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8月10日,11户32名鄂温克猎民作为敖鲁古雅乡生态搬迁的首批移民,牵着驯鹿走下大山,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2.
杨阳 《神州》2014,(11):282-282
本文归纳了学术界不同着眼点下的国内生态移民模式,并提出了作者关于生态移民模式的划分方式,进而归纳出国内生态移民模式对宁夏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三江源生态移民权利保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军 《攀登》2006,25(3):124-126
保障生态移民的合法权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青海的需要。作为生态移民,除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外,还应享有因迁移而派生的补偿权、居住权、发展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申诉救济权、再教育权、社会保障权、习惯权等权益。为了保证生态移民的各项权利落到实处,就要将移民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积极探索新时期移民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三江源生态移民生存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桂霞 《攀登》2011,30(6):7-14
生存环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站在民族发展进步的视阈,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无疑是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各民族,特别是藏民族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项,它对千百年沿袭下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工程实施以来,各级政府按照“实现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农牧民达到小康生活”三大目标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面临的困难也相当大。本文根据笔者的调研,就三江源生态移民生存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其解决的思路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生态移民工程是将原来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人口迁移到相对适宜生存的地方,首要目的就在于降低迁出地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是当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时被迫实行的扶贫迁移策略。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产生文化变迁。只有适应文化变迁的文化才能生存下来,文化的变迁导致了文化的适应。文化适应的结果是文化变迁。生态移民对民族原有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新旧文化因为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冲撞、重组、融合形成一种适应新环境的新的文化体系。文化在变迁适应中不断的创新发展。本文就粗略的探讨一下因为生态移民环境改变后文化的变迁与适应。  相似文献   

6.
《攀登》2016,(2)
本课题立足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群体社会结构变迁的实际,结合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群体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目前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群体现状、成效,着重从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群体在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下进行稳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区域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因素及健康稳定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娟 《攀登》2005,24(12):123-125
为有效恢复和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2003年底,青海省史无前例的生态移民工程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拉开帷幕。果洛州属码多县扎陵湖乡和码沁县昌麻河乡是首批启动移民工程的试点地区。目前,移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成为群众和政府都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关乎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补偿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这些探讨,可为三江源区的生态补偿与政策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娟 《攀登》2005,24(Z1):123-125
为有效恢复和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2003年底,青海省史无前例的生态移民工程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扛开帷幕.果洛州属玛多县扎陵湖乡和玛沁县昌麻河乡是首批启动移民工程的试点地区.目前,移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成为群众和政府都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关乎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汉宇 《丝绸之路》2013,(22):54-55
基于民族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民族贫困地区的生态移民应以人为本进行。生态移民的社区文化变迁表现出社会关系的断裂、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宗教文化的衰退,生态移民的社区文化问题表现出文化休克、文化冲突和文化同化;生态移民的社区文化重建应完善移民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社区移民的文化自主性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移民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11.
费晟  毕以迪 《历史研究》2020,(1):191-208
环境史学界习惯将近代南太平洋地区生态与文化的变化解释为创造"新欧洲"的结果,其主要叙事线索为西方殖民主义与本土经验的互动。然而,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也建立并维持了紧密联系。在以海上贸易为基础的交通网络建立后,华人移民劳工和其后兴起的华人资本都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南太平洋地区农牧矿复合生态的形成。近代华人对南太平洋地区生态及文化的影响经历了由海及陆、由间接到直接、由劳动密集到资本密集的扩大过程。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因素在近代全球生态重塑中的重要影响,更启示学界应该深入发掘中国在全球化尤其是太平洋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历史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生态移民项目在阿拉善右旗实施多年,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和加强民族团结等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于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后阿拉善右旗整体移民效果的观察,研究在生态移民背景下各要素变化和移民主体度移民效益的评估,以期找到更合理方式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回迁愿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彩霞 《攀登》2010,29(6):101-106
本文通过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和回迁愿望的研究,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适应程度不高、回迁愿望不高这一悖论,分析了形成原因,提出了提高移民社会适应程度、降低回迁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17,(1)
近年来,以三江源为重点的青海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在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随着生态环保与资源开发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生态保护区移民的后续产业发展又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5.
桑才让  冯永香 《攀登》2012,(6):61-68
如何发展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是目前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条件,探讨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选择和区域发展重点以及发展模式,提出了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魏向前 《攀登》2014,33(5):102-107
随着国家连片集中特困区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扶贫工作与生态建设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而来的生态移民区社会治理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从目前看,必须要放宽眼界、科学规划、统筹考虑,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晓  刘小鹏  王鹏  孔福星 《人文地理》2018,33(5):106-113
生态移民过程是各种空间要素在迁入区地域范围内重新组合与再结构化过程。理论上,这种区域空间重构过程客观存在空间冲突及生态风险。旱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系统开展该类型区生态移民空间冲突的生态风险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为空间冲突生态风险突发危机状态下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调控科学方案。本文以宁夏红寺堡生态扶贫移民安置区为例,采用该区域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五期遥感影像,通过构建空间冲突模型,测算空间冲突水平,探测了空间冲突的生态风险及其主导因素与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在1995-2015年生态移民大规模集中安置过程中,红寺堡区生态移民空间冲突指数均值呈前高后低的特点,分别为0.617、0.625、0.454、0.476和0.459,属可控范围,生态风险程度较低,其中稳定可控区的面积比例增加2.1倍。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冲突水平差异较大,其中的水域、林地、耕地、草地的空间冲突程度较低,而未利用地、沙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冲突程度相对较高。地理探测显示,该地区的景观脆弱度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指数、斑块凝聚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和斑块密度指数是影响区域空间冲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桑才让 《攀登》2011,30(6):15-20
文化适应性是移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江源生态移民文化不适应的客观必然性以及表现,提出了文化适应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价值测算与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区在我国乃至世界占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随着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作为该项目十大工程之一的生态移民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在推进生态移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理清并建立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价值测算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