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永正先生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席达十年,去年又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历任省书协领导人中,当选为全国书协领导职务的他是第一人。但陈永正首先是一位学者、诗人,然后才是书法家。他说书法只是他的“馀事”;馀事尚有如此成就,其“正业”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
楼达人 《古今谈》2005,(3):36-37
焕镳是原杭州大学中文系主任王驾吾的字。王驾吾是浙江省文史馆的第二任馆长,著名的中国古代文学专家。  相似文献   

3.
邓长虹(1901~1993)民国时任陈济棠军部少将高参,80年代任广州市文史馆馆员,并致力于振兴诗词的活动。他待人诚恳,乐于扶掖后辈,颇堪怀念。邓长虹生长于惠州淡水一个辛亥革命烈士和一个追求妇女解放相交织的家庭。惠州山川秀丽,地势险要,是军事战略要地,民谣云:“铁链锁孤舟,飞鹅水上游。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  相似文献   

4.
许进 《百年潮》2008,(6):79-80
2005年6月30日启功先生去世后,我曾经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先生一程。一年后,启先生夫妇的灵骨安葬于北京西郊的万安公墓,人土为安。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到万安公墓向先生作最后的告别。先生伉俪墓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黑色墓碑,其形状与先生生前最喜爱的一方砚石相同。面对墓碑,我相信先生伉俪的灵魂早已化蝶升人天堂。我与先生云天远隔,迫思之情,不能自已。先生去世后,  相似文献   

5.
孙旭升 《古今谈》2002,(1):23-25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人生相对短暂。物理如此,不须临流叹息。要不是母校发来函件,邀我参加“百年校庆”,我还真不会想到负笈赴金陵求学,至今已整整过去半个世纪了。老子说得好:“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接此喜讯,不禁触动我心,首先想到的就是曾经辛勤教诲过我的老师,那时候通称先生,特别是汪辟疆先生。  相似文献   

6.
马寅初先生(1882--1982),浙江嵊县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先父先母裘绍(继美)、尹维峻,和马老很早相识,从而我也很早同马老往来,并且于解放前的1946—1948年夏,我和马老一起在杭州有一段共同从事反蒋、反内战斗争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谢德铣 《古今谈》2000,(1):26-28
这一首诗,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老教授刘操南先生在他辞世前两个月寄给我的,信封上所注时间,是1998年1月28日。两个月后的3月29日,他就与世长辞了。  相似文献   

8.
胡行健 《文史春秋》2008,(11):19-25
一、缅怀往事,浮想联翩 思远兄的爱女珊娜,要我写点她爸爸的往事回忆。我年老,两眼昏花,举笔维艰,多年搁笔,感于思远兄子女不忘记我这个老朽;故旧在海外的儿子,也从香港来电话,说我是思远兄一生的见证人,有同样的期盼。  相似文献   

9.
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2012,(8):42-43,45
<正>刘克生先生,祖籍湖南靖州,清朝入川。1907年9月生于四川乐至县,青少年时期就读于乐至模范小学(天池书院)、四川省国立国文专门学校。曾担任《嘉陵日报》等川中各大报刊特约撰稿员,历任乐至中学、私立钦仁中学教师,乐至县政协委员兼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乐至县志》副总编。刘先生曾于1927、1958、1982年三次任《乐至县志》的编辑,三次参加《乐至县志》的编纂工作。他不但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方志工作者,而且又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学者、楹联家,昆明大观楼、武汉黄鹤楼上都悬挂着他  相似文献   

10.
吴厚民是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人,生于1896年。自幼读私塾,通读“四书”、“五经”和中国史,是个诚实、刚直、亲和、重义,喜穿布鞋、着长衫、留山羊胡,不喜烟酒的文化人。吴厚民和老伴魏英,青梅竹马的婚姻,只生一个儿子,取名吴芝永。芝永上完初中后因日本鬼子侵犯家乡就停学了。吴厚民老伴在家门口,拣了一女婴,用米汤灌大,后来成为童养媳。1942年儿子17岁时已是一米七的个头,长得英俊帅气,对父母很孝顺。这一年童养媳14岁,已是半大姑娘,上小学,也因战乱而停学,她在家中帮婆婆喂猪、养鸡、放鸭,是忙家务的好帮手。一家人心地善良,相依为命。家…  相似文献   

11.
李伟是岭南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变化多姿,内涵丰富。行家们称其书作有“芳林落蕊”之潇洒,“坠石飞流”之雄奇。近年,岭南书坛传来了书法家李伟的佳话:1996年秋,朱镕基总理参观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展览时,甚赏李伟所书的李白诗四首。展毕归来后,李伟受文史馆之托,书写曹操《观沧海》以赠。去年,澳门特首何厚铧先生致信李伟,索求书法对联以展挂厅堂……  相似文献   

12.
《古今谈》2005,(4):F0003-F0003
韩登安(1905-1976)原名竞,字仲净,别署耿斋,印农本翁等。祖籍浙江萧山,久居杭州。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现代著名书法篆刻家。师承王福庵。曾任西泠印社总干事。1956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相似文献   

13.
惊悉林邨先生不幸辞世,哀悼之情油然而生。我与林邨先生结识,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斯时我奉命为《北京文史笔记丛书》征稿并着手整理与编辑工作。林邨先生学识渊博,尤专书画,造诣颇深,而且为人和蔼可亲,待人诚恳。我接受主编任务后,第一个采访的就是许林邨先生。  相似文献   

14.
王光 《炎黄春秋》2007,(12):24-28
名人辞世,留给生者的记忆,大约可分为两种。一种:公认的品德,服众的才识,亲和的身影,绵绵的思念;另一种:由不得人的褒贬,理不清的是非,猜不透的谜团,说不完的故事。段君毅,这位在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发展的艰苦历程中跋涉终生的战士,属于前者。  相似文献   

15.
姜昆 《纵横》2013,(8):62-64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同志,于1983年参加我刊编辑部举办的各界青年代表座谈会,并曾撰文。如今,30年过去了,他对《纵横》的感情仍不减当年。本期,姜昆同志在百忙之中为我刊独家撰稿,深情回忆其恩师马季先生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6.
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养冲先生因病不幸于2008年3月25日11时49分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王养冲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史、世界近现代史和西方思想史专家、翻译家,是我国史学界最令人崇敬的老前辈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4年6月15日,一位潜心研究中国铜元的日本老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就是秋友晃先生.秋老是一位令人景仰的中国铜元研究者与收藏家,他的去世令人惋惜,也叫人怀念.我想为老先生写点纪念的文字,可是情郁于中,每一次提笔都感到文不达意,于是只好放下了,可这一放竟过了四年之久.  相似文献   

18.
郑标 《文史精华》2009,(Z1):17-19
2009年的农历五月初四,是著名学者、书法大家黄绮先生诞辰95周年的纪念日。在我的眼中,黄绮先生绝对是"高山仰止"式的人物。先生生前曾经在家中接受过我  相似文献   

19.
金家骥 《古今谈》2005,(1):41-42
潘韵先生(1906-1985)是浙江省长兴县长城乡人,是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山水画家。他从事美术教育长达五十余年之久,桃李遍天下。1982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聘为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仍一如既往地为繁荣祖国的文化事业而不懈努力。今年1月13日是潘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因特刊如下两文以表示我们对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无尽的怀念。  相似文献   

20.
我与先生相识,是在农历庚申年春季。我的《塞北日记》之《庚申二月三日命笔》一篇日记中有如下记载:“庚申初始……又值春光明媚,万物复甦……导师林干,调至内大,余随之而徒。”农历庚申二月,即公历1980年3月。就在这一年的初春,我读研究生的指导老师林干先生,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调至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