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伯驹重金购卖《游春图》《游春图》为隋代画家展子虔(公元550─604年)所作。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许多士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赏春的情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山谷)看了此画作诗道:“人间犹有展生笔,事物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游春图》对唐代李思训等画家影响很大,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开创了“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新阶段。《游春图》绢本设色,经历代皇家贵族及收藏家的辗转珍藏而保存下来。张伯驹先生购买这一稀世珍宝究竟花了多少钱呢?众说纷坛,莫衷一是。1982年的一天,伯老的夫人潘素女士为我详谈了当…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华国锋同志到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时,赠给日本天皇的礼品中,有一幅中国现代女画家临摹的隋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游春图》是我国传世最古的绘画精品,堪称稀世之珍。作者展子虔,渤海人,历北齐北周至隋文帝开皇九年入隋,为朝散大夫  相似文献   

3.
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游春图》"是数百年来颇负盛名的一幅古代绘画,著录于元周密《云烟过眼录》、明文嘉《严氏书画记》、詹景凤《玄览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和《石渠宝笈续编》等重要书画著录书籍中。在画前隔水上有宋赵佶(徽宗)題"展子虔游春图"六字。八百年来这幅画历经宋赵佶、贾似道,元仁宗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刺吉,明严嵩、严世蕃父子、韩世能、韩朝延父子,清安岐、弘历(乾隆帝)等人递藏。用  相似文献   

4.
思语 《收藏家》2006,(5):87-93
文以气为主,画亦同然。阮籍使气以为诗。庄生云:伏羲得之以袭气母,固气者,笔之母也。缶翁藉石鼓之力以蓄其气,崔君承苦禅先生笔墨益加开拓,尤能力以举之,气以驭之,此其所以为画坛英绝领袖也。愚弟饶选堂谨题,乙酉秋日。——饶宗颐李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及吴道玄“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但如今人们能看到最早的山水画是展子虔的《游春图》。那山显得单薄、单调而缺少变化,那构图显得粗疏、松散且平铺直叙,就连骑行者与山峦的比例关系也不大讲究。或许这正是早期山水应有的质朴和粗疏。那么后来呢,自然是远景、中景、近…  相似文献   

5.
1964年,我从北京图书印刷职业学校文物班学习结业,分配到北京市文物商店琉璃厂东街宝古斋字画门市部工作,跟靳伯声师傅学做书画收购,那时天天“下户”,就是到各藏家去寻货。北京什刹海一带居住着老画家周怀民、六额驸王爱兰及张伯驹等藏家,当然是常去的。张伯驹的大名,早在文物班学习期间去北京故宫博物馆参观他捐的隋《展子虔游春图》、晋《陆机平复帖》时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6.
隋代展子虔的画作《游舂图》是中国存世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幅卷轴山水画,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原本作为背景的山水由人物故事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门独立画科,而且开创了唐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青绿(金碧)山水之端绪,故有“唐画之祖”之称。  相似文献   

7.
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一点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4)
关于鉴定祖国文物,我一向不敢执笔为文,盖出发于爱护祖国文物立场,除公认伪迹者外,对传世文物,素持谨慎将事之态度。当然应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多所启发,但因各人之性情不同,又囿于才识之竦,只好多学少说。顷读《文物》1978年第11期傅熹年同志《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一文,广列佐证,洋洋大观。然我仍有不同意见不能已于言者,惜以年老体衰,未能罗列文献资料,只可简略言之。  相似文献   

8.
邓乔彬 《古籍研究》2000,(4):98-105
在绘画全面兴盛的唐朝,山水画也不例外。与萧贲、展子虔、江志、郑法士等人相比,唐人有很大进步,但是,张彦远“始于吴,成于二李”之说,等于宣布我国山水画到盛唐时才正式得以成立。吴道子重线描,作“疏体”: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画风工巧,青绿金碧,又成一种风格;王维体涉今古,在兼收并蓄中对水墨画法颇有创获,且画蕴诗意;张璪、郑虔、王洽等风格不一,但均长于水墨,对墨法技巧多所发展。由于唐画题材众多,山水画仅其中一类,又因传统、根基不同,其地位当在佛道、人物之下,而且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还将所著录的山水画家及作品按山水、松石、树木分类,说明尚未能真正形成如同后来那样的山水画概念。较之已居顶峰的王、孟、韦、柳的山水诗来,唐人山水画只是“始”,而非“成”。  相似文献   

9.
胡蔚 《收藏家》2022,(1):59-64
<正>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画家们在继承前代山水画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使山水画得以长足发展。初期赵孟、钱选、高克恭等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中后期的元四家,以或萧散、或厚密、或雄劲、或简逸的艺术手法,把山水画推向了新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极大。元代其他山水画家如商琦、曹知白、朱德润、唐棣、盛懋、陆广、方从义等人,皆有一定成就,共同促进了元代山水画的繁荣。四川博物院藏有一幅元代唐棣的《携琴远眺图》(图1),具有典型的唐棣山水画的特点,可以从中一窥李成、郭熙一派在元代发展的面目。  相似文献   

10.
石耘 《文史精华》2013,(10):69-72
张伯驹一生收藏了许多书画珍品,其中收购《游春图》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1.
关于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主体人物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赵佶(宋徽宗)仿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尽人皆知的一件名迹。图中九人、八骑,没有別的点缀。但观者对于里面的主体人物,往往分辨不出,因此议论纷纭。有人认为图中间盛装的两位,下方为"(?)国",上方为"秦国",而以抱小儿的一人,年貌较长,定为"韩国"。我总觉得这样推断,不太合乎实际。后来又看到《文物》1961年第12期刊载张安治同志的《(?)国夫人游春图》一文。他也认为图中没有"韩国"、"秦国"在内。  相似文献   

12.
杨新 《文物》2000,(11)
近二三年,一幅中国山水画在美国被新闻炒得沸沸扬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就是传为五代董源的《溪岸图》。故宫博物院杨新认为此图不是张大千的伪作,这在中国学者看来是不难判断的,其难于鉴定之处是它的准确创作时代和作者。杨新认为《溪岸图》是一幅较早期的中国山水画,或可暂寄北宋初年孙可元名下。  相似文献   

13.
《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图1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为辽宁省博物馆珍藏古代绘画精品之一。整幅画面无款印,据卷前黄绫隔水的金章宗完颜璟瘦筋体墨书:“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的题签,认为此画是宋徽宗赵佶依据唐张萱的原本摹制的,金章宗的观点近千年来一直为历代鉴赏家沿袭。近四十年以来。此画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的关注,学者们的观点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唐代仕女画家张萱的生平和绘画艺术特色作了述评,并着重就其名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摹本作了深入研究和赏析。  相似文献   

15.
于曦湲 《收藏家》2022,(7):25-30
中国山水画自诞生以来,如何排布山水景物在画面中的空间就成为历代画家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问题。宗炳、张彦远等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虽然都基于各自的绘画实践而产生了一定的认识,但均未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直到中国山水画发展巅峰的北宋时期,郭熙才在前代画家探索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远”法的山水空间构图理论,并将这一理论用于绘画实践,创作出了山水巨制《早春图》,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发端于魏晋,受到玄学的影响,尔后中国的山水画始终是在主客交融、主客合一中前进[1]。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忘境”。这是因为中国画的发展与“体道”有着密切的联系。总结古代山水画创作“忘境”的起因及旨趣,对与山水画的创作与欣赏,是不无益处的。一我国山水画萌芽于晋而成于刘宋[2],在这一时期,山水画完全脱离了人物故事画而彻底独立。山水画的发展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受当时的社会风尚的影响———崇尚魏晋玄学。玄学以《老子》、《庄子》、《易经》为宗,称“三玄”。其中尤为推崇老、…  相似文献   

17.
对《列女仁智图》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女史箴图》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曾从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并辅以服饰、器具等图像资料,论证了《女史箴图》非顾恺之作,而应是一幅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期的宫廷绘画作品。在认识传世早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当文献严重失载的情况下,借助考古发掘图像资料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惟一办法。从这一方法入手,我认为传为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虽然被公认为宋人摹本,但是它的原本要早于《女史箴图》,这不但有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画《列女古贤图》为证,而且从衣冠服饰及其它器具的图像也可证明,它的原本可以早到东汉时代。从反复传模中能保存这样久远的图像并且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生活,这件摹本的价值就非同寻常了,至于是否顾恺之作,就不甚重要了。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21,(4)
正绢本设色53×173厘米辽宁博物馆藏(宋摹本)摹本《虢国夫人游春图》原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原作已佚。该作记录了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与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张萱将画题定为"游春",可画中丝毫不见鲜花、草木、春水之景,全然通过对游春人物的塑造、画面构图以及节奏的把控与气氛的渲染来营造一种花团锦簇的春日气息。画家集中力量,以虚代实的描绘身着轻薄而鲜明华服的游春者在骑马行春中欢愉悠闲的神态。这件传奇画作虽不见春景,却无不显露出盎然生机的感受,不仅印证了贵族骑马春游之景,更强调了唐王朝的节令活动在推动人性解放层面有着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鲁力 《东南文化》2003,(4):64-71
古人常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性之美。有关女性的题材,也是古今中外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中国历代均有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品留存于世。在画中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来体现不同时期的现实生活、伦理观念和审美趣味,使仕女画成为绘画艺术中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门类,并且充分体现了含蓄、顺从,优雅的儒家仕女脱,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管花仕女图》、赵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寅的《秋风纨扇图》等完全能说明这一点。在中国仕女面一域,古今不少画家皆以此而闻名。  相似文献   

20.
虢国夫人游春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徽宗赵佶所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纸本,重彩,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是一幅值得研究的古代优秀作品(见封三图版)。张萱是盛唐时代的重要画家立一,据《历代名画记》他是开元、天宝间(公元713—755年)的宫庭画师;和吴道子、韩幹大致同时。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封建贵族的生活,并特别精于妇女和儿童。虽然在《宣和画谱》中记载了当时宫廷收藏的张萱作品有四十七件,但流传到现在的却极为罕见。因此赵佶所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