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整理组编辑的《明清史料》乙编(1936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七本中,有一篇明代天启五年的《兵部题行<条陈澎湖善后事宜>残稿》。选编时由于只见到这件题行稿的后半部分,印行时便在篇首加了"上缺"两字(图一、二)。这个题行稿,是一份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残稿短缺,所以,自发表以来很少有人引用。此残稿原件现存台湾。  相似文献   

2.
一郑成功(公元1624——1662年),原名郑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兼海上贸易商的家庭。他出生前夕,荷兰已称霸海上,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荷兰殖民者积极地向东方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侵略。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荷兰曾一度侵占澎湖,1622年(天启二年),再度侵入澎湖,强迫岛上居民修筑城堡,妄图长期霸占。并且肆虐金门、厦门、海澄,烧毁了鼓浪屿,“掳我妻女杀我男”。面对这样一个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中国人民只有坚决抗击。据《同安县志》卷三记载,当时  相似文献   

3.
清抄本《新疆垦荒奏稿》同1984年问世的林则徐《乙巳日记》对照,在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上完全吻合,证实了这个抄本的真实性。根据《乙巳日记》和其他资料提供的线索发现,《新疆垦荒奏稿》收进林则徐佚著达5篇之多。林则徐佚著及其奏稿对研究林则徐和新疆近代史,都具有颇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澎湖自古便是中国的领土,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自清代乾隆年间起,澎湖始编纂志书,先后有《澎湖志略》、《澎湖纪略》、《澎湖厅志稿》、《澎湖厅志》、《澎湖县志》5部志书。这些志书记载详明,各具特色,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体制渐趋完备。澎湖修志的事实也印证了编修方志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为清查贵阳都司黄运清罪恶贯盈并籍没财产入官充饷积案请旨注销[题稿](崇祯六年) ……(原件残缺)赐处分以快神人共愤事.职……(原件残缺)科抄出贵州巡按梁炳题称卷,查天启三……(原件残缺)前巡按御史臣侯恂奉都察院勘札,准兵部咨该本部题职方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贵州巡按侯恂题前事称:  相似文献   

6.
徐寿辉铸行的天启通宝俗称徐天启,主要流通于湖北、江西一带,其它省份亦有发现。由于是起义军的铸币,它的铸期很短,发行量较小,传世发现的数量少,尤其是折二型天启通宝,更有“凤毛麟角”之称。今介绍近年来湖北省内发现的几枚徐天启:图1,折三型,外径33,穿孔径9毫米,重11.5克,红铜质。图2,折三型,外径33,穿孔径9毫米,重12克,红铜质。图3,折二型,外径29,穿孔径6.5毫米,重6.5克,红铜质。图1折三型天启通宝为楷体,但略带隶书气息,故称隶楷体版。图2折三型天启通宝,亦为楷体,似瘦金体,与图1明显有别。起义军铸钱…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明朝洪武以后,因政府强制推行"大明通行宝钞",各地钱局已多停铸。至万历年间民间铜钱已不敷使用,钱价日渐上涨。帝遂令广开铸局,以解钱荒,题准十三布政司、南北直隶开局铸钱。到了天启年间,开铸钱局已遍布全国各地,最高峰时有炉156座,年铸量达200多万贯,盛况空前。由于明钱历来北重南轻,所以规定北方铸钱以六十三文折银一钱,南方钱以一百文折银一钱。并严禁私铸。据资料记载:明光宗在位仅数月,所以未铸"泰昌通宝"钱。明熹宗即位后于泰昌元年(1620年)十二月下令补铸"泰昌通宝"一年,然后再铸"天启通宝"。天启二年(1622年)开始铸造"天启通宝"  相似文献   

8.
澎湖群岛地质旅游资源评估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郁婷  王鑫 《旅游科学》2006,20(4):42-48
澎湖群岛主要由玄武岩构成,岛上有各式各样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近几十年来,观光旅游是澎湖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为了凸显澎湖的特色,同时兼顾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环境教育意义的地质旅游十分值得推广。本文首先评估了澎湖的地质旅游资源,说明了它的发展潜力与限制,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澎湖推广地质旅游活动的规划策略与建议:用更系统化、制度化的方式经营管理,实现澎湖地质、地貌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兵部尚书赵彦等为黔势日迫等事题行稿》(天启四年三月二十一日)贼势日迫等事题行稿四年四月初三日登讫徐日中又该贵州总督杨题为:贼势日迫,贵筑益危,恳祈圣明,亟敕量拨见在劲兵以救燃眉之急事。臣因楚黔两镇死病相寻,正拜疏告急间,于本月初八日巳刻接设防加衔副总谢上徵塘报内称:卑职于本月初四日奉令,到陇落堡访得仲民或数拾为群,或百馀一伙,假以往省卖马、卖猪米,为探听城中虚实。有招降苗仲密听,说安酋准在月内来攻打省城。访闻是的,伏望宪台下令严行把守城池,不许前项仲民进城,  相似文献   

10.
李文  戴吾三 《文献》2003,(3):31-37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三卷)(常简称《奇器图说》),由德国传教士邓玉函(Johann Terrenz,1576~1630)口译,王徵(1571~1644)笔述并绘图,明天启七年(1627)刻于扬州;《诸器图说》(一卷),王徵著,初刻于天启六年(1626).后两书合刊,有多种版本行世.  相似文献   

11.
东山岛(古称铜山)与澎湖一水之隔,相距仅98海里。史前时期一座“东山陆桥”把铜山和澎湖两岛连在一起,使之在地缘及文化关系上更为密切。明、清时期,从铜山岛乘木帆船出海,顺南风一昼夜就可到达澎湖。  相似文献   

12.
李乔 《炎黄春秋》2006,(8):57-59
明末崇祯年间,常熟有个叫秦兰徵的秀才,写了一百首宫词,题日《熹庙拾遗百咏》,咏明熹宗天启年间的宫廷史事,其中有一首云: 星名次第列银光,点将标题当饮章。 圣主青年方好武,卷头先问李天王。  相似文献   

13.
余音 《文史月刊》2009,(9):48-49
如何看待康有为的历史地位 时间是最好的法官。纸里包不住火,雪里埋不住尸,谎言总有被揭穿的时刻。1970年代起,台湾学者黄彰建率先指出《戊戌奏稿》是康有为事后改纂的“伪作”;1980年2月,孔祥吉撰文指出:“整个看来,《奏稿》所辑康有为戊戌变法时之奏折二十篇,进呈编书序五篇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戊戌奏议,因西太后发动政变时被抄没,多所散佚。宣统三年,经康有为之女康同薇搜辑抄存,得奏稿二十篇(其中一篇为康有为代他人所草),存目十三篇,并将进呈编书序文五篇附之于后,刊行出版,名目《戊戌奏稿》。一九五三年,中国史学会编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  相似文献   

15.
闽南人与中华文化在菲律宾的传播李金明福建与菲律宾,在地理上靠得比较近,从厦门到马尼拉的距离大约是675海里。来往于两地之间的帆船,直接受到澎湖沟海流的影响,每当航经澎湖时,“其海水号澎湖沟,其水分东西流,一过此沟,水即东流达于吕宋,吕宋回日过此沟,水...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底 ,湖州发现一枚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天启折三钱。此钱为生坑 ,品相极佳(如图 )。  徐天启为元末起义军徐寿辉所部天启年铸 ,故名。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 ,折三又有篆书钱 ,背皆无文。湖州地处苏、浙、皖三省边缘和太湖流域 ,地理位置重要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也是主要的商业流通城市 ,元末湖州为起义军张士诚部所据。此枚折三徐天启的发现为元末农民起义军钱币增添了可贵的实物资料浙江湖州发现徐天启折三钱@刘健平  相似文献   

17.
福建与澎湖的交通往来,历史悠久。古代台湾海峡的“陆桥”,据有关史志资料记载,其实是福建内陆与澎湖列岛在远古时期的一条陆路通道,只是由于地震的原因,最终沉没于大海之中。这条陆桥的沉没,使得福建和澎湖的交通往来,由陆路转向水路,文章介绍了有史记载以来的从三国到明朝两地的水路往业,由此考证台湾与祖国内陆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乾隆朝一起特殊文字狱——“伪孙嘉淦奏稿案”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被封建士人称道为“盛世、郅治”的清乾隆朝,在其末年却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五省白莲教大起义,清王朝由此开始自盛转衰。这一变化,表面上似乎来得突然,其实,早在乾隆朝前期已预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伪孙嘉淦奏稿案”即是反映这一矛盾日趋激化的嗃矢。乾隆十六年前后,社会上秘密流传着一份伪托工部尚书孙嘉淦名义的奏稿。全稿长达万  相似文献   

19.
施琅进军澎湖几个问题的考订施伟青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渡海东征,进攻澎湖取得胜利,接着又趁有利之机招抚台湾郑氏集团,使台湾不战而下,实现了台湾与大陆的和平统一。可以说,澎湖大捷为施琅开展富有成效的招抚工作奠定了基础。因此...  相似文献   

20.
关于明《(万历)广西通志》刻本,有学者认为有万历二十七年原刻本、天启二年补刻本、天启二年以后再补刻本,并认为天启二年补刻时增加了新的内容。本文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天启二年补刻没有增加新的内容。而在万历三十五年,广西巡抚杨芳进行了补刻,在艺文志中增加了42页,收录的内容基本上是他本人的诗文。因此,《(万历)广西通志》的刻本,还有万历三十五年的补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