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称。早在汉代,山西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到处活跃着诸如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百戏、技艺戏等各种土戏,这些土戏在当时已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到了元代,戏曲艺术日趋鼎盛,山西省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奔腾的黄河咆哮着从它身上九曲十八拐地伸向远方。在这片古老的地域,孕育了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戏剧文化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河东地区,是我国戏剧的发源地之一,素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称。经过千百年来的孕育和演变,各类剧种不仅繁多,而且日趋成形和完美,如灿烂的星辰在山西大地上熠熠闪光。 现让我这支拙笔对植根于这块文化沃土上的戏剧剧种作一粗略扫描。 蒲剧 又称蒲州梆子、南路梆子,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 蒲剧兴于蒲州(今永济县境内),源自有二说:一曰出自北曲遗响与山陕民歌小曲、说唱结合之“弦索调”,至明代中叶受青阳腔(清戏)影响演变而成;一曰产生于山陕地区的锣鼓杂戏。一般看法是蒲剧源于明代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的三角地  相似文献   

3.
民间戏曲     
《丝绸之路》2008,(3):57-61
是流行于陕西合阳沿黄河一带的古老剧种。因其演出形式为“舞蹈调动”,“曼延跳唱”,伴以“社火”的锣鼓、铙钹、唢呐,百姓习惯性地称其为“跳调”、“调调”、“杂戏”、“踏戏”。按其拳术吟诵与武乐伴奏,当属锣鼓(铙钹)杂剧之列。  相似文献   

4.
正戏曲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山西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享有"中国戏曲摇篮"之美誉。戏曲是由人来扮演人物,以人物故事为主线,通过唱念做打表现手法,配以音乐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指出:戏曲"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山西戏曲文明的孕育期  相似文献   

5.
文南词     
《文史月刊》2013,(10):2-F0002
文南词又称文词戏、文词腔,是一种流行于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安庆市宿松县等地的古老的戏曲剧种,素有黄梅戏姐妹腔之称,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原系湖北黄梅一带的渔鼓小调,清末民初由逃荒卖唱人传入安徽。在发展中曾受“饶河调”影响,吸收并融合了皖南山歌、民歌、十番锣鼓,唱腔有南词、文词、正板、平板、四板、快板等几十种,故取“南词、文词”合二为一,统称为“文南词”一伴奏以四胡为主。  相似文献   

6.
楚剧漫话     
楚剧是汉口的一个主要戏曲剧种,早在20年代以前,就流行于黄陂、孝感的农村之中,演员均在广场的草地上为观众演唱(故有“草台班”之称).除敲锣打鼓之外,并无胡琴等乐器伴奏.演员在每唱完一句时.由打锣鼓的予以帮腔,情况就和川剧的“高腔”差不多.如《白扇记》一剧中,小生在唱到:“小鱼网坐单房,心中不爽”的“爽”字时,打锣鼓的人就帮唱“尾腔”,人们均称之为“花鼓戏”(即“黄、孝花鼓”).剧中人物多为一男一女.如《玉莲汲水》等戏.因词  相似文献   

7.
<正>山西是我国戏曲发源地,享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美称。山西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有力佐证莫过于留在民间或埋在地下的有关戏曲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众多戏曲文物中墓葬戏曲砖雕就是其中极富特色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省长江以北、北起连云港市,南到南通市的广大农村中,流传着一种民间迷信活动,从业人员称为“童子”,童子在为群众举行消灾降福、驱鬼治病的“太平会”时,表演讲唱歌舞和戏曲等技艺,群众称之为“童子戏”.这种童子戏在各地发展不同.在连云港地区早已成为一种有专业班组的地方戏曲剧种,俗称“大戏”(当地其他地方戏曲多家  相似文献   

9.
在黑龙江的历史上,曾经存在10余个戏曲剧种。其中多数为中原地区流人到黑龙江的,如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吕剧、赣剧等;还有4个是黑龙江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即拉场戏、龙江剧、龙滨戏和朱春。前3个剧种都属于汉族剧种,况且龙江剧和龙滨戏又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兴剧种,唯独“朱春”是黑龙江少数民族满族独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剧种。因此,“朱春”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0.
屏南县四平戏的发现.引起了省内外戏曲界的重视.并牵带出政和杨源四平戏与永安青水大腔戏的相继被发现,为《中国戏曲志·福建卷》里的“剧种”部分。增添了新的品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薛成荣 《黑龙江史志》2005,(2):34-35,24
在黑龙江省有影响的戏曲剧种共11个,其中除了土生土长的地方戏外.外来剧种有7个,占全省剧种总数的多半。这些外来剧种是:京剧、评剧、豫剧、吕剧、河北梆子(包括山陕梆子)、唱剧、赣剧等。全国共有300多个戏曲剧种,在这众多的剧种中.唯独以上几个剧种能在黑龙江省落脚扎根,并受到当地观众的厚爱,其原因何在?如果稍加留意的话,  相似文献   

12.
邱皓琛 《神州》2013,(24):42-43
婺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比发源于江苏昆山,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只晚200年。婺剧,因金华历史上素称“婺州”而得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地有人称它为“农村戏”,俗称“金华戏”,是浙江金华最古老的戏曲,也是浙江省第二大剧种。它以金华为中心,流传于浙江金华、衢州、丽水和江西等一带。婺剧的艺术特色是古朴浑厚,强烈粗犷;唱腔高亢,音乐丰富;擅长武功,特技惊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亦称“乱弹”,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古蒲州(今永济市)而得名。主要流行于山西省南部及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蒲剧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剧种,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剧目丰富,各具特色。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本戏、折戏已有500余本,是祖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株瑰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4.
从1964年到1976年的12年时间里,中国戏曲舞台上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景象:全国360多个剧种和几千个剧团纷纷编演现代戏、学唱京剧样板戏,无法学到京剧原腔原调的地方戏剧团,就将样板戏移植到自己的园地中来,总之,以京剧现代戏为主的样板戏以压倒一切的态势占领了全国的戏曲舞台(后来乃至银幕),而浩如烟海的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则统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样板戏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回顾它产生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江青对凝聚广大戏曲工作者心血的样板戏的掠夺和歪曲以达到其篡党夺权的目的以及她的御用文人整理归纳的一套样板戏创作模…  相似文献   

15.
一“黄梅戏的前身,是流行在鄂东黄梅县的采茶调。”“黄梅戏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条调。”(摘自1953年《华东戏曲剧种介绍》第一集《安徽省剧种分布说明》陆供非《关于黄梅戏》)“是许多年以前,湖北的黄梅县常闹水灾,难民扶老携幼,流离失所,无法生活,部分灾民,乃以云板、小锣或渔鼓、简板为节拍,沿家卖唱,换些谷物。这种曲调渐渐形成了戏曲,在安徽生报并得到发展,因为来自湖北黄梅,故称为‘黄梅调’,又称为‘化谷调’…··导年也有人称黄梅戏叫‘湖北花鼓’。”(摘自1956年安徽人民出版社王兆乾《黄梅戏音乐》)“黄梅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旅游》2012,(8):84-85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场面、道具等的统称。皮影戏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戏曲剧种之一,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子清代的河北,干百年来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7.
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南京后,乘“洛阳”舰溯江而上去武汉视察途中路过安庆,中共安庆地、市委负责同志向他汇报工作时,专门讲了1952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表演大会上,著名演员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生活小戏《打猪草》《、补背褡》等深受好评,轰动了上海,一炮打响了黄梅戏。毛主席听了连连点头赞许,并希望安庆地、市委同志关心黄梅戏这一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同时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把黄梅戏搞好,向全国发展,争取晋京演出。毛主席对黄梅戏的关心,极大地促进了黄梅戏的发展,安庆市成立了黄梅戏一团、二…  相似文献   

18.
贵州黔剧,作为新剧种在祖国戏曲百花苑中绽开,还是在建国以后。五十年代初,全国各条战线都积极展开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我省各剧演出团体相继筹建和成立。除了京、川、评、越、豫等外省剧剧团外,1953年黔西县一些爱好文琴的老艺人,借用别省大剧种的表演形式,率先将文琴搬上舞台,称之为“文琴戏”,并在1956年正式成立了第一个专门的“文琴戏团”。“文琴”源于“贵州弹词”,也叫“扬琴”,是曲艺的一种。它具有很浓的地方特色,长期流行于贵阳、遵义、安顺和黔西一带,已有二百多年…  相似文献   

19.
黄梅戏     
正黄梅戏,又名"黄梅调"、"采茶调",是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清代末期,黄梅调与安庆市怀宁县等地区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其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代表性剧目《女驸马《天仙配》等,传唱至今。2006年,黄梅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正昆曲,又被称作昆腔、昆剧,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之一。它高度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体制严谨,文辞优美,唱腔婉转,表演细腻,格调高雅,凝聚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意蕴。由于深刻影响了许多其他戏曲剧种的形成与发展,它被誉为"百戏之母""百戏之祖"。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苏州昆山地区。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开始,到清代嘉庆初年,昆曲不仅在宫廷中被尊为"官腔",在皇家贵族和士大夫阶层中备受尊崇,而且在广大普通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