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廊坊市文安县的皇恩亭中立有一块乾隆御诗碑,碑上刻着乾隆巡幸文安阅视堤工后所作的四首诗。诗中记述了乾隆登基以来的30年间文安遭受的几次洪涝灾害及朝廷的应对措施,体现了乾隆关心畿辅水利、关心民瘼的情怀。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对诗作内容与历史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嘉兴南湖在宋代以后便与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并称浙江三大名湖。南湖湖心岛上烟雨楼旁,现有清代遗存的乾隆御碑两块,御碑四周镌刻着乾隆皇帝御笔题诗十四首,故乾隆御碑又称为乾隆诗碑。  相似文献   

3.
在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松江府海塘图》和乾隆《太镇海塘纪略》中所附地图的比对,可知两图所载各县海塘长度的差异主要是由各自丈量尺度的不同造成。加之镇洋北岸海塘长度以及两图所示地域范围的差别,可以判定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松江府海塘图》绘制于乾隆十七年,该图更名为《乾隆松太海塘图》较为合适。《乾隆松太海塘图》是清代江南海塘的通塘体系形成之前最完整的一幅海塘图,图中所画内容反映了官方绘制江南海塘图"兵农并重"的特殊要求,是同类海塘图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黄陵县上城区发现一块清朝平定准噶尔达瓦齐的纪德碑,该碑大约镌刻于乾隆二十年六月至八月间,主要记载了乾隆二十年派兵分北、西两路进攻达瓦齐的经过,可以与清代史料相印证,并补充史料记载之不足。本文探讨了碑文记载的历史事实,并就碑的毁坏等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清乾隆皇帝是著名玩山游水皇帝,曾六下江南,多次过泰山,登“南天门”。那么,他是怎样登泰山的呢?近读《魏源集》中“泰山日观峰古封禅坛歌”,诗中云:“我朝黄屋来向东,高高下下四离宫,天桥六百卅丈穹。不求仙,不告功,不侈金泥玉树封,但勒御碑万丈崇”。诗后有一小注:“乾隆中东巡,登泰山,自麓至顶建驻驿宫四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首都博物馆乾隆御制碑病害及保存状况,采用数码相机、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胶带结合力测试条、便携式色差计、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等多种无损或微损检测手段,对石碑风化程度、碑体表面裂隙发育情况、石碑表面污染与变色等进行了现场、无损/微损检测与评估。检测结果表明,乾隆御制碑存在的主要表层病害为污染与变色,石碑表面部分位置轻微结壳、结垢、溶蚀与裂隙发育,石碑整体风化不严重,保存状况较好。检测结果可为后续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乾隆喜欢作诗,他的诗或题写在当朝烧制的御用瓷器上,或镌刻于宫廷秘藏的历代名窑珍品上。传世宋瓷为乾隆赏悦之物,故而往往不忘对此书上一笔。  相似文献   

8.
泰山为“五岳”之一,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县城北,古称“东岳”,一称岱山、岱宗。秦始皇、汉武帝等不少帝王登基后,都曾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祀天地。清帝康熙除派员来泰山告祭外,借出巡之机,曾于康熙二十三年、四十二年两次登上泰山。清乾隆帝自二十五岁即位称帝到八十岁(乾隆五十五年)的五十五年间,共到过泰  相似文献   

9.
乾隆《重修岱庙记》碑为岱庙现存唯一一通满汉合璧碑刻,碑文为乾隆皇帝御制御书,对清代未行封禅之举的原因做了交代;在考证岱庙创建历史的基础上,高度评价了岱庙在历代皇家的地位,并阐明了重修岱庙的原因。岱庙所在地区并非满族集聚区,也不是政治权力中心,乾隆皇帝在此敕建满汉合璧碑的目的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民族交流,而且蕴含着深远的政治意图,折射出满族统治者的民族心理、民族意志、民族关系策略等多方面的信息。乾隆《重修岱庙记》碑是清朝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0.
<正>古莲池内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共七通十首诗,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御笔,计有乾隆御制碑四通七首诗,即赐直隶总督周元理一通两首(碑阳、碑阴各一首)、赐直隶总督袁守侗一通一首(碑阴有赐直隶总督刘峨诗一首)、赐直隶总督刘峨两通三首(一通碑  相似文献   

11.
《中华遗产》2023,(9):8-15
这是一片从未完整开放过的紫禁秘境。是艺术家皇帝乾隆为功遂身退后的自己,设计、营建的归隐乐土。正处盛年的帝王,将思悟与夙愿、骄傲与创想,融入这座花园的山水草木、亭榭楼台。这场帝王主导的艺术试验,留给我们的,除了这一地的锦绣华章,还有值得永久珍视的技艺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退位后却“训政”如初。本文从乾隆御笔《林下戏题卷》入手,藉乾隆不同时期所作的6首《林下》诗,探索乾隆晚年在归政过程中内心世界不断变迁的发展轨迹。同时对乾隆书法及其装帧的特殊性做了初步归纳分析,揭示出其晚年书风的一般面貌。  相似文献   

13.
清代康雍乾三朝,以郎世宁为主要代表的西洋画师综合中西绘画技巧,以清王朝的文治武功为主要描绘题材,创作了许多具有准确的纪实性和历史文献价值的绘画作品,形成了清代院画独特的画种,被称为“海西体”绘画。乾隆皇帝在其御制诗中留下了许多充满帝王气派的“咏洋画诗”,直接表现出乾隆皇帝的西画观。  相似文献   

14.
翁同龢的碑画诗大多抒写国家忧患和人生浮沉,真挚典雅,有强烈的抒情性。翁同龢碑画诗的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内容以抒发个人志节、感慨时事为主。另一种抒情方式是托物寄兴,主要是慨叹宦海浮沉。翁同龢碑画诗的抒情性不仅折射了晚清的文化记忆,并且是我国传统诗歌纵向演化的投影。  相似文献   

15.
四大宋碑特指至今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内的“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和“平江图”碑,简称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均为南宋刻石,1961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大宋碑中的“天文图”、“帝王绍运图”、“地理图”,其作者是南宋黄裳。“平江图”,是在南宋苏州知府李寿明主持下完成的。前三石南宋绍熙元年(1190)由黄  相似文献   

16.
雪里红 《收藏家》2006,(11):36-38
乾隆豆青釉堆贴竹纹藏诗赏瓶(图1、2),器高56、口径10.5、底径14.5厘米。撇口细颈,圆腹,圈足,露胎。底部施釉,书“乾隆年制”四方青花篆文款(图3),无圈栏。造型规整,线条流畅;胎体坚致、细密,厚薄适度;釉面肥腴、莹润,光亮匀净。纹饰为一竿修竹斜立于瓶腹,竹枝满布于瓶,枝繁叶茂。竹叶似为风雨竹,横为风竹,垂为雨竹,宛如一幅风雨飘逸中的修篁图。整体画面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参差错落,疏密有致,清新俊逸;其枝、叶均以带有粉质的白釉堆贴而成,以竹叶为汉字的点横撇捺而成五言诗一首,别致的叠垂于瓶腹之上,甚为奇特。背面书唐代诗人李欣(690-75…  相似文献   

17.
宋代地理图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1961年,该碑与馆藏天文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和平江图碑同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身长2.21米,宽1.06米,厚0.30米,是现存宋代石刻地图中体积最大者。这是一块宋代政治地理图,有别于现存宋代九域守令图碑、华夷图碑和禹迹图碑。 以往有文介绍过地理图碑,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全方位的研究宋代地理图碑日显重要。 本文试图从地理图的成图年代及其行政区划:图作者的人文思想;地理图的自  相似文献   

18.
古城定州历史悠久,遗存了大量名胜古迹、碑刻。文章例举定州石刻馆内北庄子汉墓石刻、关帝诗竹碑和乾隆御碑,阐解其精妙。  相似文献   

19.
雒三桂 《收藏家》2010,(11):80-80
在清代中期的扬州画家群中,罗聘是一位才能比较全面的多面手,其绘画题材极广,举凡人物、佛像、山水、花卉等无一不精,而尤其精于画鬼。在罗聘的笔下,各色鬼影构思奇妙,寓意深刻,所谓"鬼中画出官人影",画得是鬼魅,其实就是人间生活的写照。罗聘曾多次绘制《鬼趣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作品之中,《鬼趣图》最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张智 《文史月刊》2014,(7):22-22
乾隆可以说是作诗最多的皇帝,他一生作诗41863首。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乾隆寿命89岁,折合成天是32000多天,这样一来,即使89年他每天都作诗,平均每天也要作超过一首的诗。乾隆三十六年游览昆明湖时,不到一小时就写了8首诗,平均7分钟一首。他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记载这个小小纪录的出现:"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时刻。"看过《宰相刘罗锅》的人,可能对乾隆游园作诗的情景有一点印象。当时乾隆诗兴大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