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小群  王伟  贺林  茹小珍 《文博》2005,(4):38-39
霸城门属于汉长安城东城三门之一(自南向北依次为:霸城门、清明门和宣平门),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范北村,南距长安城东南角1400米,北距清明门1530米。霸城门西对长乐宫东宫门。据考古发掘显示,每座城门中部均有两条并列的隔墙,将城门分成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度不尽相同。霸城门的三个门道各宽8米。由于城门的隔墙宽窄不同,城门的规模也不一致。隔墙宽者达14米,窄者只有4米。霸城门门道二隔墙各宽14米。  相似文献   

2.
侯卫东  王瑾  贺林  茹小珍 《文博》2005,(4):44-45
汉长乐宫是汉长安城的重要宫殿之一,它位于汉长安城的东南部,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是高祖的布政之宫,在未央宫建成后,逐渐变成皇太后的居所。4号宫殿遗址位于长乐宫的西北部,遗址遗存由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殿堂的夯土台  相似文献   

3.
汉长安城未央宫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王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汉长安城是西汉王朝的首都,我国古代著名都城,也是当时与罗马齐名的世界名城之一.未央宫是汉长安城中的皇宫,西汉一代二百余年间全国政治中枢所在,它也是我国古代都城中规模最大的皇宫.刘邦在世时虽然是以长乐宫为皇宫,但那是作为暂时的宫城,他把未央宫才作为新的正式皇宫  相似文献   

4.
尚民杰 《考古与文物》2003,(2):56-59,69
未央宫建于西汉初年 ,汉高祖刘邦晚年已由长乐宫移居未央宫听政 ,其后的西汉诸帝均听政于此 ,因而 ,未央宫可谓西汉王朝最重要的宫殿建筑。西汉以后 ,汉长安城仍被王莽新朝、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王朝作为首都继续使用 ,在此期间 ,未央宫经历了多次兴衰 ,几经劫难 ,它的经历与中国历史风云的变幻、王朝更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了解西汉以后未央宫的兴衰过程 ,对于认识这一段历史不无裨益。一、东汉时期对未央宫的重修未央宫第一次惨遭破坏是在王莽末年 ,据《汉书·王莽传》所记 ,更始元年 (公元 2 3年 )…  相似文献   

5.
周伟强 《文博》2005,(4):40-41
汉长安城长乐宫建筑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办事处罗家寨村北约200米处。汉长乐宫遗址特别是4号遗址(大殿)自开挖后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由于种种原因,尽管也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是由于方法简陋(简易棚屋),遗址的保存环境难以控制,冷热变化、干湿交替基本与户外同步,加之“遗  相似文献   

6.
武库和兰锜     
后汉王充在《论衡·实知篇》中记述了一则关于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的传说:"秦昭王十年(前297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年,当有天子宫挟我墓。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值其墓,竟如其言。"辟开樗里子先知之类的说法,这里说西汉时武库坐落在长乐,未央二宫之间,是符合事实的。现今西安市郊大刘寨村东面的高地上,保留着它的遗址。汉长安城的武库,是高祖七年  相似文献   

7.
虒上考     
《汉书·成帝纪第十》载,建始M年(前30年),“七月,■上小女陈持弓闻大水至,走人横城门,阑人尚方掖门,至未央钩后中。”据其后所注应助之语,陈持弓为小女子之姓名,而上则为地名,方位在“渭水边”。陈持弓听说大水将至,急忙从横城门跑人长安城,后又一直向南从掖门闯入未央宫。横城门又叫横门,是西汉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北对的渭河桥也叫横桥。据考古钻探资料,横门遗迹在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相小堡村西50米,由此向北发现有1250米的古代路土,这正与《汉书·文帝纪第四》苏林注渭桥“在长安北三里”湘符合,因汉…  相似文献   

8.
徐畅 《四川文物》2012,(4):51-58
西汉长安城的宫殿区和高官贵族宅邸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作为皇城的未央宫和市里百姓居住区是严格隔离的,而未央宫北阙,则是吏民上书、官员奏事、使节谒见的场所,是连接皇帝与官民,将民情、社会动向、公众舆论通达于上的一处信息沟通空间。这一功能,与北阙较为开放的地理位置有关。诣阙上书是下情上达的主要形式之一,北阙亦为汉王朝实施外交威慑的场所。西汉有数次吏民大规模集体诣阙活动,推想北阙阙前应有相当广阔的空间以容纳多达数万人。  相似文献   

9.
陈徐玮 《考古学报》2022,(1):1-18+149-150
<正>目次一类型学考察二分期与特征三小结关于西汉时期瓦当的形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但总体而言,缺乏基于田野考古资料对汉长安城出土瓦当的系统梳理,尤其是类型学与制作工艺的综合研究,诸如文字瓦当出现的时间、西汉时期各类型瓦当的时代特征及发展脉络等问题,有待解决。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长安城遗址(以长乐宫、未央宫、武库、桂宫、南郊礼制建筑遗址为主)出土的瓦当进行类型学考察,根据瓦当的制作工艺,结合当面纹饰及出土地点,构建基本的时代框架,总结其时代特征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略论未央宫三号建筑与汉代骨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开展了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全面勘察和重点考古发掘。1985年底,为了了解未央宫西北部建筑布局、文化内涵以及寻找与皇宫手工业有关的遗址,在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卢家口村东约百米,  相似文献   

11.
西土城城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最西南的二号卜乡西土城村,地处康保县、张北县、尚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化德县五县交界处,西距省界仅约0.5公里(图一①),地理坐标为北纬41°32′43.07868″,东经114°14′01.14048″,高程1296米(基点位于城址中部偏南位置)。西土城村位于城址内,占据其北半部。城址北墙向北约2.8公里,南墙向南约1.2公里各有一处大盐淖。  相似文献   

12.
杨文秀 《文博》2005,(5):27-32
乐游原是隋唐长安城地势最高之处,位于长安城东南部城内外,狭义地讲占城中四坊之地,即宣平坊、新昌坊、升平坊、升道坊.其中最高处在升平坊,余脉向南、北、西伸延.由于受人为因素的侵蚀,漫坡地带已经消失,现仅存长约5000米,宽约1000米的土原,其最高处在今铁炉庙村北侧青龙寺一带,海拔为467米.  相似文献   

13.
<正> 第五窑城址位于第三堡乡第五窑村西100米处,城址西为怀化公路,北靠怀辛公路,东傍干沙沟,城址处于两条公路交汇的三角地带内(图一)。 一、城址 古城址座落在高于五窑村的一片黄砂土台地上,城为西高东低。毁坏较严重,但仍能看出城址的大致轮廓。城址平面呈方形,西城墙保存较为完整,长300、顶宽2.5、高1.5米,南北城墙破坏较严重,总长均为300米。残存的部分城垣,南墙长45、顶宽2.5、高3.6米;北墙长43、顶宽2.5、高3.6米。西城墙的中部是用大量的石块砌筑,共约有五米长,但只发现城墙内侧是石块砌筑,城墙外侧仍为砂土夯筑,城门不清。  相似文献   

14.
有“西安北大门”之称的未央区(以境内有西汉王朝的未央宫遗址而得名),历史悠久,贤俊蔚兴,人郁藏。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得风得雨,突飞猛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面貌丕变。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在周口店区进行文物普查时,于(?)店镇之西发见了一座古城遗址,兹将初步调查的情况和我们的推断略述于下,以供研究北京地区历史的参考。该城位于(?)店镇的西侧(图1),东北距良乡城二十五里,西北距房山城二十五里,南距琉璃河镇十五里。城建筑在平原地带,四周村庄环抱,城址东部边缘有镇西村的一些住户散处其上,南为大白草洼村,西南为蘆村,西北为板桥村,北为田家园子村,东北为瓦窑头村。自北而南的大石河破城址的西北角转西蜿蜒南下。城垣因年代久远,遭受风雨侵蚀,虽已有破坯,但轮廓尚清晰可见。城作长方形,城垣有内外两层,内为夯土打筑,是城墙的本身,外系堆积的土围,应即所谓"郭"。城墙的南面、西面保存犹好,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长乐宫六号宫殿遗址的主体建筑及其附属建筑进行了发掘。附属建筑分两部分,均由殿堂、廊道、散水和院落组成。从出土遗物看,该建筑始建于西汉初期并一直沿用到王莽时期。根据发掘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六号宫殿遗址应是长乐宫的前殿旧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已经发现的"三辅"地区汉代城址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城址呈现出分层环绕的布局模式,即以长安城为中心,其它域址分远近两层环绕于其周围.而此布局模式的产生当与先秦时期的"环状政区"观念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图山城遗址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巍山县坝子中部西侧,分火把山、大平地、石场岭岗三片区域,是历史上南诏政权的主要城址之一。三片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火把山东端为观景或瞭望区,大平地为城址区,石场岭岗为寺庙区。考古人员调查发现了城址东、北、西三面城墙,东、西两面城墙夯筑于陡坡与山顶平地的交界处,北城墙则筑于山顶平地与城外缓坡的交界处。城墙因  相似文献   

19.
郭强 《大众考古》2023,(11):57-61
<正>延津县位于河南北中部,黄河故道自西南而东北绵亘境内。沙门城址位于延津县西北榆林乡沙门村东北2公里,西临榆林排,西北有黄河故道穿过,东北临十八里村,南临龙王庙村,西、南临延津榆东产业集聚区,北、南毗邻济东高速和新长北线(S310)。据文献考证,历史上延津县长期位于黄河南岸,属开封府管辖。沙门城址在宋金时期扼守都城开封北上卫辉府的水陆交通要道,北宋时此地称为宜村,  相似文献   

20.
庞任隆 《文博》2008,(6):41-43
"八水绕长安",是古人对隋唐长安城优越位置的形象肯定.隋唐长安城位于龙首原(亦称龙首山)上,南望植被茂盛、水源丰富的终南山,其南高北低的地理环境,使"南水北流"的水利设施纵贯东西,比比皆是.根据文献记载和最新的考古成果,供用长安城的有潏水、泸水、义谷水.并经过龙首、黄渠、清明、永安、漕渠(从东到西)五条大渠引入长安城内.新发现的西安唐皇城墙舍光门西过水涵洞遗址,就是(淆)水通过清明渠的支渠(或蓄水池),穿越这一引水涵洞进入皇城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