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眉城樊崇战朱鲔时天申,杨启河南省内乡县城正北25公里处,有一座小城叫赤眉城。小城北倚青山,东临湍水,地势险要,风景秀丽。城内有一土寨拔地而起,高三丈有余,四周如刀削,寨内广三百余亩,只有一门可以出入,易守难攻,好象一座古代堡垒。查阅县志,访问当地老...  相似文献   

2.
话说西王母石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当首推殷墟甲骨文卜辞“燎祭西王母”。战国时期最终写成的《山海经》尚在其后。青海师范大学教授赵宗福博士论证认为:西王母不是某一代酋长的名号,而应当是世代相袭的。“虎齿豹尾”随同西王母在其部落中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4,(8)
<正>四川阆中石室观俗称"风谷洞",是当地一处历史悠久的道教古迹。该观位于阆中市古城保宁镇北偏东约4公里处,地处沙溪乡盘龙村六组的一座名为"颉家山"的山腰。山腰凹处有一巨大岩厦,岩厦朝北,平面略呈半圆形,约横宽30、最高10、最深10米,形成一天然的可遮蔽风雨的场所。岩厦内侧的石壁上,分布着多龛摩崖造像和摩崖碑记。这些龛像和碑记呈横向带状分布,其中造像龛分布在崖厦两侧,碑记多集中  相似文献   

4.
辽祖州石室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祖州,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奉陵邑,遗址位于辽上京遗址西南约25公里的山谷中,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古城址。祖州城金碧辉煌的宫殿早已无存,只有一座群众称之为“石房子”的由巨大石板构成的石室,孑然立于荒城废墟之中。祖州石室以其奇特的构造和耐人寻味的位置,吸引着诸多文物工作者和史学爱好者来此考证、研究。本文亦就祖州石室的功用等谈几点浅  相似文献   

5.
石室(又名圣心教堂)坐落于一条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街道上,宋时称为“卖麻街”,这里商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清代时,两广总督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设衙门于此。这里鲜花常开,绿树掩映,美丽的珠江从旁侧缓缓流过,一棵百年老树庇护着那一片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6.
2000年6月,山西省大同市东郊原雁北师范学院扩建工地,清理发掘了一批北魏墓葬,其5号墓道中,出土题记砖一块,砖面阴刻魏碑体铭三行共25字: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出于墓葬内的石室,最著名的有两座:一座为朱鲔石室,另一座为宁懋石室。这两座石室所刻的画像,对于研究汉魏时期的历史,以及石刻艺术,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不过,宁懋石室出土不久,就被窃卖国外,国内现存画像拓本极少,著录图像漫漶不清。现将其全部拓本公布于世,并对其画像内容及墓志进行初步的考证,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是已故著名学者王仲荦先生的遗著。本书是一部对我国文化宝藏—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地志、图经残卷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著作。这些湮没千年而得以重见天日的残卷,本身就是弥足珍贵的文物,是我国历史地理学上的罕见...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者们对北魏宁懋石室的用途、图像结构和文化内涵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尤其对后壁所谓"宁懋夫妇像"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对石室的形制和图像源流、宁懋本人的匠作经历作了检讨,对石室后壁的人物图像作了重新释读,认为宁懋石室既沿用了平城时期的房形石椁传统,又注入了更多中原化的艺术元素,还开创了一个丧葬艺术的先例——以"主仆图"来表现内宅生活的场景。宁懋石室可谓北魏迁洛前后丧葬艺术变迁、文化转型、匠作体制综合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辽祖州石室位于巴林左旗境内,关于其作用成为千古之谜,有囚室说、辽太祖停尸说、祭祀说、西楼说等众多观点。笔者认为,从辽河流域石棚墓、辽朝初期石椁墓、辽祖州功能及《辽史》有关记载来分析,石室可能是辽德陵,即辽太祖阿保机父亲撒剌的陵墓。  相似文献   

11.
12.
江苏武进、宜兴石室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武进城湾山和宜兴洑东山位于太湖西岸,南北耸立,相距约40公里,中间为开阔平原。两座山上均密布馒首形的土墩,不少土墩还暴露出内部的石室建筑,有的石室,人尚能从坍塌的口子进去。为了了解其石构建筑的性质、内涵和时代,我们于1981年7、8月间,在两山试掘了九座石室,其中武进城湾山七座,编号为庙堂山M1,大茅山M9、M10,四顶山M3、M4、M8、M10;宜兴袱东山二座,编号为黄梅山M1、M2(见附表)。现将调查试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敦煌石室写经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纸的时代现存敦煌石室写经多得自于石室中的莫高窟(千佛洞)。据考证石室初凿于东晋(317—420),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了。此后历代都有新洞的开凿和旧洞的重建。从晋、六朝,到隋、唐、五代及宋初,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石室积累的写经达到以万卷计的数目。由于石窟是佛教寺院,所以写本绝大多数是佛经。据不完全统计,已入藏各地的经卷总数达二万五千卷之多。从写本年款看,其抄写年代起于东晋,盛于隋(581—618)、唐(618—907),终于北宋(960—1127)。  相似文献   

14.
论太湖地区石室土墩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太湖地区石室土墩的性质韩建立一、石室土墩的分布地跨江浙两省的太湖面积达2213平方公里。环太湖则是连绵的低山和丘陵,这些低山和丘陵海拔多在数十至二百米左右,三百米以上的极少。在这些低山上几乎没有例外地密布着馒头状的土墩,这些土墩即为考古界所研究的石...  相似文献   

15.
文翁石室是成都地区最早的一所学堂。它的创办者文翁,西汉庐江舒(今安徽舒县)人,文景之治的时代,担任蜀郡守。文翁博学、廉正,且有实干精神,在治蜀中取得了颇大的政绩,其中最主要的一件大事,便是兴建学堂,发展教育。自从修筑了都江堰后,成都平原大得灌溉之利,沃野千里,物产富庶,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阆中市石室观石窟现存摩崖题刻18幅,其中11幅保存较好。包括造像记、粧修记、藏经记、高道记、游记等类别,这些题刻文字较长,内容丰富,保存较好,在巴蜀道教史、古代姓氏、书法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鲜卑石室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但石室位置究在何处,多少年来,中外学者屡有考证,诸说纷纭,迄无定论。近一年来,我们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对大兴安岭北部丛山密林中的嘎仙洞,经过多次调查,反复考证,终于在1980年7月30日,于洞内石壁上找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石刻。内容为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这里致祭时所刻之祝文。经拓印,大部清晰可辨。可以确证,嘎仙  相似文献   

18.
江浙地区石室土墩遗存性质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于江浙地区的石室土墩遗存,对其时代,目前已有定论是为两周时期的遗存,但对于它的性质用途,认识尚不一致。笔者于1982年参加过浙江长兴便山石室土墩遗存的发掘,经过这几年来对这批资料的整理研究,对这类遗存的性质逐步产生了一点认识。现以这批发掘资料为基础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上虞市文物管理所在白马湖畔郑岙村童子山、和尚山等地发掘石室土墩墓40座,出土器物170件,以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大宗,还有部分石器和青铜器。这批发掘资料对进一步研究江南地区的土墩墓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金面具、铜丝网络与祖州石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汇总了辽代墓葬中出土的金属面具、金属网络的实物材料,分析目前学术界有关契丹人金属面具及金属网络的几种学术观点,认为金属面具与金属网络的根源是契丹人固有的“死不墓”丧葬习俗与汉文化中“停尸、守灵、重孝”习俗相结合的产物。其功能是保留死者的尸体,美化粉饰死者,其性质是契丹人“祖灵崇拜”的反映。并由此论及现位于巴林左旗辽祖州城址之内的神秘石室,根据目前在辽墓中发现其它石室的原形,结合契丹皇族“权殡”、“厝葬”的习俗,认定祖州石室是“权殡”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场所,即《辽史·礼志》中所记的“ 涂殿”。其功能应与金属面具与金属网络相类似,为临时保存尸体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