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国后我军军事学术的发展吴鹏金鹏军事学术,是关于作战指导和军事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的统称。军事科学主要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事情报学、军事运筹学、军制学、战争动员学、军事训练学、国防经济学、军事法学等学科。其中,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相似文献   

2.
王淼 《丝绸之路》2014,(14):75-78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一个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的理论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真正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因此,必须跳出已有的思维定势,从宏观、战略、全局的高度综合谋划、设计其路径。  相似文献   

3.
吉林大学国际战略与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家福教授的新作《国际大战略》已于近期出版(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这是值其新学科巨制《国际战略学》出版10周年之际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本书的出版是我国国际战略学研究的一个界碑。王先生以"最具创意的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的最佳结合"为研究目标,全书在篇章布局、战略结构设计、新概念创立与运行机制论证等方面皆有重大理论创新,具有填补空白的开拓性意义,同时对诸多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对中国的国际战略格局定位与走势进行了学术性的战略设计,具有独到的战略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王朝战争的地缘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晓瑞 《人文地理》2007,22(1):125-128
中国古代王朝战争深受中国地缘环境的影响,并具有与地缘环境相应的地缘模式。这一特征不仅构成了中国古代战争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本文从中国古代战场(点)的地理分布、战争路线和战略方向的空间取向以及战略区域(面)的区位结构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模式的构成。力图揭示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整体上呈现中国古代王朝战争所特有的地缘战争景观。  相似文献   

5.
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事目标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战争指导也是如此。这种发展变化,显示出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战争实际适时改变战争指导、调整战争目标的高超艺术。最高的目标与谨慎的指导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大决策之一。在出兵之前,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就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军事目标及参战后的战略方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关于发  相似文献   

7.
在台湾,军事史研究并非学界主流,抗战军事史研究亦然。不过由于抗战终究是一场战争,军事是不可忽视的面向,学界仍有一定的研究,这方面最早由刘凤翰开拓,时间在40年前,至今已颇有积累。学界研究之外,早在70年前的战争时期,军方于“编纂”方面已有所投入,然后在“研究”方面配合军方战略学的发展,形成其研究范式。军方与学界相交流,成为台湾抗战军事史研究的重要历程。本文分梳军方抗战军事史发展脉络,析论军方与学界学术推进的关系,归纳学界当前研究重点。通过对史学史的探讨、方法论变迁的述论,除了整体研析70年来的抗战军事史发展,或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普鲁士杰出军事学家、不朽名作《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诚哉斯言,它正确道出了战争的本质属性。古今中外,所有的战争,都有其战略指导原则,而这个指导原则,归根结底,又是从属于政治,直接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目的,是实现战争指导者政治诉求的重要手段之一。正是因为战争与政治之间存在着这么一种从属关系,因此,战争的启动、进程、终止以及战争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西线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攻防战略与战役战斗既关乎战争全局和个人命运,也塑造着西线老兵的记忆。新军事史和军事环境史,是研究一战西线老兵记忆的两种路径。老兵记忆是新军事史的重要研究对象。"生活史"或"个人史"著述,是一战西线老兵记忆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战地出版物、老兵家信、日记和回忆录等政府档案之外的一手文献,为进一步审视战争、深入战争亲历者的内心世界、丰富人们对军事与社会之关系的认知,提供了珍贵史料。运用军事环境史的理论与方法,从人地关系入手探讨社会关系,则是研究一战西线老兵记忆新的增长点。从全方位、多角度的具体研究还原战争图景,向读者直观地呈现一战西线老兵的经历,是对环境史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与检验。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与日本政府的媾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50年来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著述多如过江之鲫,但主要集中于对中、苏、朝、美等有关国家的研究,对于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的日本在朝鲜战争时期的相关政策行为,却几乎很少研究。实际上,尽管日本当时作为战败国,还未能恢复主权国家的法权地位和行为能力,但却利用朝鲜战争谋取了极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经济利益。战后日本经济因“朝鲜战争特需”而走上复苏之路,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本文拟就朝鲜战争爆发前后日本的媾和政策和战略意图,及其通过朝鲜战争所获得的政治利益和战略利益,作简要的论述。一对于…  相似文献   

11.
正战略思想史是一门年轻的现代学科。战略探究是自古至今所有国家的国务家和战略家的永恒使命,也是政治学家和战略学家的经久主业,但人们对于战略理论的梳理,或战略思想史及其演进的系统考察,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相对于战略研究具有的当下的社会性、丰富性和多样性,战略思想史这个"行业"却既不时髦也不繁荣,"从业"人员只能依照其个人兴趣和一定意义上的学术自觉或使命感而勉力前行。在这门年轻学科的短暂发展史上,少数杰出的甚至是大师级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2.
洪兵,我国资深战略研究专家,先后担任军事科学院历代战略研究室主任和军事战略研究室主任,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等院校特邀战略教授。洪兵上讲台时准备得颇齐全,从幻灯片到动画、影视片断,十八般兵器应有尽有。作为一名战略研究专家来到"全球通名家讲谈",他需要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家明白,《孙子兵法》不仅是2500年来战场上将军们的教科书,也被现代社会广为吸收和融合,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西进鄂豫陕边,转战陕南、川北开创了川陕苏区。对于这一战略行动,学术界的评价不尽一致。红四方面军撤离长期坚持的根据地,远距离转战,重新开辟新区,在红军战争史上是第一次。对此如何评价,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所谓“战略转移”,即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行动。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转移川陕是不是决定全局的行动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特别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所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想。它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5.
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客观因素是否具备,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取决于胜利一方各级将领、战士及民众的共同努力。而有了这些条件之后,军事统帅的作战指导是否正确,无疑起着关键作用。对抗双方的统帅,在战略决战中,总是竭尽自己的全力进行较量。双方又各拥有一定的实力,这就使得历史的发展显得波澜壮阔。三大战略决战中,毛泽东和蒋介石又是如何布局,进行战略对决的呢?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较大的抗日积极性,动员了近200个师的兵力,先后进行了四大会战和其它一系列战役。对这些军事活动的功过是非,论述颇多。但对于指导这些军事活动的军事战略,长期以来,仅以“消极防御”来概括。相反,一些港台学者则认为,国民党不但早已洞察战争全局及其进程,而且成功地运用了军事策略,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孰是孰非,必须以客观事实来说明。本文试图对国民党如何进行军事上的消极防御,如何导致整个正面战场的溃退;在战争的进程中,又是怎样考虑、调整、制定具体战略的;这些战略的利弊如何等等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考察,抛砖引玉,向各位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7.
两汉与周边各族都进行过战争,但对匈奴、西域、西羌的战争战略问题最值得研究。这是因为,匈奴、西域、西羌在反汉问题上是三位一体的,其中当然是以匈奴为主,西域、西羌则为其"右臂",故两汉王朝对三族的战争既分步骤又综合考虑。在战争中所施行的战略措施,有屯田、扩大骑兵、选将练兵、对敌分化瓦解及招抚、残酷镇压等,其中大部分战略都是成功的,唯有斩尽杀绝的战略是失败的。两汉对匈奴、西域、西羌的战争结果,拓展了疆域,加速了民族融合,开辟了丝绸之路,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建设作为新时期中国军队“三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中国共产党战略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与新时期党的国际战略息息相关。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对当今时代特征、总体国际形势和战略态势进行正确判断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把我军主要精力集中到军队现...  相似文献   

19.
再论中共抗战后期军事战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盾 《安徽史学》2000,14(4):84-88
对抗日战争后期(文章指1944年6月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止)的中共军事战略,史学界已有很多高见,但随着研究的深人,需要重新探讨的问题仍有不少。作者拟对其中几个问题进行再分析。一、中共抗战后期战略与战后不同 军事战略的制定,是以战争总体发展趋势为依据的。到1944年下半年,中国抗战形势越来越好。据此,中共除要求八路军和新四军继续在各根据地积极反攻外,又制订了新的军事战略,并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加强整训,由游击战向正规战转变,这显然是带战略性的行动。  相似文献   

20.
该文前半部分对日本一个多世纪以来甲午战争研究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日本的甲午战争研究从甲午战争结束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其明显的特征和代表人物,并表现出批判性和继承性。日本学者在甲午战争研究中提出了"二元外交论",它不仅仅是甲午战争研究的一个具体观点,而且在一些日本学者那里已演化为一种对历史问题和现实政治的分析方法,影响到对日本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定性评价。坚持"二元外交论"的结果,一是导致否定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必然性,二是把陆奥宗光傍强凌弱的外交策略歪曲为和平外交,甚至认为日本在"二战"中失败就是因为背离了陆奥所创造的"明治遗产"。该文后半部分从世界现代化史、日本近代对外战略演变及甲午战争开战实情三个方面对"二元外交论"进行剖析,对日本史学界甲午战争研究的主流观点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