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之洞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清末新政中,不论在文教、军事、工商以及政治等方面,张之洞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他在清末新政中最突出的成绩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在他的努力之下,废除了科举制度,并使中国的近代教育制度得以确立,使学校教育迅速得到发展,使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传播。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与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细珠 《安徽史学》2001,(4):32-36,27
军事教育体制改革是清末新政时期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极力主张废除传统的武科举制度,努力创办近代军事学堂教育体系,并积极派遣军事留学生和出国军事考察人员,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近代军事人才培养体制。这些举措为张之洞在湖北的新军建设提供了大量急需的近代军事人才,并因此而开启了晚清中国的军事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是晚清洋务派后期主要首领,二十世纪初力主推行“新政”的一位要员。张之洞在其政坛生涯中,虽未曾以外交为专务,但在疆吏职守内每每涉及外事,于此多有主见,特别是他的对日观点的演变以及仿效日本推行近代化的改革方案,是研究张之洞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谨从张之洞对口观点、策略的变化及其推行近代化方案的仿日色彩作些剖析,管窥蠡测,乞求批评教正。一、张之洞师日观的形成在近代,中日两国虽然共同遭受了列强的肆虐,面临相似的历史契机,却走出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日本1868年通过明治维新,自七十年代初开始踏上了“…  相似文献   

4.
《纵横》2011,(10):12-15
我的外祖父冯启钧,武昌首义前在湖北任巡警道。他是张之洞的亲信干将,直接参与了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事务。他在张的直接领导下主持湖北地方的警政,建立了整个地方行政管理系统以及秘密警察网络,与湖北革命党多有交锋。  相似文献   

5.
晚清重臣张之洞1889年调补湖广总督.1907年9月晋京人参军机.这18年间.除1894年、1902年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外。他一直驻节武昌。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民族矛盾日益加剧,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张之洞目睹清政府的日益衰落,为了“补天”.提出了著名的“中体西用”,并在湖北实现新政。但他万万没有料到,他的新政却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晚清重臣张之洞 ,一生跨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 ,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等具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他任湖广总督 1 8年 ,在武汉大力举办洋务新政 ,使武汉成为晚清中国三大洋务运动中心之一 ,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 ,从而使他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帅。研究张之洞 ,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方面 ,更是武汉早期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与武汉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 ,于 2 0 0 2年 9月 2日在武汉举办“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庚子事变后清廷宣布实行新政 ,要求内外臣工献计献策。在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倡导下 ,先有各省督抚联衔会奏的动议 ,后演变为由刘坤一领衔与张之洞一起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三折》由张之洞主稿 ,其主要思想来源仍是以《劝学篇》为中心的变法思想主张。《三折》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 ,同时 ,对于确立张之洞在新政过程中的角色与地位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是近代值得注意的军事思想家。他所主张的“中体西用”不仅是颇有影响的政治纲领,同时也是清末军事变革的一项基本原则。全面地分析和把握张之洞的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史学界虽已做出过有益的尝试,但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本文试图就张之洞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不仅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近代水泥工业的开创者之一。在《张文襄公全集》中有四份资料,显示了他和黄石水泥事业的密切关系,记录了这位中国近代工业先行者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以朝廷重臣和学界巨擘的双重身份活跃在晚清的政治舞台将近40余年。张之洞的一生,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极其深远,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兴学育才、中体西用和留学教育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前的20年间,山西政坛上,曾有不少的封疆大吏如同过眼云烟,匆忙而过,没有留下多少令人回味的东西。然而有两位人物在山西的近代历史上却值得浓墨重彩的记一笔,他们是初入政坛的张之洞和在山西任职时间最长的胡聘之。尽管他们不是山西籍人,但对近代山西社会发展却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张之洞赴任山西巡抚之前,以赐进士及第,入仕翰林院编修。他与张佩纶等人评论时政,弹劾庸官,以敢言直谏的“清流派”著称。在近代史上张之洞是地位仅次于李鸿章的当权人物,洋务派的…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以湖北武汉为经邦济世、推行“洋务新政”的舞台。为武汉的早期现代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归纳起来,张之洞在武汉地区的现代化(也有学者称近代化)建设业绩主要有如下诸端: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历史发展进程中,张之洞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在清末内外交困的时局下,先后扮演了清流健将、洋务殿军、新政主角等角色,在晚清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张之洞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内外交困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张之洞处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关口,铸造了其矛盾复杂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清政府主导的近代化运动主要是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在这两场运动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电报业的近代化。郑观应是我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启蒙高潮的引领者,他的思想学说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思想"富矿",他对我国近代化各项事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近代电报业中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不曾少受清流派攻讦。张之洞曾为清流派重量级人物,后来督鄂,则锐行新政,俨然又成洋务派首领——却轮到自己身受讥弹了。光绪二十一年八月(1895年10月),有人上奏张之洞湖北铁政局筹划两大弊端,“经营数年,未见明效”。张之洞急忙回奏约两千言,缕陈种种艰难,惶恐之情不难窥见。  相似文献   

16.
陶易 《文史天地》2013,(6):53-55
张之洞这种"耍大牌"的性格人尽皆知,得罪了不少人。但在皇帝面前,他却毕恭毕敬,决不敢有丝毫大意,可见他的傲慢乖僻是有选择性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南皮张之洞是一位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他的科举与仕途,一路顺风顺水,自15岁中解元,26岁点探花,然后入翰林,放学政,擢巡抚,升总督,屡任封疆,敭厉中外。晚岁又入内阁,掌军机,受顾命,卒谥  相似文献   

17.
高金辰 《神州》2020,(6):200-200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时人尊呼“张香帅”。直隶南皮人。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工业方面,他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民用企业;政治方面,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一批新式学堂。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1837~1909年),直隶南皮人,字孝达,号香涛,中年以后自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年则号抱冰老人.他举咸丰壬子乡试第一、同治癸亥一甲第三进士及第,其后抚晋督粤,二权两江,三督湖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受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宣统元年(1909年)死后谥襄,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晚清实行“洋务运动”和“新政”的地方实力派大员。  相似文献   

19.
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督鄂18年间,力主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由此湖北人才鼎盛、财赋称饶。成为当时中国洋务新政后期的中心地区。张之洞之后的最后三任湖广总督政绩却是乏善可陈,与张相比可谓差之千里。他们的共同点是:治政安民无德少能,镇压革命不遗余力,维护清廷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20.
湖北是声色壮丽的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舞台。这里曾经是林则徐义无反顾地推行禁烟运动的起始处,太平军与湘军反复较量的“四战之地”,洋务派后期巨率张之洞实施“新政”的基点,自立军起义并惨遭屠戮的所在……。当人们历数湖北近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时,都不会忘记,20世纪初叶,反清革命运动曾在这个省份风起云涌,省垣武昌爆发过结束中国两千余年专制帝制的新军起义,将以孙中山为旗帜的奋斗多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推向高峰。武昌首义作为辛亥革命的一个关键环节彪炳青史,它从酝酿、爆发、扩展到失败的历程,相当充分地显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