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到社会的变迁对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的影响,那么战争频繁、分裂割据、各自为政的南北朝与稳定、统一的隋唐时代则是不得不说的典型.关于这种影响的研究除了历史学、哲学等知识领域的涉及外,它们也反映在丰富的考古学资料中.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中国境内的北朝一隋唐时期的墓葬中,发现许多屏风式墓室壁画,多将屏风以条框式绘在象征床榻的墓室棺床的上方或者周围,然后在条框内绘人物、花鸟、山水等内容的壁画,屏风式树下老人图便是这类墓室壁画中的代表之一,形成了墓室壁画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本文拟以北朝一唐代墓室壁画中的这类题材为研究对象,考察屏风式树下老人图的传布以及社会大背景的转变下这一题材在丧葬文化中所承载的意义和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汉代墓室建筑装饰与随葬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墓室建筑装饰,有着丰富的内容。但汉代人在使用这些题材内容时,是有选择的,与墓葬随葬品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本分析了汉代人墓室建筑装饰题材内容的倾向性选择,认为墓室建筑装饰丰富了墓室的内容,同时也替代了部分随葬  相似文献   

3.
墓葬位于大同市南郑区水泊寺乡田村村北,为长斜坡墓道砖构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平面呈方形,墓室北侧置石棺床,以石板搭成床框与床榻,石板问有榫卯结构相连,棺床立面饰浮雕纹样。棺床上置石灰枕。出土随葬器物以陶质类器物为主,包括陶俑和生活用器模型,多施有红彩。通过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的类比,确定墓葬的时代应为北魏太和年间。  相似文献   

4.
2011年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在陕西靖边距统万城约3公里处清理了5座北魏晚期至西魏时期墓葬.这批墓葬墓室均刻绘栩栩如生的仿木结构,八大梁M1墓门仿石窟造型,墓室更绘有精美的宗教气氛浓郁的壁画.这些墓葬的主人无疑应为北朝时期统万城居民.这批墓葬的发掘对研究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统万城周边地区北朝墓葬的葬俗及统万城居民的构成与宗教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博》2017,(4)
2014~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第四军医大学医教研项目发掘古墓葬29座,类型有斜坡墓道土洞墓室、斜坡墓道砖墓室、竖穴墓道土洞墓室、竖穴土圹墓室等多种形式,时代涵盖西汉、曹魏、北朝、唐、明清。其中三座曹魏墓葬中出现了墓上建筑和墓道内祭祀遗迹。  相似文献   

6.
洛阳与邺城作为北朝前后相继的两个统治核心,墓葬文化面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洛阳到邺城,墓葬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尤其又以墓葬的装饰(即墓室画像)表现得最为显著。本文将以这两个地区的墓室画像为观察点,探讨北朝墓葬的象征意义及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中多绘有壁画,这些壁画不但反映了我国丧葬文化的内涵,也标志着该时期绘画艺术的转变和发展,透过这些墓室壁画即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可以分析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甘肃地区所出土的几座魏晋时期墓葬中的壁画深刻、生动地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全貌,也折射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生产、生活等诸多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8.
山西壶关县上好牢村宋金时期墓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林中  王进先  畅红霞  王伟  李永杰 《考古》2012,(4):48-55,109,102,108
2010年5月,有关单位对山西省壶关县上好牢村的三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号墓和三号墓墓室均有精致的仿木结构。两墓室内都经过粉饰并绘有色彩和种类丰富的彩画,墓室四壁都绘有不同题材的壁画。从仿木结构和壁画题材等分析,两座墓的时代应在宋代晚期或金代初期。  相似文献   

9.
元代早期和中期的墓葬多采用宋金时期的仿木建筑结构,到了元代末期,仿木建筑墓葬结构已基本消失,元代墓葬的墓顶多为四角形,有的也为八角形,有墓道,墓室多为砖式墓。从墓葬的装饰来看,模印砖图案以花卉和动物图像为主,人物题材占有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10.
2018年3月,考古工作者对仪陇县的三处崖墓群进行了重点调查.这批崖墓墓葬形制相近,均为单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部分崖墓上雕刻有精美的画像,内容主要包括门吏、虎、车马、人物、秘戏、亲吻等题材.其年代主要集中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批崖墓群的发现对研究川东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太职  王焕新 《文物》2021,(10):11-22+1+98
墓葬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中梁镇三湾村师家湾村南部。2013年1月和5月,天水市博物馆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3座,大致呈"品"字形分布,墓向基本一致。其中,M2、M3为仿木结构单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M3墓室四壁均有彩绘,题材包括董永卖身葬父等孝行故事以及妇人启门图等。"白牛出门图"为甘肃地区金墓中首见,该题材在其他地区亦较为罕见。根据墓室仿木构形制和出土器物综合推断,墓葬时代为金代早中期。师家湾金墓是近年发现为数不多的建造精美、彩绘内容丰富的墓葬之一,对于研究宋金时期天水乃至陇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艺术风格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唐代昭陵墓室壁画从壁画的题材、构图、绘画方式、风格等方面对唐代墓室壁画作了系统的阐述。主要描述了在考察过程中对墓室壁画的一些初浅认识,将墓室壁画与唐代绘画联系起来发现其存在的一些联系和区别;墓室壁画对唐代绘画的影响以及它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晋北朝时期北京地区墓葬中出现了诸多不同于汉魏时期该地区汉人墓葬的新特征,表现在葬制、葬俗及随葬品上。在葬制上变化是出现了梯形墓、梯形棺,在葬俗上,墓主人头向由汉人普遍的头北脚南,头朝墓室后壁,变为头南脚北,头朝墓道。在随葬品上,出现了北方民族习用的一些器形和胡人俑。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反应了西晋至北朝时期北京地区与北方草原地区间的互动与交流、碰撞与融合。正是在北方民族的影响下,北京地区魏晋时期的汉式墓葬系统被打破,而正是这种交流和融合酝酿出后世丰富多彩的隋唐墓葬文化。  相似文献   

14.
尸床葬是一类人群可能出于信仰而采取的特殊葬式,其典型特征为不用木棺,在墓室内设置生土台或用砖石与土混筑平台以陈尸,后发展为使用石尸床、石围屏石榻,部分有叠葬现象。墓葬主要发现于河西周边地区,从西晋十六国延续至唐代。北朝时期有一部分随着人口流动而扩大至平城、关中及洛阳。尸床葬的墓主推测可能为北方某一不用木棺埋葬的游牧民族,后来主要活动于西域,在嚈哒、粟特、突厥、回鹘中可能都有该类人群存在。中古时期一部分到达河西,与各民族错居日久而形成尸床葬俗,到北朝后期少数使用木棺。中古时期尸床葬的发展演变充分体现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与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斜坡墓道从商代开始就被用于高等级墓葬,以数量多寡来标识等级。但在其后受重视程度愈来愈低,尤其东汉时期,墓葬的等级主要体现在墓室形制、规模、封土和地上建筑等方面。曹魏时期施行薄葬令,不树不封,简化了墓室,却保留了东汉帝陵区内收台阶的长斜坡墓道作为等级标识物。自此墓道在墓葬中被不断突出,占墓葬总长比不断增加。到西晋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以墓道规模和内收阶梯级数来代表等级的规范。随着南北分裂,南北双方各自从实际出发,对其有着不同的继承和发展,并最终被大一统的隋唐所吸收,成为唐代墓葬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与当时各个阶段的历史、政治、社会风气是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所谓墓室画像,一般来讲,凡与墓室相关的一切图像皆可包含在内,既有墓葬建筑本身的装饰(如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也有葬具(如棺床、棺椁、墓志)和其他特殊设施(如漆木屏风)上的图像等。作为墓葬的重要组成因素,墓室画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墓葬所处时代的葬制、葬俗等内容,对其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孝行图是宋金墓室壁画装饰中重要的题材之一,以往的研究涉及了孝行图考释、内容、发展以及历史价值等多方面内容.本文将从河南地区北宋壁画墓中位于拱眼壁上方的几组孝子图像出发,分析该类图像在墓室建筑及壁画中的位置,试图探讨孝行图在宋金墓葬中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夏天 《南方文物》2020,(1):285-291
宋代墓室壁画作为墓葬装饰研究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前辈学者以多视角对墓主人像、梳妆图、杂剧图、启门图等题材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意在就宋墓壁画中一幅"孤例"的女子读写图展开论述,从传统的艺术史角度分析图像意涵,同时关注其作为特例出现在墓室壁画创作中的意义,并探讨造墓过程中的工艺格套与商品化选择。  相似文献   

19.
耿朔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9(3):13-29+151
太原北齐武平二年(571)武安王徐显秀墓图像存在数处改动:墓室正壁墓主夫人画像右眼部位的改绘,属于壁画创作过程中的技术性调整;石墓门的两件门扇下方以彩绘神鸟覆盖青龙、白虎浮雕,则显示对原有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完全否定。从技术和礼仪角度对上述改动现象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墓葬图像的性质,区分墓室空间与墓道空间的功能差别,揭示丧葬实践与制度条文的差异,并推测出徐显秀墓修建过程较为仓促。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发现了一座砖室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陵川县文物局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为单墓道砖砌单室墓,墓室为仿木构砌筑,覆斗形墓顶。墓顶四壁、墓室四壁通施灰浆并分别绘制壁画。壁画题材有郭巨埋儿、田真哭活紫荆树、杨香打虎救父、树下高士屏风画、挂轴花鸟画、备茶备酒图等。墓室甬道内有一通墓志,根据志文可知,墓葬年代为金大定九年。该墓的发现为研究山西地区金代墓葬形制、壁画及社会经济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