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扎西  嘉措 《中国西藏》2006,(1):66-71
金秋十月,全国少数民族化博览会在北京举行,雪巴拉姆藏戏团随着西藏代表团参加了各项活动,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荣获了中国民间戏剧大赛优秀演出奖,他们演出的传统藏戏《卓娃桑姆》(选场)获中国民间戏剧大赛金奖及优秀剧目整理奖,这不由得让我很想见见他们。  相似文献   

2.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表现学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吐蕃时期以来,后藏民间歌舞艺术不断发展,后来又出现了拟图腾面具舞蹈、白面皮面具艺术表演、跳神艺术,以及民间的说唱艺术等,这些民间及宗教艺术中包含着一些戏剧因素。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努力,创造了藏戏艺术。人们一般把后藏作为藏戏的发祥地,把汤东杰布奉为藏戏始祖。汤东杰布系日喀则地区昂仁县人,他利用当时民间和宗教艺术中的某些戏剧萌芽或形式发展了藏戏艺术。五世达赖倡导举办藏戏节,促进了藏戏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莎士比亚曾经说":戏剧是时代的综合、简练、精确的历史记录者"。的确,戏曲(戏剧)是一个民族文化成熟度的标识。生活在祖国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藏戏从最初的形成、发展与成熟的过程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它是藏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9年,藏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4.
《山茶》2010,(1):26-26
藏戏历史悠久.具有缜密的表演程式,由于受到严格的宗教神规制约.藏戏在发展过程中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少.从表演内容到形式更多保留了原始风貌.所以在戏剧发生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藏历七月初(公历8月),整个西藏高原,一年一度狂欢式的雪顿节开始了。藏戏观演是雪顿节的绝对主角,故而雪顿节也被称为藏戏节。藏戏作为中国戏曲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戏剧艺术,以其神奇瑰丽、魅力弥久的辉彩,不仅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也引起了外来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人们的青睐和激赏。  相似文献   

6.
《华夏地理》2010,(1):26-26
藏戏历史悠久.具有缜密的表演程式,由于受到严格的宗教神规制约.藏戏在发展过程中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少.从表演内容到形式更多保留了原始风貌.所以在戏剧发生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藏戏     
《中国西藏》2014,(1):92-92
藏戏,藏语意为"阿吉拉姆",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的剧种。藏戏表演艺术家被称为"拉姆娃",意为"藏戏之人"。关于藏戏的起源,从15世纪起,噶举派的著名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他煞费苦心,募筹造桥经费,虽经三年多的努力,尚未成功。后来,他发现虔诚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人众、募集经费,这就是藏戏的雏形。因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又因藏戏最初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人们又把藏戏叫做"阿吉拉姆"("阿吉"藏语意为大  相似文献   

8.
傅谨教授的《中国戏剧发源于祭祀仪礼说质疑》是对拙著《中国戏剧史》的批评,但也是一种明显的误读。中国戏剧学界存在着“禁忌民俗学”的传统偏见,忽视乡村祭祀戏剧的研究成果,漠视民间祭祀文化在中国戏剧起源史上的重要作用。本文剖析中国戏曲研究禁忌民俗学偏见之特色和由来,再一次阐明《中国戏剧史》提出的“宋元戏剧在从祭祀到戏曲的过渡阶段的关键作用”。在讨论戏剧的起源时,民俗学的眼光与田野调查必不可少;而讨论戏剧的发展时,社会经济史学也成为主要的理论方法,如此才能解决祭祀性戏剧和欣赏性戏剧之间的连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话虽这么说,但你到村里找尼玛次仁本人却并不难,因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戏迷,从没有离开戏班“根据地”的习惯。他小时候由于受到村子里浓厚的藏戏文化的熏陶,对藏戏艺术有着一种特殊的爱,“那时候没有整场的藏戏演出,连折子戏也看不到,偶尔听到老人们在田间地头吼一嗓子戏剧道白,我的耳朵就能立起来。我是十六岁就开始学戏。开头的两年完全是懵懵懂懂、似通非通,从十八岁开始,我的学习成绩才开始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10.
李芳 《沧桑》2012,(2):122-124
在倡导文化大繁荣的今天,戏剧舞台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反思雄踞舞台的精品剧目,何以成为精品,本文试从戏剧精品剧目《雷雨》《白毛女》等成功之作来探讨它们长期屹立于戏剧舞台的艺术魅力,以期实现对戏剧舞台上"人性"的召唤。  相似文献   

11.
丁华良 《沧桑》2011,(6):130-132
作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形式,荒诞派戏剧是对传统戏剧观念和表现方法的一种颠覆和发展,其在主题表达、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使用方面的实验特征体现的是西方人对传统价值的否定和对自身现实处境的关切。  相似文献   

12.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08,(3):F0002-F0002
在对中国戏剧史的考察上,王国维以倡优为中心.着重于戏剧形态本身的流变.而田仲一成则以巫觋为中心.着重于戏剧表演的功能和语境。所以.中国学者习惯于用“戏剧”这一概念.而田仲一成则另创了“演剧”一词。“演剧”对“戏剧”的替换不是同义反复.而是把一种被抽象的,孤立的、静止的记载文本还原为具体丰富的、动态的、现实村落语境中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3.
“抗战戏剧”,顾名思义,就是以抗日战争的题材用戏剧的形式去演出、去表演。那么,“戏剧抗战”又是什么呢?有人说“戏剧抗战”是“抗战戏剧”的变种,也有人说“抗战戏剧”和“戏剧抗战”是同胞孪生姊妹。其实无论“戏剧抗战”还是“抗战戏剧”,都是名词的展现。但它们却有着相互依赖又相互拆斥的关系。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供广大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张謇在南通创办伶工学社、更俗剧场、梅欧阁、《公园日报》,对中国传统戏剧进行了包括剧场建设、人才培养、表演艺术等方面一系列的革新,对于戏剧改革,他的主张与思想都付诸于创办戏剧事业的行动中,并在内容与形式上呈现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5.
吕萍 《满族研究》2013,(1):95-99
满族戏剧在清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产生了自己的民间戏剧和作家戏剧。满族民间戏剧"朱春"在清代有一定的影响,曹寅、岳端、唐英、永恩、汪笑侬等满族戏剧家更是为满族戏剧的兴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诞生的"满族八角鼓戏"和吉林省扶余诞生的"满族新城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清代满族戏剧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使戏剧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达戏剧情感等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了运用表情与肢体语言来表达戏剧的情感、运用肢体语言塑造戏剧中的生活情感以及运用肢体语言无声特点展现戏剧魅力等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以期为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提升戏剧表演的表现力、感染力以及艺术内涵,使戏剧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韩路 《神州》2013,(32):217-217
近年来,李碧华的作品纷纷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登上荧屏。在她的作品中,充斥着戏剧性因素,这些元素包括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场面等等。这样的作品既可以让读者享受戏剧般的矛盾和立体感,又可以让导演有的放矢。本文就以李碧华的经典之作,也是几部被搬上荧屏之作为例,探究李碧华作品中的戏剧元素的形成原因以及这些戏剧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萍 《神州民俗》2007,(7):62-63
文章通过分析少儿戏剧艺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强少儿戏剧艺术教育的思路,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谢振东(1929年2月——2004年10月),江苏南京人,笔名周秦、萧获、白昼寒。全国著名剧作家、戏剧评论家、戏剧史学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中国傩戏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中国民俗协会、中国民间艺术协会会员;贵州省政协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委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省戏剧学校剧目组组长,退休前任《贵州戏剧》副主编、副编审,贵州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20.
黄晓容 《丝绸之路》2011,(12):91-92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戏剧自产生之日起即具有群众性。古今中外的戏剧活动都离不开群众,戏剧创作首先要把群众放在首位。戏剧艺术工作者要走出剧院,走进校园、工厂和农村等基层,既可拓展戏剧生存空间,又可让群众享受到戏剧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