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铸钱城邑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总体而言,诸侯国在选择铸钱城邑时都从地理环境、交通运输、资源控制以及自身防御等方面考虑。文章通过对先秦时期铸钱遗址的梳理,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铸钱地点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崛起于太湖地区的越国历史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内容,其中在上层贵族墓中随葬仿铜的陶瓷礼乐器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新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越国贵族墓不像中原和其他诸侯国贵族墓那样随葬铜礼乐器,而是随葬仿铜的原始瓷或硬陶的礼乐器。这种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葬俗既非越国建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也不是矿源缺乏和战争的原因,而是对本民族传统葬俗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略论楚国漆器的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大批精美的漆器反映了楚国漆器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在当时各诸侯国中是首屈一指的。它不仅以千姿百态和琳瑯满目的器皿造型,使人们赞叹不绝;而且还以充满丰富想象力的、瑰丽多彩的各种花纹图案,成为楚国装饰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代表了铜、铁、陶、木、竹、玉和丝织物等各种质料的装饰艺术之最高水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羊舌晋侯墓地铜器的矿料来源,本文采用ICP-AES对部分铜器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并与晋国东周铜器、长江中下游春秋楚墓铜器及古铜矿采冶遗址的铜锭、铜颗粒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羊舌墓地铜器的微量元素差异较大,铜料来源多样,锡料来源单一,且以富Bi为显著特征;其微量元素特征与晋国东周铜器差异显著,表明晋国铜器生产所用铜料在春秋时期发生了较大转变;其部分铜料当来源于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应与春秋初年晋楚之间的盐铜贸易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疆域面积第一的大国。但是,在春秋战国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楚国总是只能扮演"国际"战略大棋局中的老二角色。春秋时期,它不竞于齐、晋,而到了战国时期,则又先后受魏、秦的压制。造成这种局面,有多个复杂的原因。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楚国内部的政治建设明显落后于其他重要的诸侯国,突出表现为留不住自己的优秀人才,这成为其崛起壮大过程中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6.
皖南地区铜矿资源丰富,两汉时期的皖南属于丹阳郡,丹阳铜以质优量多而闻名全国.两汉时期皖南铜矿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开采和冶炼,同时兴起了铸钱和铜镜制造业,从而扩大了皖南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增强了皖南地区的经济实力,推动了皖南的农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可以说皖南铜在皖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鹏 《神州》2013,(1):34-35
河南濮阳春秋会盟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之沧桑,留下许多会盟的故事,在史书《春秋》《左传》均有记载。许多专家学者从该台的位置、作用、建筑年代、古戚城战略位置、诸侯国在戚城会盟的史料综合分析认为:会盟台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商讨国家大事、举行祭炙仪式之场所。本文试把七次会盟的时间、形式、内容、结菜以及参与会盟的国家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微量元素示踪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微量元素示踪法在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不尽人意。为此,模拟熔铸青铜器,对它们的微量元素作多元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利用微量元素探索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可行性。分析表明:若舍弃冶炼后富集亍炉渣中的亲石亲铁元素,而仅选取富集于铜料中的亲铜元素及一些凡具有亲铜性,又具有亲铁性元素的成分数据,则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能较好地区别不同产地的铜矿料。  相似文献   

9.
铅同位素研究显示,叶家山曾国铜器(有曾国族属铭文者)铅料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中大多数铅锡合金的铅同位素特征与东秦岭地区铅矿有较高重合度;铜料来源尚难以确认,但与大冶铜绿山古矿区铜矿的铅同位素数据更为接近;其他族属铜器中,有使用与曾国铜器相同原料的情况,其他器物的数据则与之存在差异;商代风格器物中,多数为先周时期制作,个别器物的成器年代则已进入西周时期。本文通过与周邻地区青铜文化的比较,探讨了西周时期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青铜技术与文化联系及相互影响。论文指出,周王室对青铜物料资源进行了集中管控和配置,在周王室统筹下开展青铜冶铸生产并分配给各诸侯国,是这一时期青铜工业生产体系的主要形式。本文研究结果,还为深入认识曾国与其他族群或方国间关系、商末周初铸铜产业发展、西周青铜工业生产组织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富集在铜料中而保留其母矿信息的元素可以用于示踪青铜器的矿料来源,为了解郑韩故城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利用ICP-AES方法对郑韩故城出土东周时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1个青铜器样品微量元素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推测可能具有相同的原料来源。与小双桥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对比,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从商代中期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的原料来源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可为研究东周时期这一地区铜业发展状况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王立新  付琳 《考古》2015,(4):79-87,2
喜鹊沟遗址是目前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铜矿遗址。从周边环境、地形地貌以及遗迹形态分析,喜鹊沟遗址是一处为配合采矿活动而存在的季节性遗址,居住者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畜牧和渔猎。这一采矿遗址的发现,为探索中原地区晚商时期铜、锡矿料的来源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南方最大的诸侯国。疆域辽阔,“地方五千里”;物产丰富,“为天下饶”。它具有独特风格的“楚文化”,与北方文学,遥相辉映。江陵纪南城是楚国的都城——郢,楚在  相似文献   

13.
留学教育发展史探源留学,古称游学,意即周游求学之谓也。我国的留学教育,大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后汉书》记载,自周天子实行分封诸侯以来,中国境内逐渐形成大大小小、三等五级的诸侯国  相似文献   

14.
胡世平 《安徽钱币》2007,(4):20-20,40
“郢爰”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自西周初年建国,楚国逐渐强盛起来,先后吞灭了几十个大大小小商代古国、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和许多少数民族的原始部落与奴隶制政权,成为雄居江汉和江淮流域的强国。  相似文献   

15.
从夏启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我国共有过67个王朝、446位帝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和农民起义政权未计)。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开始,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稷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皇帝与普通臣民不同,臣民可以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皇帝的唯一职责就是使国家繁荣昌盛,使人民安居乐业。皇帝若置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产地问题长久以来为学界所关注,迄今未有定论。笔者将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分开研究,全面分析、对比南北各地材料的类型、考古背景,由此提出南方多来源的观点,并进一步对流通的内涵做了阐释。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早、中商时期,黄河流域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可能来源于盘龙城、吴城、池湖等多个地点,其中有部分产品可能通过盘龙城转运中原。晚商时期,随着盘龙城的废弃,商王朝与长江流域各土著文化之间可能形成了新的资源流通模式。此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来源地也发生一些变化,长江中游的对门山——费家河类遗存和长江下游的南山窑址等均是来源地。在整个商时期,商人在南方不同地区根据需要选取特定类别的产品,又赋予其新的器用制度。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始终是南北资源流通中的一部分,而在这一流通路线中,铜料等金属资源或居于主体,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可能作为附属产品流通。  相似文献   

17.
隋唐文物中的围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文物中的围棋王永平围棋是中国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中的一朵奇葩,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围棋文化的大发展时期。随着有关围棋文物的大量发现和报道,可证这一时期是我国围棋发展成熟阶段。一围棋,古称弈,传说为尧舜所发明。到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位闻名于诸侯国的围棋...  相似文献   

18.
一、隋唐以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方志的发韧时期。《周礼春官外史》载,"外史"的任务之一是"掌四方之志"。当时中原地区出现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等诸侯国的地方史,而岭南当时尚属荒服之地,政令未及,寂然无闻。但封建王朝对岭南的一般地理,也曾作过探测。  相似文献   

19.
何郢遗址出土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地球化学示踪的方法对何郢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铜矿料来源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ICP-AES测试了样品的微量元素,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探索其在冶炼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和再分配规律,从而选出对铜绿山和皖南的铜陵、南陵铜矿具有指示意义的特征元素,作为判断其铜料输出路线的综合判别标志.结合文献和地质资料,可初步认为何郢遗址青铜器的铜矿料来自滁县.  相似文献   

20.
“活着”的大运河 大运河是对横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的统称,历史上主要经历过三次大规模兴建。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需要竞相开凿运河。其中,位于扬州的邗沟沟通了淮河与长江,是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