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由政治体制、信用法律制度、经济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等金融生态因子组成。针对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种种问题,应从信用环境和法律制度建设、提升中介机构专业水平,加快企业客户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来完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尹志 《神州》2014,(11):279-279
金融生态环境,直接决定金融的畅通以及金融市场的活跃性,金融生态环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具有极其关键的影响。树立利用其他资金以发展经济、依靠政府桥梁作用与企业联合发展、打破信贷限制、树立包含人文理念的金融方面的全新理念,因此,金融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在组织、诚信和担保方面健全其体系,完善金融保障系统,进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在县域范围内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事业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朔州县域生态环境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现状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朔州县域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排斥逐渐问题引起金融地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对金融排斥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金融排斥的现象、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体上,对金融排斥概念界定有所拓展;对金融排斥现象的分析逐步由"接触性"和"使用性"排斥研究向综合排斥研究方向发展;并从金融供给的地理排斥、金融需求的社会经济排斥以及社会环境因素排斥等多维视角阐释了"为什么被排斥";最后对金融排斥易导致的金融公平缺失、贫困加剧以及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金融排斥研究趋势,并指出中国金融排斥的研究应加强对排斥的不同群体、不同空间尺度与空间演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余敏 《旅游纵览》2013,(12):240-241
从金融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选取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行为、法律环境和科技教育五个方面十二个指标的相关数据,建立分析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算贵州省九个地市州的金融生态环境水平。结果显示,仅有两个地市综合得分高于平均水平,而其它七个地市州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较差,地区发展不平衡。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特点,提出了改善贵州金融生态环境的意见。上个世纪末开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问题逐步引起人  相似文献   

6.
孙琪琦  解承宇  王艳 《沧桑》2012,(4):32-34
农业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问题。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中国古代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变迁,诠释了政策兴则农业兴、农业金融旺则国运旺的道理。近现代农业政策性金融受政治变革的波动,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政策性金融走过不少弯路,自农发行成立,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才逐渐走上正轨。面对当前棘手的“三农”问题,农发行应专注和深入政策性金融业务,推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融集聚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业集聚属于服务业集聚范畴,既与制造业集聚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金融集聚的研究主要依托于区位理论、集群理论和金融地理学。区位理论是金融集聚的理论基础,集群理论为金融集聚提供了研究范式,金融地理学的发展为金融集聚研究带来新的动向。金融集聚的现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集聚的动因、类型、效应、模式的探讨,以及金融中心的构建等几个方面。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发展布局影响越来越大,未来应重点加强对金融分支行业和微观区域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金融地理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地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学者参与最多。但不同的学科渊源和研究传统,使两者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方面各有特点,差异明显。自理论渊源看,地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而经济学的研究可追溯到古典区位论和循环累积因果论。地理学的研究,注重探讨区位和地方对金融交易和金融运行的影响,受政治经济学传统和文化转向的影响,特别关注金融系统发展的不平等效应和金融空间中的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学研究主要致力于探讨货币和金融系统对区域发展影响的非中性,特别关注地理距离对信用获得的影响。地理学的研究定性研究较多,并擅长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经济学的研究专注简化,以计量分析为主。新出现的金融化经济体系或金融主导的增长体系迫切需要经济地理学开展研究。相互借鉴和整合可推动金融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大公报》在大后方桂林办刊近四年时间,关注了大量国际、国内乃至广西的金融局势和动态。报纸在社会时事评论板块的金融领域,针对一些时局事件或现象,不定期刊载报社的观点以及一系列社会各界人士的评论,涉及金融秩序、金融调控、金融货币、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等方面。这些文章秉笔直书、切中要害,对当局的金融政策措施产生了一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凸显了时人的爱国热情和金融智慧。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政府宏观管理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探索的重大课题。本文以20世纪80至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为对象,全面分析了日本以地价泡沫为特征的泡沫经济状况以及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日本金融安全伤害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预期和经济主体行为变异等方面,考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1.
耿爱德是在华侨居多年,对中国货币金融问题有着深入研究的外籍专家.他关于中国币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是1929年出版的<中国货币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银价的骤降骤升严重威胁着中国货币制度的稳定,耿爱德也更多地关注着当时我国的货币金融问题.他的主要关注点有二,一是纸币与现银的流通和兑换,即银纸关系,二是币制改革的原因和方向,研究世界银产、银市、银价及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耿爱德支持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其主张和看法也大体上符合史实与潮流.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15,(6)
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和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区域性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和运作不仅可以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从供给端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区域科技金融产品供需失衡等问题,进一步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拟对传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模式进行"流程再造",通过模式创新来构建新的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及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与投资有关,而金融发展对资本形成及其利用效率的提高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9世纪60年代后,日本金融发展及其金融制度建设水平遥遥领先于中国,这是日中两国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长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明治维新后日起的综合国力和发达的战争金融能力则是其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的金融支柱。发展国民经济和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需要重视金融发展及金融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萨海斌 《沧桑》2009,(6):85-86
金融立法既是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主体和金融业务法律关系的规范和调整,也是对金融监督管理者自身行政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金融法律制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和调整金融监督管理者、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客户之间的法律关系,强调对金融机构客户合法权益的保护,通过在政府失灵的领域强化监督管理,发挥市场在金融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金融管制与市场自律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有柏  翟岁显  马凤莲 《攀登》2011,30(6):61-65
本文从循环经济与金融支持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重要作用和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金融支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金融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与地理领域学者关注的新热点。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和电信黄页统计模拟,对潍坊市中心城区奎文区金融服务业的集聚现状、空间演变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探讨了金融服务业集聚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演变机制。结论指出:金融服务业空间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区CBD内(单核心),集聚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和政策推动的影响;较之非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活动),银行业时空演变规律性更强,但总体都呈现"轴向扩散"、"楼宇主导"态势;演变过程和城市主导发展方向、城市功能转型相契合,空间表现为由非均衡向相对均衡发展的格局过渡。  相似文献   

17.
许永峰  张玮 《安徽史学》2017,(6):126-136
国民政府初期,中国现代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包括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三种要素。在之后20年左右的嬗变中,要素种类、各要素的地位或性质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总体经历了社会主导的合动、国家主导的合动和国家统制三个阶段,体现了"社会化"到"国家化"的趋势。其具体演化与不同阶段各主体的发展困境及认知选择,尤其是与国民政府经济统制的治国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882-1883年中国金融风潮是由厘税过重、钱庄自身机制不健全、中法战争吃紧等多种因素综合演变的结果.这次金融风潮分两个路径,即钱庄倒帐风潮和股票暴长暴跌,其过程相当复杂.金融风潮给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后果,沉重打击了钱庄、股份制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造成经济上的萧条和恐慌.金融风潮反映了当时中国诸多不良经济问题,给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提供了一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谢秀丽 《史学月刊》2007,(11):120-121
“十至二十世纪中国工商业与金融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7月9~11日在河北大学举行。研讨会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举办,来自国内外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多名学者参会并提交论文。会议围绕工商业与金融史两大主题展开,涉及农业金融与农村借贷市场、商业信用、地权市场与金融、根据地金融业、三农与农村金融等问题,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证研究。除上述议题外,与会代表对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与发展方向也进行了讨论。一关于货币金融史的讨论金融问题是本次会议的热点,讨论的问题涉及中国古代借贷之外其他重要的融资方式和当代金融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青海省1978-2010年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都呈现负相关关系。从短期来看,青海金融发展规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远高于金融发展效率;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效率比金融发展规模更有效。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