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族源上说,先秦时的肃慎与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都是满族先世发展史上不同阶段的族称。满族居室与建筑是同满族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精神文明的进步而不断进化、、完善的。同时,与满族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紧密相关。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高寒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也与满族居屋、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满族的居室与建筑别具一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征。 满族先人居室经历了一个由地下到地上,从简陋到复杂的漫长过程。虽然年代久远,史书汜载甚微。但从一些资料的片言只语中仍可窥其大略。肃慎、挹娄均处于原始氏族社会,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畜牧经济占有一定的地位,养猪较为普遍。由于地处高寒,生产力低下,生活艰苦,故其居室为约100—200平方米长方形地穴式或半地穴式。“挹娄”满语为“穴”的意思:因“常为穴居”,故得名“穴中人”。但并非终年穴居,据《晋书》等记载,“夏则巢居,冬则穴居”。“巢居”类似从前东北山区常见之“马架子”、“窝棚”。挹娄穴居“以深为贵”,故“大家深至接九梯”(《后汉书》)。“挹娄……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为好……其人不洁,作  相似文献   

2.
从莫斯特期文化到旧石器时代后期文化这一时期的过渡过程,是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域。苏联对莫斯特期洞穴和石洞的居住形式到旧石器时代后期的穴居制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最近对阿尔泰山地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日本,类似洞穴、石洞和穴居这样聚集处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区是满族的故乡,这里的山势崔巍,森林茂密,风土民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建筑就是一个范例。 满族的民间建筑包括住房(窗、瓦、囱、炕)、仓房、猪圈、牛棚、障子、大门等,住房特点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正>山西的古代建筑营造活动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新石器时期的人类居住遗址也表明,穴居、半穴居和窑洞建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平陆的"地窨院"堪称穴居方式的"活化石"。商周时期的古晋阳城、禹王城、古魏土城、汾阴古城、晋国都城等都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型城池。唐朝有佛光寺东大殿所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变迁研究一直是中国民族学所研究的问题之一,也是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内容之一,通过对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满族聚居区做了全面深入的考察调研,我们对于现阶段满族文化的保存、保护有了比较清楚的掌握和认识,对满族文化的现状及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丽 《满族研究》2007,(2):36-43
满族是以女真为主体经过几个历史时期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在满族形成过程中,女真礼仪文化不断发展并传承,其中宾礼中的座次礼仪一直延续到努尔哈赤早期。后金时期满族宾礼中的座次礼节在吸收中原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满族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7.
辽东满族和辽西满族民居的比较研究--以岫岩和北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学斌 《满族研究》2006,(1):103-109
岫岩和北宁两地满族在居住文化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不仅仅在民居的外部特征、建筑方法上,而且在内部结构和居住习惯上都有很多不同。本文试通过两地满族民居的比较,探索两地民居的差异,并进而从历史、文化、地理等不同的侧面研究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满族文化资源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满族文化资源是辽宁的特色资源、优势资源,深入开发满族文化资源对于促进辽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辽宁要发展文化产业,主要的方法是依托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满族文化产业,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与经济优势.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切实有效、具有可行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郝佳音 《神州》2012,(18):19
中国的传统民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长期以来形成的稳定的文化心理意识受到冲击,人们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热情远不如对待西方的时尚。传统民居虽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生活,但其丰富环境空间及文化内涵为现代居住环境的建筑文化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本文以满族、朝族、蒙族传统民居居住形式为例证,总结出对现代居住空间的建议,为传统民居的更新与发展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寻求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康熙帝是一位励精图治、博学多闻的皇帝。他一生作诗一千多首,除了表达对儒家文化的喜爱,也在诗中强调和弘扬满族文化。研究分析康熙帝御制诗中的满族特色,理清康熙帝的民族文化认同观念,对于传承和弘扬满族民族文化、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