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医学教育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加完善的发展,但在医学教育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从普及医学知识、培养医学人才两个方面来浅析宋代医学教育发展存在的弊端。这不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宋代医学的发展,而且对当代医学教育的完善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清末的国际医学会议中,中国医界参加美国军医大会最早、最多。从无人可派到派员参会并考察列国,从旁观会议到参与评议、发表论文,清末中国军医参加美国军医大会的历程,不仅是中国军医迈上渴求现代知识台阶的一步,也是中国官办医学发展并走上国际舞台、适应国际场合的一步。参会的中国军医一方面带回前沿的军医知识,促进了中国军队医疗卫生建设,另一方面向国际医学界报告了中国军医发展的状况。通过与国际接轨,清政府建立了近代医疗卫生行政体制。军医为主的官办西医主导了参与国际会议、建立卫生机构等官方医疗卫生行政事务,体现了中医与西医在近代转型中的权势消长。  相似文献   

3.
宋代官办慈善事业中,有专门针对幼儿设置的机构,当时称之曰慈幼局,或称之曰慈幼庄、婴儿局、及幼局,名字虽然不同,但皆“为贫而弃子者设”。宋代官办慈善事业是在于欺骗麻醉劳动人民,维护其统治政权,但任何事物都需作具体的历史分析。宋代不少地方的官办慈善事业,是在同贪官污吏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其政绩虽然有限,解决不了当时严重的社会弊端,但对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不无作用。本文就幼儿慈善业作些具体探讨,可能会对宋史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关于渤海国医师的唯一文献记载见于日本史籍《类聚三代格》,而通过钩稽唐、日本及新罗等东亚地区相关史料进行比较,可以对渤海国的医政制度及医师情况做出如下推测:渤海国医师隶属于太常寺下辖的类似于太医署的机构;渤海国仿效唐朝建立了医学教育和管理体系;中原医籍已传入渤海国并成为医学主流;渤海国遣日使团中的医师主要作用是治疗患病的使团成员,而由于医师数量、医学水平等限制,医师没有成为渤海国遣日使团中的常设职位。  相似文献   

5.
福州办学始于唐,为官办,称“庙学”。至宋,私人办学者则比比皆是,其中以朱熹及其学生创办的理学书院为最多。但这些书院其规模都不大,所以明黄仲昭的《八闽通志》皆不提及。现在我们只能从民间的资料,或是族谱,或是地名,或是传说,或是笔记,沿着朱熹的足迹,寻找宋代的理学书院。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救助发展创新的重要阶段。官办救助机构实现了多样化、制度化、规范化。民间救助意识增强,在城市、乡村、社区和地方,参与主体广泛,活动形式多样。回顾宋代社会救助发展研究成果,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有着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最早的专科类职业教育学校始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设置的"医学"专科职业学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专科学校。这所职校的"校长"叫秦承祖,时为南朝刘宋太医令,鉴于当时疫病高发、缺医少药的情况,他建议朝廷设立医学专科院校,以培养当时急需的医护人员。《唐六典·太常寺》:"宋元嘉二十年,太医令秦承祖奏置医学,以广教授。"秦承祖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提出创办医学职业教育和从事医学职业教学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最早的专科类职业教育学校始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设置的"医学"专科职业学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专科学校。这所职校的"校长"叫秦承祖,时为南朝刘宋太医令,鉴于当时疫病高发、缺医少药的情况,他建议朝廷设立医学专科院校,以培养当时急需的医护人员。《唐六典·太常寺》:"宋元嘉二十年,太医令秦承祖奏置医学,以广教授。"秦承祖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提出创办医  相似文献   

9.
在客家民系的发展历程中,温革是一名凡人,同时又是一名伟人。他开创了客家私人办学的先河。但温革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办学。文章从温革立志于办学的动因、办学精神的特点、办学精神的辐射力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试图探讨温革办学精神的实质。从而更好地弘扬其精神,进一步推动客家地方区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两宋居养制度的发展——宋代官办慈善事业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在我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宋以中央统一政令为基础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慈善事业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居养院。南宋出现了地方化倾向 ,地方慈善事业开始发展。本文主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论述宋代官办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以及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方靖 《羊城今古》2006,(3):50-52
中国近代的教会学校是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西方列强侵华的历史紧密相连。其办学宗旨是培养能够取代封建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使中国全面向“基督”开放。显然,其初衷是希望加强对中国的控制。而不是培养其异化力量。岭南大学作为近代中国建立的第一所教会高等学校,在中国教会学校发展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且由于身处岭南地区,其办学又有别于其它地区的教会学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金代书院考     
金中后期,在辽、北宋书院发展基础上,受南宋书院影响,金修复和新建了一些书院。本文经考证得出金有书院11所,其中新建书院6所、修复和延续前朝书院5所。这些书院集中分布在中原地区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是汉人地区的办学行为。从办学途径看,均为民办书院,其建筑与当地的传统民居相结合,呈现出地域特点和民俗风格。同时概因私家积书之多而建书院,故金代书院藏书亦应不少。修复和新建书院,是金代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标志,对后世元、清等少数民族政权书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张新民主持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用了3年时间,稳定在了中国EMBA前十行列,而在中国EMBA发展的第10个年头,具备办学资质的大学已经从32所增加到62所,这是一道门槛,中国的EMBA走过了怎样的10年,它对大学和教育意味着什么,张新民有着自己的见证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医学人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医学教育国际标标准(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GMER)是国际医学组织为提高全球医学教育质量而研究制定的,其中对医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临床实践能力做了着重、详尽的阐述。我国医学人才在临床、沟通技能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如何试行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推动我国医学人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尚需深化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文化教育界备受日军摧残。为保存民族文化血脉,进行文化抗战,中国大学开启了世所罕见的辗转迁移办学的历程,并为适应战时环境实行联合办学。地处西南大后方的西南联大和华西坝教会五大学两个大学共同体,是抗战时期中国两处著名的学术中心。这两个大学共同体各具特色,在内迁动力、办学体制、国际交流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但差异中又彰显共性。从差异与共性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对中国大学办学多样性、中外文化交流途径、大学与国家关系等问题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创办全国第一所足球学院,急需解决的是建立一个全新的符合实际的办学模式。通过调查、聘请有关专家研讨、文献资料等方法,论证了足球学院的办学战略、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集多项证书于一身的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五特性,四原则”的办学特色;“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率、高层次”,院校基地化,基地院校化,学制长、中、短相结合,联合国家、省、市、足协的办学战略。推动环渤海足球圈(大连、沈阳、锦州、秦皇岛、天津)足球事业的发展,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于永丽 《神州》2012,(22):279-280
继续医学教育是每个医务人员完成医学基础教育后,进入的一种终生的医学教育阶段,它贯穿医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如何使医务人员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断满足社会需要,推动医学事业发展,同时又能使每位医务人员不断吸取多方面营养,不断架构自己新知识与技术体系,实现其人生价值,是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要使继续医学教育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及教育手段等方面不断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薛菁 《福建史志》2000,(4):49-51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用武力撞开古老中国的大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历史地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其中包括在中国自由传教和建立学校的特权。整个近代直至20世纪初,教会教育在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中国官办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福建的福州、厦门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成为传教士们建教堂、办学校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封建官僚制度发展到宋代,日益完备和成熟,行政运作开始呈现出日趋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特点,条制悉备,文法繁密,因而出现了“不任官而任吏,不任人而任法”,“举天下一听于法”的现象。而这一切制度建设中,都始终贯穿着一个“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的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晚唐五代祸乱的重演,以期维持赵宋统治的长治久安。宦官制度做为宋代官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充分体现了赵宋王朝的这一立国精神。过去人们因为宋代无宦官之祸,对宋代宦官问题很少研究,对宋代何以无宦官之祸,更是多半从其他方面去泛泛解释,而很少从…  相似文献   

20.
正自秦汉以来,医药水平及制度不断进步和完善。隋唐医事制度,主要建立有三个系统,一是为帝王服务的尚药局和食医;二是为太子服务的药藏局和掌医;三是百官医疗兼教育机构的太医署及地方医疗机构。唐代的医药行政,隶属于礼部的祠部掌管,相当于中央卫生总署。另有隶属于太常寺的太医署,相当于中央一级的医学院,兼备医学教育和医疗组织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