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宁江长城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燕秦汉长城的具体走向和沿革关系(在不同地段是燕秦汉三代各自筑有长城,还是三代沿用一道长城,或是其中某两代沿用一道长城,或是某代、某两代虽新筑有长城却仍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利用前代长城)一直未有定论,其经由辽东、朝鲜的东段问题更多。 在辽西地区燕秦汉长城西段的走向基本清楚,从北至南发现王道长城遗迹,一般认为第一道长城(赤北长城)是秦长城,第二道长城(赤南长城)是燕长城,第三道长城是汉长城。尽管这三道长城也有彼此间关系如何的问题(三道长城沿线上都发现有燕秦汉遗物),但是燕秦汉长城西段的基本线索还是清楚的。东段长城则仅有两处发现,一是在沈阳至抚顺间的浑河北岸发现20余座汉代墩台,沿续约70余里,其构造与西北、河北和辽西等地的汉长城相同①,这里暂且不论。二是在朝鲜发现一道大宁江长城。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中部汉长城遗迹考李并成史载,贯穿河西走廊的汉长城始筑于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这条长城今天留存状况如何?在河西西部的敦煌等市、县境内遗迹较清晰,学界所作研究亦较多。而在河西其他地区却大段损毁,其历史面貌若明若暗...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库木塔格沙漠边缘,玉门关西北约5公里处,至今还保存有一段长不及百米,高不及3米的古长城。这段用芦苇和黄土构筑的墙体,是目前全国保留最完整的一段汉代长城。这段长城没有采用一块砖石,全部用疏勒河沿岸的野生芦苇和黄沙土一层层夯压而成。因为降水量少,气候十分干燥,所以历经二千余载仍有少部分墙体和一座边关峰隧得以保存。它虽不及八达岭长城雄伟、壮观,但它是汉代边郡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长城历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玉门关外汉长城@刘万虹  相似文献   

4.
在第七组文物中,作者将研究两张标有西汉长城的地图,尽管两者的制作方式截然不同。年代久远的展示了汉长城的全线;而年代较近的手绘出了120公里的汉代长城。  相似文献   

5.
沿河西走廊西行,逶迤绵延的古长城是西行路上引人注目的壮阔景观。河西的长城,有汉长城和明长城。汉长城是以壕沟代墙,明长城则是筑墙为障。汉代称长城为“塞”。汉武帝时,骠骑将军大败匈奴之后,汉王朝为了巩固河西,“隔绝胡与羌之路”,便决定“筑令居(在今永登县境内)以西”的边塞亭障。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前完成黄河以西至酒泉的边塞工程。汉代修筑长城的原则是“察地形、依险阻、坚壁垒、远望侯”。凡经过平川戈壁的地段,一般都由壕、壕、上所筑烽燧、烽燧与亭障相连而构成。如山丹境内长约六十公里的一段,全线皆以壕沟代…  相似文献   

6.
永登县汉代长城遗迹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史籍记载,汉武帝时为防范匈奴,曾在河西地区设置边塞亭障。《史记·大宛列传》云:元狩间"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令居,在今甘肃永登境内。但是在这一地区是否存在汉代长城,它的走向和具体建置怎样,多年来史学界和考古界都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历史地图绘制者亦不敢贸然推定。自1984年以来,我们结合文物普查,多次对永登县境内的汉长城遗迹进行了实地考查,现将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山丹的长城     
甘肃山丹长城遗存有汉长城和明长城,一般称汉明长城(当地人俗称边墙)。现存汉长城59.95公里,烽燧19座(其中明时加固6座),明长城98.55公里,实存82公里,烽火台64座。  相似文献   

8.
正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有数百处似长城非长城、用石块砌成的古代建筑遗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人认为这些遗迹是东周时期的楚国长城。于是,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至今仍被学术界所关注。由于发现之初,考古工作不深入,出土材料不丰富,关于这类遗迹的性质,一直争议较多,其中较主流的看法是这类遗存就是文献记载的"楚长城",但也有学者对此表示质疑。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此类疑似"长  相似文献   

9.
洛河右岸战国时期秦长城遗迹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我曾以《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为题撰写过一篇论文。文中一节是论述秦国"堑洛"的长城。这条长城由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起东北行,越渭河,循洛河右岸西北行,至蒲城县北城南村越洛河,至大荔县长城村,再越洛河,仍循洛河右岸西北行,约止于白水县西北洛河侧畔。这条长城湮没已久,撰文时仅知华阴县西关等处还有残存段落,其他皆就文献记载立论。文献记载在一定的条件下固有其可靠性,如果能得到确实的遗迹,则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新津文管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来到距县城南约3公里的邓双镇金龙村二组“龙岩山”所在地。我们沿山间小路走了几十分钟后来到一岩壁前,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龙岩寺遗迹。崖壁四周已布满藤蔓和灌木,壁前面稀疏地种着一些果树。周围分布着一些岩石,其中有几处较高大的岩石单独地耸立着。  相似文献   

11.
对哈德良长城及其多样化景观的管理始于十九世纪,并为应对一系列重大威胁而快速加强。悠久的研究历史为哈德良长城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哈德良长城保护、修缮和重建方法不断进步的历程,以及对长城遗迹记录工作形成的世界遗产地管理规划,是一项首创于哈德良长城的制度,它确保了哈德良长城考古遗迹的日常维护工作能够与游客管理相结合,即在保证游客知情的同时,将他们的行为对长城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2.
河西汉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西地区,开始是汉军与匈奴军鏖战的战场,后来成为汉朝抗御匈奴的前沿地域,更是通向中亚和西亚的交通孔道。因此汉代在河西地区设郡驻防,构筑了一系列防御设施,至今保存有许多遗迹。过去把这些遗迹统统视为"长城"的遗迹,对其具体结构等方面缺乏细致的了解。自1972年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大量调查工作,也进行了一些考古发掘,获得了广有关汉代防御设施遗迹的走向、结构等方面的大量资料,从而可以结合文献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河西的汉代长城,史籍记载多过于简略,而自魏晋以后,其遗迹已鲜为人知。在明、清地方志中,虽偶有提及,但均不确切,难作依据。近代以来,西方各国的探险家,竞相开展中亚探险活动。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Aurel Stein)于1907年在甘肃敦  相似文献   

14.
坍塌的长城     
窦贤  王杰 《丝绸之路》2005,(9):49-53
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据统计,中国的长城从战国时代延续到清代,其总体长度已经超过10万里。长城耸立在中国大地2300多年,纵横20多个王朝。在中国西部的甘肃省境内的长城遗迹也超过1万里。但是,长城正在遭受着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在甘肃境内,这种自然与人为的破坏更为严重。有人说:万里长城有墙体矗立的只有1/3,还有1/3已经是遗迹,另外1/3已经完全消失了。而现在这1/3的长城遗迹却正在遭受着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专家呼吁:长城遗迹亟待保护与抢救。  相似文献   

15.
卞文志 《旅游》2003,(12):37-37
最近有消息披露,世界古遗迹基金会于2003年9月24日公布了2004年全年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长城因责任破坏以及游客过多,损坏严重而入选。中国在名单上上榜的其他四处遗址是:河北承德的普宁寺、河北一处明代驿站、上海犹太会堂和甘肃天水民居。全球评选出100处“最濒危遗址”,中国竟独占鳌头,整整占去二十分之一的数量,这种令人不安的比例使国人对长城等文物景点的积劳成疾深感担忧。  相似文献   

16.
河北长城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述了河北境内古代长城的分布情况及修筑时代,对战国长城、秦代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唐代长城、金代长城及明代长城的基本走向、修筑情况、结构形式及保存现状等分别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广武长城     
<正>广武长城现有汉长城及明长城遗存。汉长城遗存约一万余米,残高一点二米,宽二点四米,全部由石块无层次垒砌。城上建有堞楼十六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有五座。明长城保存较为完整,其内边为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修建,万历三年(一五七五年)重建。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当属猴儿岭长城,该长城西南起代县的白草口河东,东北至山阴  相似文献   

18.
汉源大地头遗址2004年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汉代、明清三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汉代遗址有房屋基址12处,灰坑4个,井1口,墓葬2座,出土汉代遗物有铜镜、陶罐、玛瑙珠等。大地头遗址汉代房基遗迹为研究当地在“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0~12月,为配合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对东高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战国晚期及汉代的灰坑、灰沟、水井等遗迹17处,个别遗迹内出土有与冶铁有关的炉渣和铁矿石,其中4座灰坑为堆积冶炼废弃物炉渣的堆积坑,经检测与冶铁有关。该遗址至迟在汉代已出现冶铁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长城沿线的遗物、长城建筑结构及相关史料的梳理研究,明确战国魏西长城与富县长城遗迹、黄陵-宜君长城遗迹、澄城-合阳长城遗迹、黄龙山南麓-韩城长城遗迹、华阴长城遗迹等五部分的对应关系。这五部分长城分别是魏国在不同时间修建以适应秦魏军事态势。这部分长城具有非计划性、结构单一、附属性等属于早期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