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日本学论坛》2004,(4):63-64
·经济·黑龙江省同日本的经贸合作与老工业基地振兴张曙霄(1;2)日本世界工厂的发展及其经验刘昌黎(1;9)日本经济萧条长期化的制度分析付丽颖秦婷婷(1;16)吉林省同日本的经贸合作与老工业基地振兴张曙霄孙莉莉吴颖(2;2)内蒙古利用日资滞后的原因与对策张曙霄李树明(3,2)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分析———兼论东北三省吸引日资的对策张曙霄吴颖(4;2)强制性制度变迁与明治维新的二元效应金仁淑冯志(4,10)日本对外贸易政策的新动向———关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几点议论赵放(4;19)·政治·旧金山媾和前后日本政治资源重组与结构演变郑毅(1;…  相似文献   

2.
自辽宁省与日本开展经贸合作以来,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彼此都从优势互补的经贸合作中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东南亚一些国家及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愈益激烈,对辽宁省传统产品的出口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影响着辽宁省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向纵深拓展。本文在分析辽宁省与日本经贸合作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推进双方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本一直以来都是黑龙江省的重要贸易伙伴,是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国家。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策的提出,黑龙江省如何抓住“天赐良机”,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对于黑龙江省全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黑龙江省与日本经贸合作的现状出发,总结两者经贸合作中特有的优势,进而提出继续扩大黑龙江省与日本经贸合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日环境合作现状与吉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的两大热点问题,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已把整个人类置于全球环境的摆布之中。中日两国随着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加强,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并有了相互合作的需要。本文分析吉林省同日本的环境合作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我省积极发展扩大同日本环境合作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吉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06年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俄罗斯年”,这是全面发展两国关系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 为促进中俄两国经贸业务的深入开展揭开了新篇章。俄罗斯与我省山水相依,口岸相联,相互往来历史悠久,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对外经贸合作伙伴,在黑龙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内外经贸合作伙伴也将黑龙江省的对俄经贸合作视为特色,为我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潜在的机遇和优势。我省刚刚进入“十一五”规划的发展初期,在“俄罗斯年”之初认清中俄经贸合作的形势和发展机遇,加强对俄罗斯国情的研究,真正搞清楚中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互补的具体内容,有的放矢的深入开展对俄经贸合作,对于我省的经济振兴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赵璜 《人文地理》1995,10(3):37
哈萨克斯坦是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中亚国家。独立后成为东西方投资的热点和竞争的市场。本文通过对哈经济现状及其与俄罗斯、西方国家和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分析,全面阐述了中哈经贸联系的历史、现状和前景,特别强调两国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地缘优势。作者认为发展国际关系、保持过境运输通畅与推动经贸合作是密切相关的,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内蒙古传统的经贸合作伙伴,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曾经是内蒙古最大的投资国,而自80年代末期开始,日本对内蒙古的投资骤减,进入90年代以后,内蒙古吸引日资数额起伏较大,总体说来,日本在内蒙古利用外资中的地位是呈下降趋势的。本文在分析内蒙古利用日资的发展历程基础上,着重从日本和内蒙古两方面探讨日本对内蒙古投资下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我国最大的援助国家,最大的投资国家之一,从1972年9月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经贸关系总体来说发展顺利,但在不同时期日本采取的对华经贸政策是不同的,是不断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70年代日本对华经贸政策是以发展本国经济为前提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向前发展。80年代继承了70年代的对华政策,但政治色彩加浓;90年代采取不断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政策;展望21世纪发展友好的中日经贸关系仍为日本对华的主导政策,但摩擦会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日经贸活动持续发展,经贸与投资再跃新台阶并屡创历史新高,双方贸易额达1680亿美元.往来人员达到435万人,中日之间缔结的友好城市达到262对,双方每周有500班次各种飞机对飞。在华投资日本各种企业包括办事处合计2.48万家,在华常住日本人有7.3万人.仅上海一地就有日本企业4500家,常住日本人3.4万人。在日本的中国人已经超过60万人.中国已经成为向日本输出留学生最多的国家,2万多名中日婚姻的国际婴孩诞生。上述经贸及民间交流使中日关系即使在部分日本政要否认历史导致中国国内发生连续及大规模的反日示威游行时也没有受到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我国最大的援助国家,最大的投资国家之一.从1972年9月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经贸关系总体来说发展顺利,但在不同时期日本采取的对华经贸政策是不同的,是不断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70年代日本对华经贸政策是以发展本国经济为前提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向前发展;80年代继承了70年代的对华政策,但政治色彩加浓;90年代采取不断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政策;展望21世纪发展友好的中日经贸关系仍为日本对华的主导政策,但摩擦会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中日两国关系内部的经贸合作关系与政治协作关系,在发展上长期处于不平衡、不协调的亚健康状态,但是中国从双边经贸合作的大局出发,一直在积极促进两国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协调发展。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区域性外在作用的促进结果。值得一提的是,中日两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亚“10 3”合作机制、中日韩三国合作框架、中日俄三国利益关系的推进上,都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与广阔的合作前景,从而在外部形成了中日两国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的区域促进环境,有利于双方在2008 ̄2010年间达到2 000亿美圆的经贸合作额度。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FTA战略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第3次FTA浪潮的掀起,日本的通商政策开始出现转变。从以多边体系为中心的通商政策,逐步转向双边、区域、多边共同推进的多层次的通商政策。日本在本地区推行以本国为中心的FTA战略,战略设计上置中国于优先顺序之外,协定内容中将农产品最大限度的采取例外处理,政策制定上又受到传统的战略盟国美国的牵制。在今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及中日FTA问题上,日本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问题仍将是主要障碍。而且,中日两国争相与东盟缔结FTA的结果使东盟的中心地位更加明显,长期维持这种结构会导致贸易和投资转移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联合跨界合作演进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惠斌 《人文地理》2014,29(2):90-95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为改善地区间贸易开放程度,提升整体竞争力和促进跨行政边界生产要素流动,欧洲、北美和东亚地区已形成多个联合跨界合作区域。传统区位理论认为边界地区不利于形成产业集聚,但联合跨界合作区域受行政边界渗透和隔绝效应的共同影响,面临"市场潜力"和"市场竞争"间博弈,因地制宜形成独特发展模式。从联合跨界合作的动因出发,对影响要素进行研究,总结了典型模式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联合跨界合作需因地制宜,全面分析地区投入产出关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空间管治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日两国贸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即中国对日本出口的食品及矿产等初级产品在对日出口总额中降到不足一成,而纤维产品贸易以几乎每年占中日贸易额的20~30%的速度强劲发展,推动了两国贸易总额的迅速增长,但同时也引起贸易摩擦。尽管纤维产品贸易由垂直贸易分工向初级水平贸易分工发展,以及密切的依存关系两大特征,使中日两国避免了在该领域的贸易战,但是,如何在互补性贸易结构中寻求更多的合作领域以减少贸易摩擦甚至避免贸易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中日纤维产品贸易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何添锦 《人文地理》2004,19(6):21-25
中国产业的发展已进入了按国际分工构来选择和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本文采用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特化系数,分析了中国与东亚各国和地区贸易中工业制品的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的状况,指出中国与东亚的产业国际分工的特征、竞争与互补关系以及如何重构中国产业竞争优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试析中日环保合作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代价。而环境问题跨国界的特点使得邻国日本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环保合作是两国众多合作与交流领域中最活跃、最有成效和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为国际环境双边合作树立了典范。本文将回顾中日环保合作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其特点与缺陷,并尝试对中日环保合作的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正在由国家层次向地方层次纵深,而各国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放权,也使得地方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日本是与我国开展地方性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国家,其载体主要是友好城市。在全球化和地方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中日地方间交流与合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地方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向前发展对中日双方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