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付闪 《百年潮》2023,(2):5-9
<正>为了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虽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违背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背离了党一向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和困难。毛泽东和不少党的领导人从中感到,要真正把握对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罗平汉 《百年潮》2007,(3):38-42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各地农村纷纷建立公共食堂,几亿农民吃起了名副其实的大锅饭。公共食堂既限制了农民的吃饭自由,又是典型的平均主义,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一段时间,公共食堂却被当做“共产主义幼芽”而倍受赞扬,1959年庐山会议后又当做“社会主义阵地”而继续维持。朱德通过深入的农村调查,发现了公共食堂的许多弊端,庐山会议前就力主解散公共食堂,成为党内较早提出解散公共食堂的领导人。在1961年春的全党大调查中,他又专门致信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反映农民要求解散公共食堂的强烈愿望,为公共食堂的最终解散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跃进”促成了人民公社的诞生,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又把“大跃进’谁向更加狂热的程度。当时急欲求成,不仅要求几年内社会生产力赶上世界先进发达国家,而且希望在社会制度方面跨越社会主义阶段,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把人民公社化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加以提倡,要求短期内在全国实现人民公社化。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决议》。8月28日,湖北省第一个人民公社——应城红旗人民公社诞生了。9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作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此时,全省已建人民公社400多个…  相似文献   

4.
以1958年8月毛泽东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和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为标志,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极短时间内骤然兴起,迅速席卷神州大地。这个运动的开展,既是发动“大跃进”的需要,又是急于早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需要。山西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全国一样,不仅没有达到它的预期目标,反而使全省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今天我们重新研究山西人民公社化运动,对于认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21世纪,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1958年是当代人们所说的“三年困难时期”的起始之年。这一年掀起了两大高潮,一是“大跃进”高潮,一是人民公社化高潮。前者以大办钢铁、大放高产卫星为主要内容,后者则剥夺了广大农民在耕作土地上的自主经营权、实行“大呼隆”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随之而起的“共产风”,给农村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少地方的农村出现饿死人的严重局面。农民对“一大二公”的集体完全丧失了信心,纷纷实行“包产到户”以自救。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上个世纪60年代初,全国有20%以上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其中,  相似文献   

7.
1958年上半年至1961年6月,河北省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一哄而起、难以为继、强行恢复、彻底终结的曲折发展历程,其命运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息息相关。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迅猛发展,农村公共食堂在河北省蓬勃兴起;随着大跃进的中止,河北省农村公共食堂也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8.
一、天灾及人祸,使公共食堂 的“大锅饭”无法再吃下去 1958年“大跃进”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来,全国各地大办公共食堂,并且将其视为“共产主义萌芽”,公共食堂成为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59年上半年,在纠“左”和整顿人民公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公共食堂按照群众的要求得以解散。但庐山会议后全党“反右倾”过程中,办不办公共食堂当作了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阵地”的标准之一,一些主张解散公共食堂的干部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一度散伙或解散的公共食堂重新恢复,全国5亿农民再次吃起名副其实的“大锅饭…  相似文献   

9.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1997,(6)
1959年到1961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尤其是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地区因食物营养不足而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非正常死亡人口迅速增加。因为“反右倾”运动损害了党内民主生活,干部群众都不敢讲话。但是,1960年9月,湖南湘潭和湘乡的两个农民终于站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农村中文盲半文盲普遍存在的现实难以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展大规模的农村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山西省政府对农村扫盲工作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宣传动员、有效的组织管理以及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优秀人才。由于农村扫盲受到时代与环境的限制,亦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倾向、学习形式僵化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苏州农村地区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以"共产风"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五风"刮得也非常严重.20世纪60年代初,在全党下决心纠正"左"倾错误的背景下,苏州农村地区同样对在"大跃进"运动中的平调账进行了清理和退赔.总结苏州农村地区退赔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更进一步全面认识和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加深对人民公社史的研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扫除文盲。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运动经历了"速成识字法"的推广和"扫盲协会"的成立两个高潮,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冬学和民校。业余文化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是农村社会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扫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扫盲工作认识观念存在偏差,文化学习很难与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师资素质较低,办学经费匮乏,人口流动频繁。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教育领域提出的"向工农开门"方针,主要是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两项强力措施——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和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贯彻实施这一方针。1955年后,这一方针一度改变为强调培养工农知识分子以业余教育为主。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中国共产党又重新强调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这一方针对于培养新中国第一代新型工农知识分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公平、对知识分子不信任、教条主义色彩浓厚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951年7月18日,<新湖南报>发起了关于土改后农村出现的农民埋头生产不问政治及乡村干部松气退坡的"李四喜思想"的大讨论,持续达5个多月,在湖南乃至全国农村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场讨论是建国后中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对农民自私、狭隘思想的批评运动,也是第一次真正地对农民及乡村干部进行的思想教育活动.在这场讨论中,中共逐步积累了用民主教育、典型示范、改进领导方法、切实解决乡村干部实际困难等方式解决农民思想问题的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的历史经验构成了建国以后中共教育和改造农民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Six rural communes in Norway participated in a national project ‘Commune planning on women's conditions’ where participative methods were used to engage inhabitants in strategic planning for local development. The planning process was organized in stages, which corresponds with the basic stages of the strategic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odel. All six communes followed this process, which started wit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planning methods and processes in autumn 1989, both at national level (project leaders and project groups) and at bed level (local leaders: administrators, politicians, local organizations, etc.). This support was deemed to be significant for the planning process by approximately 50% of respondents who completed an evaluation questionaire. The training was followed by a broad mobilization of inhabitants where visions and strategies were formulated and selected. All projects produced a strategic plan on women's conditions and a 4‐year action programme, as expected. This process worked well in all communes, but the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engagement in mass meetings, in group work and in hearings was lower in Bremanger and Nesna than in the other four communes.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examines the distinction that has been made in the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on nationalism between national élites and national masses. While the distinction is useful as a way of beginning to conceptualize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nations and nationalisms are (re)produced, it can also underpla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terative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between national élites and national masses. We argue that detailed empirical research can enable us to complicate the historical geographies that lead to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nations. As a way of illustrating the saliency of these claims, we focus on the nationalist agitation—with respect to the campaign for a Welsh higher education—that was taking place in the University College and town of Aberystwyth during the late 1960s and early 1970s. Oral history research with members of the national élite and the national masses, who were active within this campaign, enables us to show the poly-vocal production of the Welsh nation at this time.  相似文献   

18.
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是新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建国初期,为了活跃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家大力举办了农贷。这一时期,国家农贷在规模上是逐年增加的,在发放对象上倾向照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贫困农民,在贷款利率上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贷款用途上绝大部分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生产困难。总体上看,国家农贷作为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当时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南区婚姻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南区由于长期受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各种陋俗在许多地方普遍存在,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施行后,中南区在全区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一场宣传和贯彻《婚姻法》的群众运动,经过调查试验、宣传发动和总结表彰,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婚姻制度,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婚姻制度,形成了男女平等、民主和睦的社会新风尚,从而促进了中南区整体性的社会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陈云的一生,是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生。他认为,加强理论学习,是党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责任,是体现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对于共产党人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念具有重要意义;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需要;尤其是学习哲学,是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具体的革命工作和防止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的基础条件。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马列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学习其他理论和文化知识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