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述林  王开来 《百年潮》2023,(11):54-63
<正>1980年我从基层单位调入重庆市计划委员会,从事国民经济管理工作。当时正值全国三线建设结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三线建设存在的问题陆续暴露出来。1983年底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成立,揭开了全国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序幕。重庆是三线调整改造重点地区,20世纪90年代我是市计委分管国民经济规划和工业的副主任,分管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工作。因此,对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和调整改造情况有些了解,下面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2012年5月6日,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的首届三线建设史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原国家计委三线调整改造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漳州师范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几十位三线建设亲历者、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提交了论文。原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委书记王昌法和原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局长王志洪等做了回顾发言。会议围绕三线建设战略及上海皖南小三线建设的历史动因、过程、区域性差异、历史  相似文献   

3.
小三线建设是以一线城市的工厂内迁方式展开的,工人和家属随厂内迁成为了小三线建设的重要部分。上海皖南小三线建设中七万余职工和家属经历了从城市被动员到山区,再从山区回调到城市的流转过程,形成这一时期特殊的人口迁移流。其中人口迁移与小三线建设工厂的转折兴衰密切相连,移民成为了观察小三线发展演变的一个切入口。研究认为,单纯依靠行政动员而牺牲经济利益的做法,使得小三线移民无法持久,尽管上海小三线职工和家属在皖南落地20余载,但却始终未能在当地生根。  相似文献   

4.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几十年来,三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系统研究这些成就和经验,对于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丰富、弘扬、传承党的精神谱系,深入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保护和利用三线工业遗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三线建设史研究者应在翔实的资料基础上,切实推进三线建设史研究,编写三线历史,讲好中国故事,继承和发扬“三线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福建小三线建设是国家小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军事上长期处于战备状态,与其他省份小三线相比,在企业布局上有其特殊性。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可分为军工和民用两类,其中军工企业是福建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在建设方式上,军工企业以新建、迁建为主,民用企业以迁建为主。基于福建地形地貌、工业基础以及当时的政治和军事等因素,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呈集中分布于闽西北地区、以南平和三明两市为核心、以交通便利和自然资源丰富为导向、沿河谷分布等特征。小三线建设改善了福建经济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充实了经济门类,推动了经济发展,在福建经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福建经济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袁诗敏 《纵横》2014,(1):50-52
1964年我国开展的三线建设,至今仍深深嵌在中国人尤其是老一辈人的记忆中。新时期以来,虽然报刊和书籍上陆续记录了一些历史过程,但对于其总体内容以及后来艰巨的调迁任务,却鲜有记载。笔者自2000年后有幸分管四川的三线企业调整和搬迁工作,找到了许多相关资料,特整理成文,以揭开中国三线建设那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7.
皖南上海小三线职工的民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小三线分布于皖南和浙西数百公里的山区,从1965年兴建到1988年移交结束,前后历时24年,人数最多时达到7.2万余人。小三线作为上海的后方基地和经济"飞地",自成一个社会体系。如何保障数万人的日常生活,解决他们面临的婚姻、户口、医疗、教育等问题,是小三线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也关涉到沪皖两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各项政策与协调。民生问题是研究小三线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政策时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在中国三线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三线地区是针对一。二线地区而言。一线指沿海地区,二线指中部地区,三线地区包括两部分:一是云、贵、川及湘西、鄂西地区的西南三线;一是陕、甘、宁、青4省区及豫西、晋西地区的西北三线。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区的腹地为小三线。三线建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我国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它历经3个五年计划,共耗资2050多亿元和几百万人力,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  相似文献   

9.
上海小三线系上海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于安徽南部山区的一个以军工生产为主的综合性后方工业基地,它是上海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冷战背景下中共中央采取的重大应对举措之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1965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战备工作的指示精神,上海开始着手在安徽南部建设后方小三线,到1984年决定将后方小三线无偿移交给安徽省,1988年完成移交工作。上海小三线建设历经24年,先后在皖南的徽州、安庆和宣城三个专区和浙江临安等13个县(市)境内建成81个全民所有制独立单位。上海市对此基地先后共投资6.4亿元,拥有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57000余人,职工家属16000余人,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1500人。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正在进行上海小三线建设研究。此次公布的口述史文章,即此次活动的部分成果。在采访和选编过程中,上海大学历史系霍亚平、崔海霞,李婷、吴静和顾雅俊等同学提供了协助。采访后期还得到上海大学历史系吴胡、张思宇、徐子鸣和黄婉清同学的帮助。本研究得到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3ED097)以及上海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金的资助。在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10.
山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西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进行了长时期的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三线建设在当时虽然是从战备出发的,但对山西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起了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回顾和总结三线建设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于加快山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1964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作出了建设三线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后作出的决策,其直接原因和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国家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渡时期是新型企业劳动关系的形成时期。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国家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的政策措施各具特色。根据改造社会的需要,政府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入手,把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逐步改造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关系,同时以劳动管理制度的改革为中心实现了国营企业劳动关系的转换。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国家调节劳资关系的政策措施是正确的,建立新型劳动管理制度的努力也有合理的成分,主要的失误在于对国营企业发生劳动纠纷的认识有偏差,在加强制度建设上有明显的疏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政府宏观规划与地方城市化的关系人手,总结了"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陕西城市化的经验教训,为西部大开发中的陕西城市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Between the 1960s and 1980s, political crises in the Third World became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action in Western European societies. The Sandinista revolution in Nicaragua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instigators of transnational activism. All over Western Europe, locally organised committees staged public actions, collected funds and educated their societies about the plight of this Central American nation, whose Marxist government faced strong international opposition from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domestic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urbulence.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ird World solidarity activism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ssessing the active role of the Sandinista Liberation Front (FSLN) i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ctivism in Western Europe. It argues that FSLN diplomacy – initially by exiles and later by official diplomats – initiated the creation of transnational networks, driven by the quest for international support. They fuelled activism by providing activists with fresh information, contacts and avenues for action, but also cemented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between activists and stimulated a ‘Europeanisation’ of local activism.  相似文献   

14.
张卫东 《攀登》2010,29(3):81-84
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个迫切的任务是必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近几年,德令哈市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激活了融资市场,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应对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新路子,促进了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进而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化与旅游化的关系演变与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凤  张朝枝 《人文地理》2019,34(3):154-160
遗产化与旅游化已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动,历时性地理解两者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化与旅游化发生的时空背景基本相同,但关键施动主体与客体不同,形成二者关系演变的基础;地方先后经历了“旅游化启蒙遗产化、遗产化与旅游化相互促进、旅游化阻碍遗产化、遗产化加快旅游化”四个阶段;其中,“摄影师”、“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大众传媒”、“社区居民与旅游企业及外来商人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问题、地方贫困”、“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等关键行动者分别依次发挥了主要作用,影响着二者关系的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16.
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是经济地理学的经典议题。目前直接将区位条件与关系网络衔接起来分析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过程的研究较为少见。本文基于关系视角和中国情境,构建了关系连通、区位耦合、博弈谈判三位一体的模型,提出了一种对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过程化的理解方法。文章以案例研究方法,对企业家赴甘肃省和浙江省开发区投资考察过程进行了参与式观察与访谈。研究发现,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遵循关系连通—区位耦合—博弈谈判的过程。第一,企业与投资地关系连通是企业到当地投资的前提,而结构洞有利于企业与投资地关系形成。第二,企业与投资地区位耦合是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必经过程。第三,企业与投资地政府博弈谈判是企业投资的重要过程,且必须达成两厢情愿企业才可能在当地投资。在中国情境中,本文的理论模型具有现实代表性。本文的创新之处是结合中国情境,运用关系视角,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过程进行了理论重构。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和三线建设时期,技术创新体系再次陷入混乱。但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技术的信心和决心依旧。在已有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中国的国防尖端技术和其他重大技术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整体工业技术的改进或创新趋于停滞。这种技术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既是技术创新体系混乱、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中断、可借以发展为新技术的技术源过于陈旧的结果,也和当时实行的与国家资源状况不相适应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开发建设攀枝花战略决策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建设攀枝花是 2 0世纪 60年代中共中央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决策。论述三线建设和攀枝花开发建设的论著颇丰 ,但大多著述主要是从建立战略后方基地这一角度来认识中央的战略决策 ,本文则从经济决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作者从开发建设攀枝花的时机、攀钢建厂地点的选择、管理体制的形成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共中央开发建设攀枝花是一个创新的决策、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South African political refugees first began arriving in Swaziland in significant numbers in the late 1950s. In the mid-1960s the ANC tried to recruit these refugees to engage in operational activities but with little success. After Swazi independence in 1968 the kingdom's rulers were too scared of South African retaliation to provide active support for the ANC's armed struggle. Meanwhile ANC members in Swaziland were cut off from ANC structures in central Africa because the kingdom was landlocked between white-ruled South Africa and Mozambique. This changed following the army coup in Lisbon in 1974 which led to Mozambican independence. Mozambique's provisional government allowed the ANC access to Swaziland. The ANC sent Thabo Mbeki to try and establish links with activists in South Africa, but whilst he made some progress, this was reversed by police countermeasures early in 1976. A rump of activists left behind after Mbeki's expulsion led ANC efforts to handle the exodus of youths into Swaziland after the June 1976 Soweto uprising. In the late 1970s Swaziland formed part of what the ANC referred to as the ‘Eastern Front’ of its liberation struggle. In trying to stop ANC infiltrations South Africa made use of an extensive network of highly-placed agents in the Swazi establishment. However this collaboration proved ineffective in stopping the ANC because, even if it wished to, Swaziland lacked the resources to prevent its territory being used, whilst there were also many prominent Swazis, including King Sobhuza II, whose sympathies lay with the ANC. By the end of the 1970s ANC activity in Swaziland had grown to such a scale that it began to unnerve the Swazi authorities. This set the stage for the closing of the ‘Eastern Front’ in the early 1980s.  相似文献   

20.
冯建辉 《攀登》2010,29(3):70-74
当代中国政府正面临着由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现代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这需要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予以学理性关注。社会层级结构理论是把握马克思哲学本性而面向中国问题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新范式,"权力至上"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对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具有深刻影响。因此,需要从改造深层社会结构入手,逐步改造传统社会层级结构,把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社会层级结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服务型政府和公民社会所构成的三维制约的社会结构,以推进当代中国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