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为伏羲、炎帝、黄帝、尧帝、舜帝。现三皇之陵已荡然无存,而五帝古陵却保存完好。 伏羲陵,又叫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5公里处。现存帝陵占地面积500余亩,伏羲陵高20米,周长150米,帝陵前巨碑上镌有“太昊伏羲之墓”6个大字。 炎帝陵,又称天子坑,位于湖南 县城西南15公里。明万历48年(1620年),吴道南所撰碑记云,宋太祖登极,遍访古陵不得,忽梦一神指点,才于茶乡(今 县)觅见帝陵。陵前原有规模宏大的祠坊建筑.现仅存“天使行馆遗址”、炎帝采洗草药的“洗药池”、“…  相似文献   

2.
刘备墓,史称“惠陵”(图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武侯祠里一重要古迹,位于祠内诸葛亮殿西侧。现存墓茔封土高20米,周长180米,陵墓占地约三亩。墓上绿草离离,陵边柏树森森,有砖墙绕陵一圈。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一通(图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另有康熙七年(1668年)石刻“汉昭烈之陵”横额一  相似文献   

3.
五代时后周皇陵在河南省新郑县城北约十八公里郭店附近。现存陵墓四座,即嵩陵、庆陵、顺陵和懿陵,一九六三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陵,后周太祖郭威墓,在郭店南约一公里的周庄村,冢高约19米,周长约103米。庆陵后周世宗柴荣墓,在郭店北约半公里的陵上村西,冢高约20米,周长约105米。顺陵,后周  相似文献   

4.
六大名陵     
后周皇陵 位于新郑市城北18公里郭店村共有四个陵墓:嵩陵、庆陵、顺陵、懿陵。嵩陵是郭威墓,在郭店西南。据史书记载,郭威临终时曾瞩柴荣,陵墓多求俭朴,不用石柱、石人、石兽,不修下宫。此说与现状相符。现土冢完整,原有石碑已毁。庆陵是柴荣墓,在郭店西北二里许。墓前有石碑40余通。顺陵是柴荣之子宗训之墓,庆陵东北约半里。懿墓是世宗柴荣皇后符氏墓,距庆陵约数10米。 黄帝陵 位于灵宝县阳平镇北5公里的黄帝岭上。陵高5米多。史载:黄帝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相传鼎盛之日,黄帝骑龙升天,遗靴于此,故此陵又称葬靴冢。 太昊陵 位于淮阳县城北1.5公里处。淮阳古为陈国,传为伏羲之都。整个陵域占地五百余亩,分内外两城。以陵墓为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午朝门、玉带桥、道仪门、先天门、太极  相似文献   

5.
金山  梁定龙 《大众考古》2023,(10):68-75
<正>西汉早期江都国第一代王刘非的陵墓,位于江苏盱眙马坝镇东约6公里、秦汉东阳城遗址北约1公里的大云山顶部。江都王陵平面呈正方形,陵墙边长约490米,东部地面尚存部分陵墙。刘非所葬的主墓M1是两汉时期典型的竖穴岩坑木椁墓,平面呈“中”字形,坐北朝南,位于陵园的南部偏东,汉亡后历经多次揭顶式盗扰,墓室主体损毁严重。  相似文献   

6.
《四川文物》2001,(2):71-73
孟知祥墓,史称“和陵”,是五代时后蜀皇帝孟知祥与其妻福庆长公主的合葬陵墓,陵墓位于成都市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占地约33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7.
1982年4月初,位于重庆江北上横街的重庆织布厂,在扩建厂房工程中,挖出古墓一座,经清理研究证实此墓为元末农民起义军著名领导人明玉珍之墓(即《玄宫之碑》所指的睿陵)。墓内出土了一批重要的珍贵文物,其中堪称国宝的文物,就是“玄宫之碑”。现将该碑发现经过、形制和历史意义,以及尚待研究的问题,简述于后,供有关学者研究与参考。一、碑的发现及其形制“玄宫”又名“玄堂”,原本古代帝王居住的宫室,唐宋以后,谓帝王死后的地下宫殿,至明代则专称帝王陵墓中的圹室  相似文献   

8.
侯卫东  王瑾  贺林 《文博》2005,(4):42-43
汉景帝阳陵位于今咸阳市东26公里的渭水北岸塬地上,“罗经石”遗址位于汉阳陵陵园的核心部位,即处在景色帝陵陵墓和皇后陵陵墓中间的南端(汉景帝陵墓封土东南约300米处),三者之间呈三角之势。“罗经石”遗址平面基本呈正方形,东西257.5米、南北259米。主要由外围壕沟、围墙、四面门址、门址旁的水井、四角配方(曲尺形建  相似文献   

9.
王建墓保坎的修复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建墓,自建国以米,党和政府曾前后五次拨款维修。1983年,在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成都市王建墓文物管理所对王建墓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保坎维修工程。(图一,二) 我国目前已经发掘了的五代时期的帝王陵墓共有三处,即成都的前蜀王建墓和后蜀孟知祥墓,以及南京的南唐二陵。以上几座五代时帝王墓(除王建墓外)都是依山而筑,而王建墓则是建筑在地表之上,平地起券,券顶上加盖石板,然后由人工垒封土呈圆形的墓。冯汉骥先生《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说:“陵台现高约15米,直径约80米,圆形,  相似文献   

10.
辽庆陵相关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以北约15公里的大兴安岭中,瓦尔漫哈山(辽之庆云山,蒙古语也称瓦林乌拉,意即有砖瓦之沙丘)东西横亘,山南坡间距约2千米东西排列3座陵墓,此即辽庆陵。辽庆陵是圣宗耶律隆绪(仁德皇后、钦爱皇后合葬)永庆陵(1031年)  相似文献   

11.
邓艾墓位于距剑阁县城北10公里的北庙乡孤玉山南麓,其墓外表系高2.6米,长宽各7.4米的土堆,边缘用块石垒砌。土堆下是青石修造的石墓,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墓道已垮塌不清。由墓道入内,有并列二石室,各长3米,宽1.4米,高1.8米,两室间隔3米。墓前有一石碑,碑高3.3米,宽1米,其上阴刻国民党第十四行署专员林维干书“魏大将军邓艾之墓”八个大字,并  相似文献   

12.
唐恭陵哀皇后墓部分出土文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哀皇后墓位于唐恭陵陵园内主灵台东北部。“恭陵”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南缑氏镇滹沱岭上(图一)。  相似文献   

13.
王干青烈士墓座落在绵竹县城关南郊的精忠观旁。烈士墓坐西向东,封土高2.5米,墓呈圆形,墓径6.2米,墓有碑,碑高1.80米,宽0.93米,厚0.12米。碑阳为绵竹县教育界人士邓清澜先生所写楷书“王烈士干青墓”(见图),碑阴为邓清澜先生撰并书写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14.
文同是北宋诗画大师。故墓在“文革”中被捣毁。盐亭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5月拔款重建,现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文同墓建在盐亭县永太乡镇北面北桥山下,在故墓址上,新建为圆形大墓,直径6米,高2米,周围系条石砌成,墓前呈品字形立有三座石碑,中间主碑镌有高文书“故宋文同墓”几个苍劲有力大字,左右两碑分别刻建墓经过和文同生平事略。碑前7米处砌有26米宽的石梯六级,梯下是大型月台  相似文献   

15.
王学理 《文博》2012,(4):11-18
咸阳原上的毕陌陵区,是秦都咸阳早期城市规划中的一处秦王陵墓区。《史记》载明葬有秦惠文王与武王,但自宋代以来混称为周文王与周武王陵。虽经历史代学者辨正,特别是近年在这一地域探测出几座秦陵墓以来,对墓主的定位分歧更大。本文考证的结果是:Ⅱ号陵园为"公陵",葬秦惠文王;Ⅳ号陵园为"永陵",葬秦武王;Ⅰ号陵园葬孝文王公子子傒,Ⅲ号是陪葬墓。这里没有秦献公父子之墓,汉平帝的王皇后陵也绝不是"秦孝文王的寿陵"。  相似文献   

16.
唐恭陵调查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堰师县缑氏公社滹沱村村南景山上,有唐高宗太子李宏(《新唐书》作弘,今从碑文作宏——下同)墓,俗称"太子冢"。按《新唐书·列传第六》及墓前高宗所撰《唐孝敬皇帝睿德纪》碑文,均称李宏为"孝敬皇帝";其墓虽为太子墓,而陵墓规制"尽用天子礼",墓号"恭陵"。因此,在唐王朝十八陵之外,尚应有此一陵待记。 1963年恭陵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有关陵墓规制及陵前石刻未见公开报道,因此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83年,河南省洛阳地市区划进行调整,原属洛阳地区之偃师、孟津、新安三县划归洛阳市。11月下旬,洛阳市文化局、洛阳市文物管理处等单位对三县文物现状进行了调查,偃师的恭陵是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之一。现就恭陵调查所及,记述如次。  相似文献   

17.
珍陵,是大武艺的陵墓。或许由于大武艺病卒和贞惠公主诞生同为一年,所以碑文上才有了“陪葬于珍陵之西原”一语。根据六顶山墓群两个墓区的地理形势、大型石室墓发展序列、墓葬的分布状况、墓中出土文物的多寡以及埋葬中的特殊现象等综合分析,Ⅱ墓区的206号墓即是珍陵。虽然其规模与唐朝的皇陵相差甚远,但这就是渤海早期的王陵,它是受建国初期其社会形态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雷克昌 《文史博览》2005,(12):61-61
嘉禾县古称禾仓堡,是传说中“天雨粟”之处,神农最初教民耕种并建有粮仓的地方。据《嘉禾县学记》载:“嘉禾,故禾仓也。炎帝之世,天降嘉谷,神农拾之以教耕种,于其地为禾仓。后以置县.徇其实臼嘉禾县。”城西郊九老峰麓有个山洞叫“丙穴”.洞外有良田一片,洞中有洞叫“皇帝楼”,即为炎帝栖身处。传说炎帝在禾仓堡(即今嘉禾县)发现嘉禾。白天外出教耕,夜晚回皇帝楼休憩。洞中还有鸡埘、猪圈、犬穴.说明神农在这里驯养过家畜。五行中丙属火,炎帝以火德王,洞名“丙穴”是专为纪念炎帝而得名。  相似文献   

19.
西汉梁国王陵墓群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北三十余公里的芒砀群山上,是一处分布非常集中的西汉梁国王室家族墓地,陵墓多数为“依山为陵,穿石为藏”的崖洞墓,也有少数用条石筑成的石室墓,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墓地考古取得重大收获,出土一大批珍贵文物,曾两次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起国内考古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乾陵     
乾陵是陕西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它位于乾县县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约八十公里,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皇帝的合葬陵。在陵的东、南面有其主要家族、僚臣的陪葬墓,共十七座。周围有八十里,占地面积约三十余万亩。一、陵园陵园修建于公元684年(即唐高宗死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