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图们江发源于白头山的东麓,由南向北蜿蜒穿流于长白山和咸镜山脉之间,自图们市开始东折,最后注人日本海。沿途的主要支流有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挥春河等。该水系之北为绥芬河流域,以西  相似文献   

2.
图们江流域青铜时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有材料,图们江流域的青铜时代考古学遗存可以分为两种考古学文化类型,早期为兴城文化,其年代跨度为龙山文化末期-夏代;晚期为柳庭洞类型,年代跨度为商-春秋战国。大六道沟遗址的考古遗存既包括新石器时代堆积,也包括青铜时代堆积,从而否定了原有的关于该遗址为单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佛教传入巴渝地区的时间和路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佛教在大致相当的时间从北方、南方传入中国,在东汉中期、明帝之后从长安、汉中方向南下入蜀,先至川西,东渐巴渝.胡人不等于胡僧.巴蜀地区早期佛寺的出现当在蜀汉晚期.佛教入蜀,比吴地佛教西渐荆州稍早.东汉以前滇缅通道是存在的.滇、蜀早期佛教应有来往.  相似文献   

4.
从考古遗存看佛教传入西域的时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什么时候传入西域,一般的看法认为应较内地为早。下面略举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佛教于何时流入西域地方?……原则上观之,大约系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殆无疑义。佛教何时传入中国?诸说纷纭,学术上最贵重者为所谓《魏略》的记载,据此记录知在前汉末期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是则西域之佛教的传播,必前于公元前二年,盖其地为中国与西方各国交通必经之地,且富于宗教信仰的“伊兰”系人种据  相似文献   

5.
佛教音乐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方式,两者具有着不可分离的一体化关系,梁慧皎《高僧传》载鸠摩罗什的话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见佛之仪,以歌赞为贵”。佛教音乐传人我国晚于佛教经卷的译入,它向我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佛教化了的西域诸国的中介而进行的,故“佛教——西域音乐”就成为进入我国佛教音乐文化的基本形态和基本模式。从其发展看,可看作三个阶段与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15世纪初,朝鲜王朝动用国家力量将边界拓展至图们江南岸,他们在招抚周边女真部落的同时大规模向该地区移民。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耗费过重,朝鲜的国力不敷应对,并逐渐失去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下,朝鲜边民不得不跨越国界,成为生态移民,并在经济上依附于崛起后的建州女真。清朝建立后,由于女真部落迁离图们江北岸,失去了贸易伙伴的朝鲜边民在跨界活动中的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佛教海路传入中国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佛教初传中国是否只有西北丝路一道?这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本文作者主张佛教最先是由海路传入中国的.早期佛教的传播是观念的播迁,佛教率先流行的西域滨海地区的“胡人”为佛教文化的载体,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开始,这些“胡人”以奴隶、商人、艺人、佛教徒等身份从海上入居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从而把佛教带进了中国,其明显的表现就是当时本地区民俗观念的巨大变化.今天所见的狮、象、鸽子等象征性的动物形象,堆塑器、塔式罐之类的象征性建筑造型以及“托钵僧”俑、胡人俑和佛像等,是佛教文化从战国以后至东汉时期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流行的艺术积淀.文章说明,佛教初传中国是个十分复杂的学术问题,传统观点只依文献中残缺不全的记载为据,确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作者提出的观点和研究对认识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也有一定价值,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8.
西晋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闽东。霞浦城关西晋元康九年(299年)墓出土的青瓷魂瓶,是福建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佛教文物。该瓶的上部堆塑三层亭台楼阁.其间装饰狮、鸽、熊等与佛教故事相关的动物和结跌盘坐的佛教僧人.瓶的下部堆贴六尊手执乐器站立的伎乐胡俑。这些瓷雕就是以当时佛寺建筑造型和僧众活动形象为原形的.这表明当时闽东境内的土族地主不但开始信仰佛教,  相似文献   

9.
日本从没有文字的时代,到发明五十音图,到逐步形成独特的文字体系、与佛教的传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关于日语的起源,目前虽然还没有定论,但从日语的粘着语性质上看,它应属于如朝鲜语、蒙古语及亚洲南部地区的语族范围。日语的发音和语言结构也很象中国南部某一少数民族语。学者们推断,它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图们江地区的产业开发既是一个当地原有产业的成长过程,又是中俄朝三国经济发展和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过程。为此本文讨论了地区开发条件和潜力,进而提出了地区产业开发的原则、主导产业和产业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1.
佛教海上传入中国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论 佛教于何时何地传入中国,已难稽考。一般认为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为佛教初传的年代,而且是经由西域诸国从陆路传入的。例如,日本佛教史学者冢本善隆说:东西交通的开始,使佛教经由中亚传入中国成为可能。追求利润的西方商人和随着佛教热而勃兴的佛教文化沿着已开辟的丝绸之路,从12世纪开始渐次地不断地流入甘肃陕西、河南。白鸟库吉说:“佛教究竟何时何地传入中国?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建  相似文献   

12.
吴殿廷 《人文地理》1993,8(2):102-107
本文讨论了图们江地区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的组建原则,设计构建了较为实用的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和专家知识库系统,研制和开发了模型库人机对话三级管理系统。经初步运行验证,该系统是实用的,在某些方面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图们江地区开发王荣成,李秀敏广大的面积,优越的地理位置俄罗斯远东地区位于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的突出部分,北起北冰洋沿岸,东濒太平洋,南同中国、朝鲜相邻,包括7个一级行政单元,总面积621.59平方公里。由于贝加尔——阿穆尔铁...  相似文献   

14.
王钦 《神州》2012,(17):28+37-28,37
本文聚焦于六世纪中期佛教文化传入古代日本的过程,从日本本土信仰、佛教自身、政治背景三个层面探讨了佛教被古代日本所接纳、改良,继而形成"日本佛教"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横跨现陕、甘两省的泾河流域,6世纪时,显然是一处重要的佛教艺术中心.虽然它不象云冈、天龙山和龙门石窟那样著名,但是曾有众多的朝拜者,由于它处于遥远的西部,其雕刻特质和造像技法,以及在这一地区发现的少数绝对纪年材料,对研究中国早期雕塑,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生态人类学角度全面阐释了图们江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目的、意义,建构生态资源产业化的可行性理论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产业三种模式和期望.即,文化内容“主题村”建设模式、图们江区域文化内容“数字化产业”模式和前两模式融合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模式.最后指出,建构文化产业达到公益效益、社会效益和产业效益的期望.  相似文献   

17.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学术界多数认为是在汉明帝时,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禁不得祠"的记载, "不得"当为佛陀之音译,佛祠者即佛寺.始皇下令禁止,足见佛教在当时社会的普及.因此,我们应把佛教传入的时间修正为秦始皇时代.考古资料也证明,秦成阳、汉长安地区与印、欧存在"先丝路"的交往,使佛教在秦始皇时代传入中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本土固有冥界观涉及黄泉、泰山以及酆都等概念,这代表了古人对死后世界的认知.汉代佛教的传入,其地狱及生死轮回思想逐渐与中土原有冥界观相融合,逐步构建成地狱十王信仰体系,使得古人生死观、宇宙观发生了改变,中土冥界观更加丰富且极具系统性.  相似文献   

19.
史家探索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分别由陆、海丝绸之路而来的说法,往往强调陆上传来的作用,而忽视海上传来为先的巨大作用;虽然清末学者梁启超在《佛教之初输入》一文中,早就明言“佛教之来非由陆路而由海,其最初根据地不在京洛而在江淮。”[1]其论渐渐为史家所接纳,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乃至本世纪初,诸如杜继文、魏道儒之《佛教史》[2]列举详细史实予以肯定,吴廷、郑彭年著文《佛教海上传入中国之研究》[3]重新作出具体的论证:然而,如何列举广东、广州有关佛教史实和文物状况,对佛教先传入广州的历史作用加以专题论证则鲜为有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图们江地区国际性城市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城市体系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构建设想及管理原则,并初步估算了城市体系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