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衫与霞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会典》中多处提到“大衫霞帔”为明代贵族女性的礼服。如皇后冠服 :大衫霞帔 ,衫用黄色 ,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 ,织金云霞龙文 ,或绣 ,或铺翠 ,圈金饰以珠 ,丝纱罗随用。皇妃与亲王妃冠服 :大衫霞帔 ,衫用红色 ,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 ,织金云霞凤文 ,或绣 ,或铺翠 ,圈金 ,饰以珠 ,丝纱罗随用。郡王妃冠服 :大衫霞帔 ,衫用大红 ,丝纱罗随用。霞帔以深青为质 ,金绣云霞翟文 ,丝纱罗随用[1]。明代的服饰制度一直是中国古代礼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远效周礼 ,近仿宋制 ,最后由自己定型。特别是对皇室成员、朝廷命官和…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绛紫绢地“长寿绣”丝绵袍进行了保护修复。为了更好地复原文物,达到适宜展示陈列的状态,在修复之前针对此文物做了材质鉴定、织造工艺、材料老化判断及裁剪工艺等系列研究。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全面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之后发现,这件丝绵袍的裁剪制作工艺与发掘报告所述裁剪缝纫秩序不同,是先刺绣好面料后,再裁剪制衣,证实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丝绵袍制作工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绛紫绢地“长寿绣”丝绵袍进行了保护修复。为了更好地复原文物,达到适宜展示陈列的状态,在修复之前针对此文物做了材质鉴定、织造工艺、材料老化判断及裁剪工艺等系列研究。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全面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之后发现,这件丝绵袍的裁剪制作工艺与发掘报告所述裁剪缝纫秩序不同,是先刺绣好面料后,再裁剪制衣,证实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丝绵袍制作工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谢阮虹 《世界遗产》2014,(12):45-51
"新中装"突出其"新"字,在面料、款式设计以及服装制作工艺上,都进行了创新,将传统与现代工艺巧妙结合,创造出更适宜穿着又体现中国文化特质的中装新理念。为此,我们采访了"新中装"的主创团队相关设计师、面料商,深度解读新中装的提案、设计及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霞帔和霞帔坠子作为礼仪服饰,在宋、明时期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霞帔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在颜色、质地、纹样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的命妇有不同的服用要求,在文献中有详细的记载(见附表)。上世纪下半叶以来,霞帔以及霞帔坠子陆续发现,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已经出土的部分藩王墓葬的有关资料,就使用和纹样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19到20世纪西方阳伞受中国文化的传播影响,多以丝绸为伞面,伞柄多采用象牙等材质,制作工艺具有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特征,是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目前国内针对阳伞修复的研究和实例鲜见,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19世纪西方绸面阳伞为例,在利用便携式显微镜和近红外光谱仪无损分析织物材质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经工艺研究、制作支撑物、伞面拆除、平整、修复、拼合等步骤完成阳伞修复。重点研究阳伞修复的形制分解、修复支撑物模具的设计制作,此为阳伞修复的关键,可为此类文物的科学修复保护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文物保护技术工作中,我们如何应用现代新型材料和引用高新科学技术手段,对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实施科学保护,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对文物进行复制是为了使珍稀文物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在文物复制工作中,复制品成型模具的制作是一道不可缺少且技术要求高而复杂的工序。制作模具选用何种材料和实施工艺,对保证文物的安全和文物复制品的质量,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用石膏制作模具的工艺在文  相似文献   

8.
对漆器文物的内在结构及表面漆层的观察分析,是研究文物病害形成原因和传统制作工艺的重要途径。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可在不损伤文物的情况下,观察文物内在的纹理结构,分析其原工艺制作方法。故本研究通过对文物X射线图像进行解析,分析金漆漆盒的胎体结构和文物的伤况成因,并对比文献记载中漆器胎底制作的差异性,尝试通过重构3D模型图片的方式直观展现文物木胎结构。研究漆器制作工艺和表层病害,有利于分析漆器文物制作工艺对文物病害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日后文物保护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用于分析文物伤况并制定科学严谨的修复方案,还可为以后的文物研究和工艺分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汉代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是我国早期铸钱的基本形式,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将平板范分为石范、陶范和金属范.由于与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出土数量少,该方法不是汉代铸钱工艺中的主要方法,故目前还未对其开展系统的研究.本工作对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进行了归类分析.表明该工艺不仅在西汉早期一直在使用着,到东汉时期,仍然被用于铸钱.通过模拟实验对汉代的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进行了研究,其工艺过程为:铸造金属制范模,在模上翻制陶范,陶范经阴干焙烧后铸造钱币.金属制范模的制作,提高了陶范制作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钱币在型腔尺寸和文字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原大秦俑制作的考察与研究●刘占成自秦兵马俑发现以来,对这批雕塑群体制作工艺的研究,已有很多论述①,特别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对秦兵马俑的制作做了详细记述②。近期,笔者观察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复制工厂技工冯朝北仿制秦俑的过程,得到一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刘洁 《文物天地》2023,(3):54-56
古旧珍贵经卷具有重要的文物、艺术及学术价值,部分经卷的保存至今已经长达千年,使用必须非常谨慎。通过仿真复制技术对经卷进行高仿制作,有利于经卷本体的保护、艺术的欣赏及内容的研究。文章以云南省博物馆大幅面的大理国写经《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长寿命》《残诸佛菩萨启请》仿真复制实践为例,论述大幅面古旧经卷仿真复制的制作。  相似文献   

12.
石刻文物的复制工艺较为复杂,尤其是石刻大器,从制作模具到翻制器物均无成规可循。此次复制元代景教石刻,经过多次实验,从材料的选择、配方及工艺流程都取得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1978年4月,在苏州市瑞光寺塔内发现了一批北宋时期的丝织品,其中的几种链式罗特别引人注目。结构特殊的链式罗,是纱罗织物中的珍品。链式罗的外观酷似针织品,它的厚度与透明度介于纱与绸之间,光泽、透气性和服用舒适程度都可以算得上乘。它还具备一般纱罗织物不具备的优点——不易发披。目前  相似文献   

14.
考古出土实物研究表明,商周青铜器铭文制作,通常是先雕刻正阴字铭文模,然后翻制反阳字铭文活块泥芯,镶嵌于主体泥芯合适位置组成复合泥芯,最后在浇铸青铜器时一并铸成于器物内壁上。复制具有151字铭文的西周晚期青铜颂鼎,整体采用失蜡铸造工艺,铭文制作借鉴商周青铜器陶范铸造的相关工艺,多次翻制制作一块铭文蜡片,嵌入模具型腔后翻制整体硅橡胶泥芯,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古代提花四经绞罗生产工艺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提花四经绞罗工艺技术已失传,但其生产工艺神奇独特。为了复原其工艺,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杯型菱纹罗为复制对象,在四经绞罗地组织的穿综方法、提花四经绞罗纹部组织的穿综方法、提花方式的选择方面,改进了夏鼐和约翰贝克的方法,用两步开口方法成功地复制了织物。其参数为:总经4440根,幅宽:50cm,经密88.8根/cm,纬密18根/cm,经线纤度56D。此方法可供进一步探索四经绞罗的织造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赫 《文物春秋》2012,(3):44-48
本文以宋代金银书《妙法莲华经》的复制工作为例,讨论分析了复制古书画作品常用的两种工艺数字喷绘与人工临摹的优劣特点,论述了这两种复制工艺相结合运用于《妙法莲花经》复制工作中的主要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对陕西旬邑县西头遗址出土的彩绘白灰面进行了成分和制作工艺分析。采用偏光显微分析、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分析了该彩绘面的颜料和石灰层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该彩绘面的胶料成分。结果表明,该彩绘面的颜料由铁红,铁黄和绿土构成。白灰层由碳酸钙构成,部分样品中存在双层白灰层。GC-MS分析表明,该彩绘面的胶料含动物胶,可能还含蛋类。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旬邑彩绘白灰面的制作工艺和与后期壁画制作工艺相似,对其组成和工艺的研究将有助于探索先周时期关中地区壁画的起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淳化县枣树沟脑遗址出土一批西周黄金制品,为研究其成份特征和制作工艺,利用超景深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对其中4件金器的表面和内部组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其有热锻及退火处理等工艺特点;采用扫描电镜显微能谱仪、电子探针检测分析,发现其为金银合金且存在铂族元素富集的现象,进而推测其矿料来源可能与南秦岭黑色岩系中的金矿床具有一定联系。渭河流域的西周金器工艺和金矿料来源分析结果暗示,该地区先民可能已掌握了黄金开采和器物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9.
体大壁薄的世界铜鼓之三──北流型101号铜鼓是世界上迄今所见最大的一面铜鼓,具有相当大的铸造难度。本文对北流型101号铜鼓的内外陶范及鼓耳的制作方法、内范结构、在外范上直接制作纹饰的方式、浇注工艺和垫片的使用等古代铸造工艺进行了研究。还探讨了该铜鼓的结构特征及鼓足残缺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在彩绘陶俑的修复过程中,针对病变原因的分析,并结合制作工艺的研究,在开放性环境中,如何提高彩绘陶器的稳定性、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微观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运用动态平衡的观点进行了探讨,为彩绘陶器进行预防性保护提供最佳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