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以“实现关税自主”与“收回治外法权”为目标的日本修改条约交涉的经验,经由当时驻日的晚清第一任出使日本大臣何如璋介绍到中国及当时中国的藩属国朝鲜,成为剖析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以及朝鲜开港并与西方各国订立条约的重要参照系。虽然何如璋最终没能促成清政府像日本一样着手进行改约交涉,但是,他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问题明确定位在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两大关键性条款,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时,何如璋以日本改约交涉为模式的订约策略,对于当时朝鲜与日本的关税交涉以及《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订立,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1894年到1895年,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并向中国扩张,对中国进行了侵略战争,当时日本指责中国把朝鲜当泎附属国,是为欺骗国内外人民,并在外交上处于主动。日本的决策是变朝鲜为其殖民地,但以协助“独立”及“改革内政”为借口,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欺骗作用。本文根据日本的原始资料,对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初期的阴谋活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伪满时期的新闻传播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具有异样色彩的一页。当时的传播媒体主要是报纸、杂志和广播,它们的主要传播对象是当时身处东北的日本人和中国人,传播本身却受到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密控制。本文拟从当时的各种相关文献资料中,以广播剧为视角进行调查取证,梳理广播剧在伪满时期的产生、发展、形式变化的脉络,由此分析考证当时在日本统治监管下的文化传媒的实际状态,为伪满时期的新闻传播史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日本被迫开国,这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而日本被迫开国的具体过程,从当时的历史阶段来看,同英国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对于英国强迫日本开国和缔结不平等条约,起了牵制作用。当时,中日两国人民在反对英国侵略方面,是利益相关的,尽管当时的人们还未能意识到这一点,但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本文试图阐述英国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寻找市场和侵略中国,及其对日本开国的影响,这是中日两国关系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华时,曾经利用恩威并施的手段,将居住在日本偏远地区的贫苦国人,以“开拓团”的身份骗至中国定居。至1952年,仍有3万多名在华的日侨有待遣返。这些日本侨民许多已经和中国人结婚生子。大部分日侨对中国也有很深的感情,但也有一部分想回国的日侨,由于当时日本政府的百般阻挠,因此一直都没能和亲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在美国为援华抗日作汉语演讲(1942年3月)“1937年7月,日本进攻中国……我必须告诉你们的是,当时我见了我第二祖国的中国单独勇猛地抵抗日本,不免窃心自喜。美国人知道当时中国并没有充足的军事准备,他们觉得与久宿野心的日本相对敌,中国是支持不久...  相似文献   

7.
正在华日人反战是在中国国土上发生的日本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一场特殊的伟大斗争。当时在华的一部分日本革命志士、觉悟了的日本士兵、居留民和日本俘虏,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和日本共产党人的积极配合下,毅然加入中国  相似文献   

8.
日本侵华时,曾经利用恩威并施的手段,将居住在日本偏远地区的贫苦国人,以“开拓团”的身份骗至中国定居。至1952年,仍有3万多名在华的日侨有待遣返。这些日本侨民许多已经和中国人结婚生子。大部分日侨对中国也有很深的感情,但也有一部分想回国的日侨,由于当时日本政府的百般阻挠,因此一直都没能和亲人团聚。  相似文献   

9.
为了把中国东北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华期间向当时的满洲移民110多万人。1945年日本战败后开始了历史上最为狼狈的大溃退。当时,日本军人尚且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了移民。遗留下来的日本孤儿被中国普通百姓无私无悔地抚养着,叙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本文主人公便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日本倭五王时代形成了以倭五王为"天子",包括了日本列岛及朝鲜半岛南部这一"天下"的"天下观"。与当时中国的"天下观"相比,日本倭五王时代的"天下观"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对当时日本列岛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76年前.中国第一位奥运英雄刘长春首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比赛,是在当时日本侵占东三省成立伪满洲国的时期.当时刘长春参加奥运会比赛充满了艰难曲折,成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反抗外敌侵略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日本侵略者强掳虐待中国劳工的真相──驳斥日本某些人为强掳中国战俘劳工辩解的言论何天义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曾从华北强掳800多万中国人到"满蒙"和日本当劳工,为其侵略战争服苦役。据日方的资料,从中国强掳到日本的战俘劳工达4万人。当时,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发生于中国东北的朝鲜侨民双重国籍问题涉及中、日、朝三方。当时,中国东北、华北广阔的腹地容纳了大批侨居中国的朝鲜人,日本吞并朝鲜后,以朝鲜侨民属于日本臣民为借口,加强对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侨民的控制,由此出现了归化后的朝鲜侨民兼具日本国籍现象,其实质是日本制造的全面侵略中国东北的借口。  相似文献   

14.
"共同体"理论是战前日本中国观的核心部分。自20世纪30年代这个理论传入日本之后便成为当时日本认识、研究中国问题最风行的理论。但是,受军国主义政策的影响,"共同体"理论在日本却演化成"中国社会停滞论"。这个观点不但从理论上支持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厌恶、蔑视感情,更重要的是其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理论依据之一,得到军国主义分子的拥护和宣扬。时至今日,在日本的中国认识深层次里依然还存在着这种根深蒂固的"停滞论"和"专制论"观念。  相似文献   

15.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常常无中生有,制造借口,挑起事端。1934年6月8日,在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发生的日本驻华公使馆副领事藏本英明的失踪案,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精心策划的政治事件,这一事件成为当时全世界注目的重大新闻。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似是此案至今仍笼罩着团团迷雾,日本方面依然对此案讳莫如深,不公开策划此案的经过。笔者依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特撰文披露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使读者对此案有所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6.
《田中奏折》真伪论邹有恒一1929年,在日本召开的专门讨论所谓满洲问题的第三次太平洋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一份名为《田中奏折》的日本文件,用以证明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四省。当时由于日方坚决反对,会议未予讨论。其后中国的一家杂志发表了这份文...  相似文献   

17.
占堂 《世界遗产》2011,(3):54-57
熊本城位于日本熊本县熊本市,是日本著名景点之一,与大坂城、姬路城合称为日本的三大古名城。1607年,丰臣秀吉的旗下大将——加藤清正为熊本城主,开始建造熊本城。加藤清正是日本战国末期数一数二的勇将,甚至在中国明朝的史书中有如此记载:"倭人清正,强悍、严厉,实乃酋中名将也。"事实上,在日本的筑城史上,清正流也是占了重要的一席的。清正的筑城才能,早在筑造大坂城时为丰臣秀吉所发现,当时只有二十四五岁的清  相似文献   

18.
崔巍 《民国档案》2011,(3):52-57
1936年前后,在日本暗中支持之下,华北地区走私活动泛滥,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致使中国的关税收入锐减,也严重侵害了英国在华经济利益.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下,英国与日本就此问题进行了交涉.以下一组外交函电①反映了英日之间就此问题进行交涉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对华政策及英国对日本侵华所持态度.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前后,时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先后发生了两次排华事件.事态的相关信息被报刊--载入,因此,本文试图以当时中国各报纸之文字将中、日、朝三方重新放置于同一场域中,通过媒体再现当时的真实场景,凸现媒体舆论的重要作用及不同媒体对事态的体认,从而探讨中国近代国家建构中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唐代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在唐王朝三百年的时间中,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有十三次,每次遣唐使,少则一二百人,多则四五百人;其中包括不少留学生。这些众多的遣唐人员,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向日本输送先进的中国文化。因而,他们从中国带回日本的唐朝文物典籍数量相当可观,大大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当时传入日本的文物典籍情况,目前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