成等基本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早商偏早阶段商文化部分因素已分布于赣江流域,其主要沿赣北地区南下而播及至赣江中游地区。赣江流域商时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十分密切,赣北地区正是商文化南下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带,该地区所含丰富铜矿资源是商人南下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8.
大名县赵鸭窝村地表下15米深处,发现了陶盂、支脚、三足钵、小口壶等属于磁山文化系统的遗物,初步分析约相当于磁山文化的晚期,经对与遗物共出的兽骨和木炭的测定,其绝对年代约在距今7375-7540年前后.这一发现,为研究磁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和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文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距今8500~3000年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佳适宜期,在我国称之为“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或“仰韶温暖期”。处在南北交接“生态过渡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动物众多,水源充足,黄土疏松肥沃,这些适宜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孕育起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温床。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南庄头遗址、案板遗址,到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直至夏商时代的文化遗迹,都发现有丰富的农业遗存,充分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农业起源的中心地区之一。有利的生态环境背景和丰厚的经济基础,也是该地区文明发祥和早期王朝建都于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仰韶文化陶鼓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南地处黄河中游,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建国以来,在这一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1977年在新郑发现了裴李岗文化,1986年在舞阳贾湖发现了8000年前的契刻符号和骨笛。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出土6000多年前蚌塑龙虎,这就为研究古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