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一家只有母子俩。由于家里贫穷,儿子三十多岁还没有成亲。他经常到怒江里钓鱼。一天,他钓着一条很好看的花鱼,觉得非常可爱,捨不得煮吃,用木槽养着。每天,他劳动回来,都要蹲在木槽旁边,观看花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看的出神了,连饭也忘了吃。有一天,母子俩下地劳动,天快黑了才回家。回到家里一看,房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饭也煮好了,甑子里还在冒着热气,母子俩都感到非常奇怪。母亲说: “我们家从来没有哪个来帮忙,今天莫不是神仙下凡来到我家。”儿子也感到奇怪,说:  相似文献   

2.
杏子树下     
从前有个老阿妈,带着一个儿子过日子,日子不算富裕,却也勉强过得下去。只是儿子阿星很懒,一天只知道睡觉,从来不做一点活,是个名符其实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人。阿妈天天出去做活,回家来还要做饭给他吃。阿星一点也不体贴阿妈,洗脸都要阿妈帮他洗,要是阿妈忙不过来,他可以三天、五天不洗脸。他记得大人对娃娃说的:“小猫三天不洗脸。顿顿得肉吃”的话,他对阿妈说:“我十天不洗脸,得两顿肉吃就行了。”可是,尽管阿星经常不洗脸,也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得吃上几  相似文献   

3.
在布朗人民居住的地方,每当谷子黄的时候,人们总会听到一种鸟叫声:“递,递,递递递!”这声音好象是在叫爹爹呢。一听到这种鸟叫,许多老年人都流下了悲伤的眼泪。传说,这种乌是布朗族少年坎达变的。那是很古的时候,有勤劳的父子俩,父亲叫旺坎,儿子叫坎达。坎达自小死了娘,是靠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父亲为他吃了不少苦头。坎达从小就很懂事,父亲叫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很体贴父亲;父亲也很疼他,把他看成自己的命根子。一转眼,坎  相似文献   

4.
很久以前,阿佤山的班开寨住着岩果和尼门兄弟俩。布谷鸟叫了三七二十一次,兄弟俩已经是成家立业的年龄了。但兄弟俩谁也还没有娶媳妇,因为他们还有一位年迈的父亲。老父亲早已做不成事,到竹笆晒台上烤烤太阳都很艰难了。兄弟俩都认为年老的父亲只会在火塘边闲吃和烤火,是自己成家的累赘,谁都不愿赡养老人。一天,岩果对尼门说:“尼门兄弟,你看我已这么大了,该娶个老婆了。娶了老婆我就搬到外面住,你在家里安心养阿爹,家里的谷米大半归你,猪牛任你挑。”  相似文献   

5.
布朗人喜欢用自己制造的竹夹剪捕老鼠。有一家父子俩,做了许多竹夹剪,要上山支放。上山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在火塘边嘱咐儿子:“明天一早,我们就要上山支放夹剪了,但放夹剪,有许多忌讳;犯了忌讳,老鼠就不钻我们的夹剪了。”“有些什么忌讳呢?”儿子问。“第一,要起得早,避免出门遇到人。”父亲告诫儿子,“第二,从出门到归家不能讲一句话,我怎么做你就照着怎么做,不许问。如果讲了话,破了口,犯了忌讳,好运气就走了。”儿子听完父亲的话,连连点头:“您放  相似文献   

6.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傈僳族夫妇,生了九个儿子。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九个儿子都长大了。一天,阿爸把他们叫到身边,吩咐说:“你们都长大了,应该各自谋生,现在都出门去学谋生的本事吧,一年后回来见我。”到时候,九个儿子都回来了。老大学会耕种,老二学会盖房子,老三学会打猎,老四学会编箩箩,……直到老八每人学会了一种生产技能,唯有小儿子只学会唱歌、跳舞和弹琵琶、口弦。阿爸对大的八个儿子说:“出门一年,你们八兄弟学的满不错。现在你们就凭自己学到的本事去谋生  相似文献   

7.
十二个太阳     
远古时候,天上和人间是紧紧地沾连在一起的,雾气蒙蒙,不能分开。后来,人间出了一位盘古王,他的力气最大,一顿能吃两斗米的饭,一肩能担起两座大山;走起路来象老鹰展翅,高山大河几步就跨过去了。盘古王经过苦心修炼,还造成了一把开天劈地的大板斧。他抡起板斧“叭叭叭”地几下子,天和地被分开了。盘古王又砍来九十九根大楠竹,把天掌得高高的,这样天就不会塌下来了。那时,天上是天神管辖的地盘。天神有十一个儿子和一个姑娘,个个聪明能干。虽说天神样样本领都大,但就是怕冷。他对儿女们说:“谁能给我找到温暖,将来我死  相似文献   

8.
甲公的传说     
老古时代,人死了兴吃,人老了也兴杀吃。传说,有个老祖宗,叫甲公。他头发胡子都白了,身体却很好,能背,能扛,能挑,还能上山打猎。一天,他家在岩洞口用木头搭木棚子。他的儿子叫甲生,见木棚快搭好了,就同他婆娘商量,要杀甲公来招待帮盖木棚的人。这事被甲公的孙子听到了。孙子就仰着头,对在木架上忙着盖棚子的甲公喊: “爷爷,快下来,我爹要杀你煮了待客  相似文献   

9.
一锭白银     
从前有一老头,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囡,儿子们都不愿意赡养老头,推来推去,老头只好“吃“转锅饭”,一个儿子供一个月饭食。可是,这几个没良心的儿子,凡是老头来吃饭便做出些猪不吃狗不嗅的东西,当老头走了后,他们又做好吃的。老头儿没奈何,只好常到囡家吃饭。囡家也不富裕,常此下去,囡一家虽没说什么,但老头心里总过意不去。一天,老头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跟女儿商量,要女儿家借他一锭白银,过几天就赔还。女儿听父亲说得有理,便答应了。她选了一锭白白亮亮的大元宝交给父亲。老头儿带回了这锭白银,心里踏实  相似文献   

10.
老伯之牙     
《南京史志》2011,(8):22
儿子"我们一家人,天天都有好饭菜吃。弟弟也是母亲所疼爱的宝贝,为什么只给他一点一滴的奶水喝,并不给他吃饭菜呢?"妈妈"因为小弟没有牙齿,不会咀嚼东西,所以只好吃奶。"儿子"我看隔壁老伯伯,嘴里也没有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在长江边,生产队有三条渔船,父亲是一名船员。在我的记忆里,家中几乎天天有鱼吃。母系总是鼓励我吃鱼头,她说:“从小吃鱼头,长大有人求。”而且无论大鱼小鱼,母亲从不帮我剔刺。有时被鱼刺卡住,母亲把鱼碗顺着旋转三圈,一边旋一边说:“鱼刺下,鱼刺下。”如果还不行,又把鱼碗逆旋三圈,说:“鱼刺上,鱼刺上。”再不行,就夹一个大饭团让我吞咽下去。等我的儿子开始吃鱼时,妻总是为他剔去所有的刺,小心翼翼地喂他,看着他吃下,而且只让他吃鱼肚子那一块。我说:“让他自个儿吃吧,锻炼锻炼他。”妻说:“卡了怎么办?”我说:“卡了就卡了,让他从小吃点苦不是好事吗?”后来儿子第一次单独吃鱼便被卡住了,痛得直哭。妻直埋怨,说什么也不让儿  相似文献   

12.
查尔斯的父亲早已过世,但是他和父亲之间的这个故事始终让他难以忘怀。在查尔斯小的时候,他常在父亲开的杂货铺里帮忙。在那儿工作的都是成年人,父亲希望儿子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杂货铺里有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人,伙计们背  相似文献   

13.
名家的遗嘱     
生老病死 ,死是人生旅途最后的终点站。古往今来 ,很多人在将至人生终点站的时候 ,把一些要紧的话和事情 ,用书面或口述的方式告诉他的家人朋友 ,这便是所谓遗嘱了。有道是 :“人至将死 ,其言也善。”遗嘱往往是将谢世之人对在世之人善意的告诫和要求 ,名家们也是如此呀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先生患病临终前 ,要儿子亲手做一笼馒头给他吃。他的儿子没有做过馒头 ,板桥让他跟厨师学做馒头。在厨师的指导下 ,他终于做成了一笼馒头 ,满心喜悦地将馒头送到板桥的病榻前 ,岂知板桥此时已命归西天。儿子在他的病榻上发现了父亲临终前写下的遗嘱 :“淌…  相似文献   

14.
从前,我们瑶山有一个小孩,叫盘仔。生他那一天,母亲就不在了,全靠父亲一人抚养。父子俩相依为命,苦度日子。转眼间,盘仔长到十三岁了,也有些懂事了。他听本山寨的一些人跟他说,他母亲不是凡人,是天上的仙女。自此,他更加思念母亲,常跟父亲吵着要见妈妈。父亲见儿子太想念母亲,心里十分难过,只得对儿子讲出了真情: “那是在十多年前的一天清晨,我到森林里去打猎,在追捕一群鹿子时,射伤了一只梅花金鹿,它突然说起人话来,说只要我不捕杀它,它愿意领我去寻找一个漂亮的姑娘做妻子。我答应了,随着金鹿到了一个小湖边,金鹿叫我躲藏在  相似文献   

15.
子乐河 《旅游》2003,(12):6-8
长长的会议桌上摆满了果盘,每个果盘里摞着几只苹果,苹果个个红得透亮,大得像个小西瓜,鲜嫩得让人馋涎欲滴。还就是让人吃的。是顾及身份不好意思吃呢,还是怕控制不了吃像跌份呢,抑或嫌苹果大得无法下嘴?沿会议桌和四面墙的椅子上都坐满了人。这是间中型的会议室,唱主角的是北京市林业局果树产业协会和森林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从前有一个农夫,农闲时也兼做些生意,可他做生意总是表现得既冷酷无情,又诡计多端,就是对他的儿子亦是如此,经常出些棘手的问题使他为难。他的儿子是个天真烂漫、纯朴可爱的小伙子,既没有他父亲在生意场上的那种狡诈手腕,又不会象他父亲一样经常要一些花招捉弄人。  相似文献   

17.
两弟兄     
从前,有两弟兄,父母早死了,只弟兄俩过日子。弟弟老实,哥哥心鬼。哥哥心想:趁弟弟年纪小不知事,跟他分家,自己就好分牛、分好地。哥哥主意一定,便和弟弟分家,牛和好地都归他自己,单分给弟弟一小间破木板房子和一块山地。弟弟为人老实,也很勤劳。但他年纪小,劳动一天还不够他一天吃。哥哥呢,因为独占了父母留下的家产,人又很鬼,就一天天富起来。后来,他就成了富裕人家。  相似文献   

18.
从小被父亲一脚就踢到地上的李双江,对自己儿子用了完全相反的教育方式:不动儿子一个指头,还没有打,自己眼泪先掉下来。仅仅一年半之后,李天一又站上舆论浪尖,在各大报刊和网站火得发烫。此时,离他解除一年的收容教养不过半年。  相似文献   

19.
边走边吃     
十年前吃东西,只要味道好就成,后来发现"好吃不如宽坐",原来是要有"吃"的氛围。实际上心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到过的地方多了,对各地的饮食也有一些了解。一天,一位上海的朋友开玩笑说:只要有辣椒水,你们贵州人连牛屎也能吃下去。听完这话我有些恼怒,于是我立即回应:我要在牛屎里放点糖,你们上海人照样吃得欢。这样总算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我们国家太大,吃的口味不同,各地都有偏好,上海女人爱吃糖;北方人吃东西,喜欢放芡粉;贵州人、湖南  相似文献   

20.
从前,金沙江边住着一户姓和的财主,他家有上百亩土地,数百条牲口,成片的山林。和财主家境虽好,但对穷人却十分狠心。也是天公作美,和财主只生有一个憨儿子。这憨儿子除吃饭睡觉外,别的什么也不会,却起名叫尼美。人们在背后议论说:“憨儿子不是尼美,是补柔。”和财主一心想要憨儿子聪明起来,将来好支撑他家的门面,便整天瞑思苦想希望想出个好办法。一天,和财主到山寨里去收夏粮。走到半路上时,看见路边有父子两人在磨砍刀,父亲边磨边对儿子说:“刀钝石上磨,人笨世上学。”和财主听了心头微微动。他翻过一道山梁,又看见另一家父子俩在烧生地,那作父亲的边烧边对儿子说:“火不烧地地不肥,人不出门身不贵。”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