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历史》1990年第4期发表了朱志辉同志的《联姻——封建王朝的外交特色》一文(以下简称朱文),对联姻外交作了系统的论述,读来很有启发,但文中有些论点笔者不敢苟同,比如,朱文认为“联姻外交是封建社会所特有的产物,……关于联姻的史实,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但在国际关系中,联姻发展为一项外交政策,并如此频繁地推行,则是在进入封建社会后”。朱文还认为“欧洲在西罗马帝国灭亡……联姻外交便应运而生,……王室联姻  相似文献   

2.
阿马尔那时代是近东历史上的和平外交时代,五大国支配着外交的走向和国际关系的格局。在大国外交中,存在3种外交方式,礼物交换、王室联姻和信息沟通,这3种外交方式构成了当时外交的主要形式,促进了和平外交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于民 《安徽史学》2007,(2):10-19
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在财政收入领域,英国财政体制完成了从中世纪"王室财政"体制向近代议会财政体制的转变.转变取决于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王室财政"体制的财政收入构成主体是国王的正常收入,而议会财政体制的则是议会税收收入.构成主体的转换以内战爆发为契机,集中发生于复辟时期.  相似文献   

4.
英格兰人为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而前往欧洲大陆游历的做法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之初、甚至更为遥远的时代。在中世纪,英格兰人除了因外交、军事和商业等原因而旅行外,还以朝圣者、骑士和学者等身份前往欧陆。近代之初,知识结构的变化、人文主义的影响、绅士教育重点的转变及国际外交实践的影响,催生了新型的教育旅行。到17世纪中叶,因英格兰社会上层的政治经济需求、绅士阶层提高自身素养的需要以及部分英格兰人对自身生活习性的反思,新的教育旅行(“大旅行”)开始得到认可和接受,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社会传统和习俗。  相似文献   

5.
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十四国西周时期婚姻材料可见,姬姓国分封后,基本上保持了与周王室较为一致的联姻传统。这既表明姬姓国联姻传统的延续,也体现出姬姓诸国对周王室的尊重与遵从,是周王朝政治统治策略的地域扩展。异姓诸侯多与姬姓国联姻,既与周王朝的笼络政策有关,也反映了异姓诸侯的生存之道,以婚姻图存。此外,材料中亦多见诸国与王朝卿士和世族联姻。除了双方利益所需,这实与周王朝统治策略有关:或为实现其笼络意图,或为达成其政治军事上的目的。与周边异姓国族联姻也是西周时期诸国政治联姻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联姻一方面是各国忠实履行蕃卫王室之责,稳固自身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周王朝怀柔政策的扩展和延伸,即周王朝通过诸侯来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在这些诸侯中,秦和楚联姻材料较少,似游离于中原之外,虽与材料不均衡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周王朝的统治策略与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已经表明,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地、阶段性地发展。就阶段性而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其古代《中世纪》跟近代(现代)社会之间,都是呈现出较大的差别或特点。然而,将其古代和中世纪相比,二者之间的社会差别或特点就要小得多,以致使其有人怀疑,从古代到中世纪,是否经历了一个由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扶桑”考证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祖先在上古时期到过美洲吗?如果说去过美洲,那么是何时到达的?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其端的呢?他们到了“扶桑”了吗?扶桑又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墨西哥,还是日本?很久以来,这些饶有兴味的问题吸引了全世界学者的关注,展开了长达二百余年的探讨。如今探讨得怎样了?我国学者对这些问题一向有些什么看法呢?  相似文献   

8.
从西班牙历史看"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界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族国家"是一种国家形式,同时也是近代以来形成的一种政治属性的民族,可称为"近代民族"。它与其他那些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属性的民族有明显区别,主要特征在于:其规模相当于一个主权国家,而不像自然属性的民族那样不是大于一个国家就是小于一个国家;其主权属于人民,而不能属于任何个人或其家族。它诞生的标志不是"国家统一"而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19世纪以前,国家统一之后所产生的往往是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国家,而不是民族国家,它们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西班牙国家统一后,立即通过海外征服和王室联姻等途径迅速膨胀成为一个超级庞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人成为它的"主体民族",但国家主权却属于来自外族的君主。它那时不是民族国家,而是封建王朝国家。直到19世纪初,随着反抗拿破仑占领的独立战争,西班牙的近代民族意识才被唤醒,才成为一个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9.
西欧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始现代化的进程?西欧的现代化为什么迅速地获得了成功?西欧为什么在近代引领了整个人类历史的潮流?这些问题的答案,最终需要到生活在西欧的"人"身上去寻找.因为,历史是人创造的,什么样的人创造什么样的历史.近代西欧,有些人有高度张扬的个性,有些人有严格的道德自律,有些人则两者兼而有之;还有一些人完全没有道德自律,一任贪婪的本性驱使自己去掠夺和压迫他人.这些人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资本主义的早期历史. 所有这些人都来自中世纪的西欧.那些严守着道德规范的人,身上明显地带着中世纪基督教的精神烙印;那些放纵欲望的人,身上明显地带着人文主义、市场经济对灵魂冲击的疤痕.因此,要了解近代西欧人,了解西欧人创造历史的秘密,我们就必须回到中世纪,看看基督教是怎样塑造他们祖先的灵魂的.国内著名的西欧中世纪史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刘城教授用她新近出版的专著,①带领我们走进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朝贡体制下的中外交往,以礼仪上的君臣尊卑关系为主要表征,与基于条约体制的近代西方外交有所不同。近代"外交"一词的起源与流通,是西方主导下东亚变局的直接产物,并与中朝关系的近代转型密切相关。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先秦特定语境下的"人臣无外交"作为后世对外关系的专用词语,在清代中朝两国汉文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而指出它与朝鲜事大理念的内在关联;二是近代"外交"一词出现之后,关于中朝关系及朝鲜与欧美关系的讨论,成为近代"外交"一词的一条重要流通渠道;三是近代"外交话语"的形成及其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朝贡体制下的中外交往,以礼仪上的君臣尊卑关系为主要表征,与基于条约体制的近代西方外交有所不同.近代“外交”一词的起源与流通,是西方主导下东亚变局的直接产物,并与中朝关系的近代转型密切相关.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先秦特定语境下的“人臣无外交”作为后世对外关系的专用词语,在清代中朝两国汉文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而指出它与朝鲜事大理念的内在关联;二是近代“外交”一词出现之后,关于中朝关系及朝鲜与欧美关系的讨论,成为近代“外交”一词的一条重要流通渠道;三是近代“外交话语”的形成及其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化外交的转型时期,以其独特和前瞻眼光来看待中外关系。其外交思想中的近代意识表现为对传统夷夏观的突破、对近代西方外交观念、外交礼仪的吸收、接纳,以及创办近代外交机制的努力等内容。郭嵩焘的近代外交意识,对晚清外交的近代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面对黑死病流行之后的人口危机,英格兰议会多次颁布劳工法令,试图限制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研究中世纪英格兰的劳工法令,对于了解当时英格兰王室应对危机的方式,进而理解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劳工法令的效果上,对法令本身缺乏足够研究。本文通过研究指出,中世纪英格兰劳工法令在颁布之初得到严格执行,并有效遏制了劳动力价格上涨。另外,在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劳工法令是英格兰王室政府协调利益集团关系和干预经济社会生活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离毕业只剩下短短两个多月的学习生活了,那么在仅有的时间内如何来帮助他们复习3A到6B那么多的知识呢?我们英语教师普遍所教班级多,课务较重而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是学生考出好成绩得关键。那么,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呢?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的美国观杨玉圣一中国不是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①。这形象地道出了古老的中国在近代新陈代谢历程中的特殊之点。鸦片战争使中国不由自主地被迫从闭关到开放。在近代世界历史的急剧行程中,西方的兴盛和东方的沉沦是引人注目、发人深省的两大...  相似文献   

16.
北洋军阀集团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殊现象。因此,它必然以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列强为其依靠,即它除了努力强化其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军事力量外,还需要借助于外国势力的支持。在外交上北洋军阀政府经历了由清朝排外主义、制夷主义到一战前的积极妥协和对外依赖思想、一战后争取主权平等主义的外交思想的变化。其特点首先体现在它的开放性,其次是北洋军阀政府及后来的各派系均与日本关系密切。在近代意义方面,北洋军阀政府的外交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完全职业意义的外交家,建立了一套执行国家对外政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世纪的西欧国家中,英国是最后一个接纳犹太人而又是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驱逐犹太人的国家,然而英国却建立了最为完善的犹太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英国犹太财政署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对这一机构的起源、人员构成、主要职能以及与王室和犹太人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世纪英国犹太人的状况。本文拟在此方面做些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古埃及“只娶不嫁”的外交婚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交婚姻通常指国家统治者间为特定的政治、军事等目的而采取的相互婚嫁行为。这种现象在古代世界比较普遍 ① 。从一开始古代埃及人在外交婚姻关系中就采取了一种较为特殊的立场 ,埃及只娶外邦的公主 ,而不把自己的公主外嫁 ,即“只娶不嫁”。西方学者指出 :古埃及人在外交婚姻关系中是“单方面的”② 。古代埃及历史上的外交婚姻事件最早可追溯到新王国时代③ ,由于在古王国、中王国时代 ,埃及比较封闭 ,对外交往相对较少 ,埃及与其他国家 (地区 )的联姻事件目前还没有发现。伴随着新王国统治者对亚洲地区的军事征服 ,埃及相对闭塞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李科玲 《沧桑》2014,(4):98-100
在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因素方面的转型是其最根本的表现。本文先介绍了中世纪晚期孕育的经济因素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围绕近代经济因素从城市向农村的渗透程度这条主线,探寻和分析中世纪晚期经济是如何向近代转型的。主要阐述了两条途径:一是城市经济关系深入农村;二是城市人口和资本向农村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上通行的外交礼仪,客人的位置应在主人的右侧,也就是说,当今世界以右为尊。那么,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因为在中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