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四川唐代的摩崖造像中,《西方净土变》有三种表现形式,兹根据它们出现的年代分别论述于下。 (1)“阿弥陀佛与五十二闻法菩萨”,该图又称“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像”,或称“阿弥陀五十二尊曼陀罗”,或名“五通曼茶罗”,即以阿弥陀佛为中心,图绘五十三尊佛、菩萨像的曼荼罗(即佛一尊,菩萨五十二尊)。六朝至隋唐的阿弥陀佛为中心的“西方净土变”不少,这种组合是最早的一种净土变相。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六年八月八日,高平县永录乡铺上村张胜保同志在村东南砖瓦窑取土时发现青铜戟一件。九月上旬,晋城市文物普查队在该县普查时得知这一情况,动员其捐献给高平县文博馆。戟为戈、矛分铸,保存甚好(图一);戈内一面刻有铭文十七字,极为珍贵(图二)。  相似文献   

3.
“青州模式”造像的源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费泳 《东南文化》2000,(3):97-102
本文对南北朝青州地区造像、成都万佛寺为代表的南朝造像进行了比较,从相似的风格演变中,得出青州造像模式源自南朝并影响至隋唐。  相似文献   

4.
深夜通知 2000年8月9日,我因接待外省政协考察团并与之座谈,晚上10时许才回到省政协大院,遇见了在院内乘凉的爱人。她说:“晚饭前后省委组织部有人打电话找你。”会是谁来的电话?组织部有不少熟人,不便一个一个打电话去问,我只好回书房边看书边等电话。 将近晚上11点,电话铃突然响了。是组织部省直干部处处长宋师璇同志的声音,他说:“全省公开选拔部分副厅级领导干部考试命题组专家,明天早上9时在省委大门前集合,请你一定赶到。”  相似文献   

5.
张晓鸿 《沧桑》2009,(4):30-31
山西高平赵家是晋商在潞泽地区最为重要的一支,曾经辉煌近五百年。考察高平赵家永升老店的商业发展,用人之道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赵家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总结出的避亲用乡、严格选才、股权激励、奖励制度等用人之道在今天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1953至1954年 ,河北省曲阳县修德寺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北魏晚期至盛唐间的珍贵白石佛教造像2200余尊 ,其中纪年造像200多件[1]。在纪年造像中有两件造像铭文有“真王五年”字样。真王五年杨天仁等二百人造弥勒坐像(图一) ,头缺 ,残高33厘米。像身披袈裟 ,领口低垂 ,露系裙宽带。左手施与愿印 ,右手残 ,推测为无畏印。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袈裟及下著长裙前后分为三层满覆座前。身后背光上部残缺 ,分为内外二区 ,外区浅浮雕火焰纹 ,内区呈锯齿样。其造像风格基本与同遗址出土的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张开造弥勒坐像一致。像座刻发愿文 :“真王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中国南方诸省多次出土被认为是后汉到西晋年间制作的带有佛像的文物,对这些文物正在做进一步的考证.这些文物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四川、湖北、江西、安徽以及江苏、浙江各省,其出土数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些文物昭示出这样一种迹像:这些与以前一直认为的佛教的北传系统不同,还存在着一条南传(海路·陆路)系统.龙谷大学则持有以上观点并与中国学者一同着手研究“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本文是现场调查和资料整理过程中的初步成果,不成熟的东西很多,切望各位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8.
<正>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处,东西两峰共有21座石窟[1],石窟始凿于北魏末至东魏时期,经历北齐、隋代,唐代发展至极盛,五代宋元以后鲜有耳闻,其后明代又有所复兴。东魏北齐是天龙山石窟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北齐是中国佛教造像史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由于中外海上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断传来的印度佛教艺术的各种风格流派又使北齐造像呈现出迥异于以往的新风尚。在雕塑技巧上"其手法由程序化的线形渐入于立体的物体表形  相似文献   

9.
朱华 《中国钱币》2003,(2):40-40,43
2002年1月间,山西省大同市一位业余爱好文物收藏者,来我办公室出示一枚小型尖首刀币,要求鉴定。经反复检验,仔细观察铜质、锈色并听其音,非伪作,且属出土品。据来者说是内蒙古托克托县黄河边出土的。 刀币首部呈尖形,背稍弧,椭圆形环,面、背皆有较低矮的周郭,柄面铸有垂直竖纹二道,背一道。青铜铸造,质薄。整体形制介于河北省  相似文献   

10.
山西乡村佛教石刻造像最初源头已不可考,据《山右石刻丛编》所录石刻造像及其碑记可以看出其形制与石窟造像形制相似,其所制年代集中在南北朝时期,也是石窟造像流行的年代。可以推论,石刻造像是石窟造像在乡村的变体,是民间乡社自发开展的崇佛运动的产物。通过石刻造像的研究,可以探讨佛教思想在中国乡村传播的路径及其组织方式在乡村政权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利用山西军阀阎锡山留用日军对抗人民军队的企图,以具有独立支配力的军队残留下来,与残留日侨建立统一体制,幻想等待国际局势变化,"山西残留日军将作为重建日本军的先遣队""山西就是日本重新向大陆发展的前进基地"。日军残留山西后,以"复兴皇国、恢弘天业"为宗旨,保留武装,继续战争,在给中国人民造成新的战祸的同时,最终被彻底消灭。本文依据原始档案、侦讯日本战犯实录,参看解放军指战员回忆录,民国山西军政人员亲历亲闻,结合日本国内相关资料,详细考证"残留"山西日军、日侨人数,及遣返回国、作战死亡、被俘被捕等相关数据而作。  相似文献   

12.
钮隽 《北京文史》2000,(1):44-45
“龙门造像”是指我国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上的许多石刻作品而言,它们在石刻史上,书法史上都有着光辉的地位。有人从众多的“龙门造像”中选出了二十种,称为“龙门二十品”久负盛名。这二十品中最精采者是《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以上是造像的简称)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山西造像碑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一些积累,但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图文资料采集与著录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展,而山西造像碑面临的现实是不断遭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盗取,在此种情况之下,将所调查的造像碑遗存资料按照科学方式进行著录,并建立完备、翔实的图文信息数据库。对这些信息的数字化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可以实现学术资源的共享,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恒 《文物世界》2001,(3):34-38
佛教艺术自汉代与佛经同时传人中原,一方面将印度及南亚和中亚地区的社会宗教意识带入中国,另一方面也不断兼容着中国传统化思想的精华,从而形成多民族化不断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云冈石窟作为中国早期佛教石窟的代表之一,在表现佛教思想的同时,吸收古印度社会生活中能够配合佛教思想的寓言故事(以翻译的佛经为根据),加以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所登录的高平南赵庄村二仙庙为清代遗存,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8月,赴现场考察发现正殿为宋、清遗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结构特征类比、建筑模数计算等综合论证,深度分析正殿的现状时代。同时对后人干预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博》2017,(2)
正前言日本和世界各地的文博机构收藏了大量来自陕西的造像,但学术界对于陕西省或西安出土造像的研究却不多见。在屈指可数的研究论著中,较早可见日本松原三郎《北魏的鄜县样式石雕相关问题》(译者注:1.鄜县即今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原文标题为《北魏の鄜県様式に就て》)一文。该文发表于1954年,收录入1961年出版的《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之后,其增补版又收录入1995年出版的《中国佛教雕刻史论》内~([1])。松原在对陕西出土5~6世纪  相似文献   

17.
一、票号起源及发展 票号亦称“票庄”。因其主要业务为汇兑,又称“汇兑庄”,因多为山西人经营,故又称“西帮”,而外国人则称之为“山西银行”。  相似文献   

18.
19.
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创新能力。本文根据《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结合当今高职院校生源特点,将教、学、做、考合理应用于《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省计算机一级B等级考试通过率。  相似文献   

20.
陶瓷装饰纹样——“吴牛喘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北方著名瓷窑耀州窑和定窑的陶瓷器上,有一种以月亮和牛样的动物为题材的装饰图案,陶瓷考古界将这一纹样定名为“犀牛望月”。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应当是出自“吴牛喘月”的典故。“犀牛望月”,最早见于周朝尹喜著《关尹子》,其中写到:“譬如犀牛望月,月形人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