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9年5月,在康保县芦家营乡白脑包村东北阿淖山脚下水沟西侧,发现辽石棺墓一座,此墓遭当地农民严重毁坏,因墓室挖开,随葬遗物已被取出,故器物位置不清。 我们在调查时,于白脑包村南300米处,还发现一处非常丰富的辽代遗址。(图一)面积共约20000平方米。从遗址断崖上观察,文化层厚约0.3—1.05米左右,地表面上散布着大量的辽代砖瓦和陶瓷残片。可辨器形有蓖点纹陶壶、陶罐、陶盆、黄、黑釉瓷瓶(俗称鸡腿瓶)、白釉瓷碗、细绳纹砖等。该遗址应是辽代居民的生活区,而白脑包村东北阿淖山脚下应为辽代居民的墓葬区,二  相似文献   

2.
<正> 1990年4月中旬,河北省尚义县甲石河乡囫囵村农民曹永桢在自家院内挖自来水管道沟时偶然发现一座古墓(编号M_1)。此墓发现后,已遭到严重毁坏。地、县文管所闻讯后,即派人前往作了现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墓室因被掘开,故形制与结构不清。用石板构筑的石棺葬具也被拆掉大半,经我们现场复原,得知石棺近似长方形。长约2.3、宽约1.56—1.65、高约1.04米。石棺用大小略等的暗红色砂岩(此种砂岩出在该村西北3000米处的上红梁山上)石板构筑而成,一般为长方形石板,但也有不规则形。大的长0.97、宽0.58、厚0.06米;小的长0.74、宽  相似文献   

3.
金上京释迦院尼临坛首座宣微大师法性葬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9月,在黑龙江省阿城县(今改为市)老南门外附近路西,无线电厂为家属区挖自来水管道地沟时,于地下约1.5米深处发现一口石棺,内有1个骨灰罐和2块长条灰瓦。骨灰罐取出后被毁坏,石棺又掩埋于地下,两块长条灰瓦后来送交阿城县文物管理所。二瓦在棺内原是相迭在一起的,凸面均朝上,相迭的两面均有墨写的文字。其中在上面的瓦长33、上宽10、下宽12、厚1.3~1.5厘米,背面布纹已被磨得较为光滑,右起竖书楷体字5行,文为:  相似文献   

4.
国际     
<正>埃及:古罗马风格木乃伊埃及考古学家在拜哈里耶绿洲发现14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墓和一具女性木乃伊,这是首次在这一带发现古罗马风格的木乃伊。木乃伊躺在一具人形石棺内,石棺长1米,塑成女子形象。与木乃伊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件黄金浮雕,浮雕塑造出古埃及太阳神的四个儿子。意大利:罗马帝国时代农场遗址考古学家在罗马市中心一处地铁建造工地发掘出2000年前罗马帝国时代农场遗址,包括长70米、宽35米的灌  相似文献   

5.
夏蕴石棺原出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辽中京故城内步登皋大队,1959年当地文物普查时在群众家中访得,石棺盖收存于宁城县文化馆。夏蕴火葬,所用石棺也就是骨灰匣。石棺盖为白砂岩质,长覆斗形,长113、宽85、中间盝顶面长83、宽53、厚7—12.5厘米。盝顶四个刹面光素无饰,盝顶周边则刻有一周回纹图案。《夏蕴石棺记》就刻在箓顶面上。上部为记题,篆书,4行12字;下部为记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2011,(3):79-79
近日,考古人员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化德县发现一处东汉时期的鲜卑族墓葬群,出土随葬品180余件。 此处鲜卑墓葬群位于化德县德包图乡一处丘陵环绕的山湾坡地上,东西宽50米,南北长i00米,共清理墓葬15座。墓地揭露表土层后,暴露出圆形锥状、长方形、条形的石堆,大小不等,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墓葬开口于石头堆下,其中14座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座为偏洞室墓。  相似文献   

7.
昭盟巴林左旗林东镇金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8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在内蒙古自治区昭鸟达盟巴林左旗林尔镇北山坡,清理了小型古墓三座,现将所得情况简报如下:第一号墓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面为辽代上京临潢府故城,镇西北山坡有辽代残塔一座。第一号墓位于辽塔东北约200米的山坡,由该旗公安局工作人员在此义务劳动时发现,在挖树坑时正好打破了墓顶,于是进入墓室内将文物取出。墓室全用长31、宽15.5、厚5.5厘米的素面砖砌成,为单室八面形,内长1.9米,宽1.88米,八  相似文献   

8.
贺勇  刘海文 《文物春秋》2002,(3):20-24,50
1990年秋,张家口市宣化区文保所在下八里村清理辽韩师训墓时,在农民家中征集到墓志一方。据当事人讲,墓志出土于村北,同出有石棺和石人头像,石棺内存放有骨灰,可惜均已无存。墓志上端抹角呈碑碣式,长43、宽35、厚5厘米。志石正、背两面均刻文字,正面15行,满行17字;背面9行,满行16字。字体为楷书(见拓片)。  相似文献   

9.
交河郡夫人墓·高昌·吐鲁番──兼述高昌与中原的关系孙永乐一1973年8月,在甘肃省榆中县城西4公里、陇右名胜兴隆山北2公里的朱家湾村外,发现了一处石棺墓。墓室穹顶,高3米,长、宽各4米,为35×16.5×6.5(厘米)青砖砌成。石棺首南足北,置墓室...  相似文献   

10.
河北滦平县北李营乡发现石棺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河北省滦平县北李营乡大福沟村村民陈喜贵。在山坡挖果树坑时,距地表约50厘米处发现一石棺墓。县文物管理所得知后组织人员于1990年9月11日前去进行了抢救清理。 棺盖用一块经过加工的大石板,通长190、大头宽82、小头宽74、厚5厘米。看来下葬时已断成两块,中间(?)用三块小石板铺着。石棺用一块沙成岩条石雕凿而成、通长182、大头宽67、小头宽56、棺槽深30、棺帮均厚6、棺坐均厚16厘米。船形底。石棺两边分别雕出宽3厘米突线条,显然是为了区分棺槽与棺坐的界线。但又起到了装饰作用。在突线条的下边又阴刻两条线。通体凿刻成蓆纹。棺头正中刻成一个楼阁式的建筑。脊下刻七条瓦线、两边为亭式飞檐,脊檐间雕刻云纹图案。楼阁式建筑中间刻一半开门,站立一似长发髻的女人,身着旗袍、  相似文献   

11.
在承德市避暑山庄前宫西墙外发现了辽代遗址一处,初探如下: 一发现经过1973年6月,承德市政处施工一队在承德市清代避暑山庄前宫“烟波致爽”东配殿西墙外,拟修一条南北向沥青路,在该墙外二米许挖泄水沟时,发现了一条长约达三十至三十六米、高约三十公分至半米、宽约一米左右,一条洁白整齐的白石殿基一处。南北走向,与前宫宫墙成平行线。石基上每隔半米即有白石柱墩一枚,显系一处宫殿遗址。  相似文献   

12.
北京先农坛金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初,在先农坛东部的育才学校内施工时发现一座古墓,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该墓为土圹竖穴墓,方向北偏东5度。墓穴东壁已破坏,根据两壁推测,墓坑可能为正方形,长宽约为2.30米,深3.30米。葬具为长方形石棺,长1.68、宽1.36、高1.30米。由六块略经凿平的绿砂岩厚石  相似文献   

13.
泸州博物馆收藏汉代画像石棺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四川南部地区的泸州市博物馆,现藏有汉代陶、木、石棺13具,其中有9具为画像石棺。这些画像石棺多为近几年征集或出土,除少数石棺资料陆续公诸于世外,尚有大部分具有极高价值的画像石棺资料未发表。为了进一步研究探讨丰富多彩的汉代画像石,这里,将部分未发现的精萃之画像石棺,略作考释研究。一、泸1号石棺建国前出土于泸州市郊洞宾亭崖墓内,1985年征集。石棺长2.23米,宽0.83米,高0.80米,无盖。石棺画像内容: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调兵山市先后发现两座辽墓,获得浮雕四神图像及契丹武士持剑图像的石棺一具,以及铁器、陶器、瓷器等文物标本。石棺等文物的发现,为调兵山辽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春季,在库伦旗平安乡五星村东北约5里处的南沟北坡第二台地上,暴露出许多大块石头,农民在取石时,挖出了一石筑六角形墓葬,同时发现一方辽代墓志.墓志为黑绿色石质,呈方形,边长61、厚16厘米.底座方形,上宽下窄,上边长60、厚13厘米,下边长54厘米.墓志字迹清楚,字体端正,阴刻楷书竖排7行,全文108字(见图).现将墓志全文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83年山西朔州城区修筑通往南河槽的地下污水道,在南关外瓦瓷地挖出一座金代砖券石棺墓。石棺为细白沙石雕成,长120、宽80、外高50厘米,棺盖厚10厘米。棺内只留骨灰,出土铜镜和正隆元宝铜钱约十多斤,均被当时挖土方工人卖到城关供销社废品收购站。唯有墓志一方仍在石棺外不远处泥土里掩埋着,半块外露,清理出来尚完好。该墓志为石灰岩质,长40、宽36、厚10厘米。四边不整,一面磨光,镌刻楷书18行,共319字(图一)。墓志铭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敖汉旗乃林皋村出土的几件辽代陶瓷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7月,距敖汉旗所在地——新惠之南七公里半的乃林皋村,出土了一批辽代文物。乃林皋村地处孟克河冲积的河滩地上,河从村东侧流过。村中和村南、东两边散布有辽代陶、瓷片,故知这里是一处辽代遗址。但由于多年耕种和孟克河的冲刷,现已很难看出整个遗址的全貌,只从断崖处看出有一米多厚的文化层。这批文物是发洪水时冲出来的,据社员讲,有大瓮、瓷器、  相似文献   

18.
1979年7月13日,辽宁省朝阳县台子乡馒头营子公社商家沟大队在村委会南侧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辽代墓葬。经朝阳县文化局文物科清理发掘,葬墓所用建筑材料和形制与1977年发掘的商家沟辽代1号墓葬形制一致,且葬具相似,又有相同形制的随葬品,两墓距离仅5米,故编号商家沟辽代2号墓(M2) 。墓葬形制为砖筑单墓室,葬具有棺帐、石棺和草木结构假人,葬式为头西脚东,出土遗物有木器、瓷器、铜器和干果。商家沟辽代2号墓为研究朝阳地区辽代中期的历史文化和葬俗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月,彭县致和乡明台村八组农民在烧砖取土中,发现一座汉墓。该墓位于县城东南约10公里,墓深1.5米。木棺底残长2.4、宽 0.54米、厚0.12米,尸体已腐,随葬器物放置在棺底四周,出土有13件青铜器和“半两”钱币32枚。(见图、照片) 出土器物 剑 一件。为柳叶形巴蜀剑,长32、宽3.3厘米。剑身饰水波纹,正中饰八方曲形图案,中心处一面为“十”字形,一面为飞鸟形,把上有一圆孔。  相似文献   

20.
广宜街辽代石函墓群面貌独特,与传统石棺墓在墓葬形制、葬具和葬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将广宜街辽墓与传统石棺墓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对广宜街辽墓群的性质、文化内涵和墓主人身份进行了分析,并对墓群进行了分期与年代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