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议制在中国的厄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行于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政体,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也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最主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它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原则是三权分立,组织形式是设立国会,其职能由宪法作保证。根据这种制度,在国民普遍选举的基础上产生代表民意的代议士(议员),组成拥有国家最高权利的代议机关——国会。国会具有立法和组织内阁监督政府的职能,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则对国会负责。代议制在限制行政机关权力过分庞大,防止野心家专制独裁,调节资产阶级各派系之间的关系,维护资产阶级的根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晚清国粹思潮与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相结合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始终不渝地实践着五权宪法,这种实践虽然在小范围内部分地取得了成效,但作为一种完整的整体构想却始终未获成功。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提出及其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变革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国家观是西方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对官僚机构的认识入手,阐述了国家的起源与本质、国家存在的合理性、国家政体和国家权力等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会契约论作为西方的一种国家学说,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对霍布斯和卢梭这两位社会契约论的典型代表的相关理论进行比较,得出他们在哲学基础、对自然状态的描述等方面有较明显差异。通过探讨二者在契约理论上的差异,大致总结出两位思想家对西方政治实践以及政治理论发展的不同影响,最后探讨两者对西方现代民族国家具体模式的构建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空间、权力与领域:领域的政治地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空间的社会转向,权力-空间研究已成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重要议题,国内也陆续出现了空间政治的相关讨论。本文通过梳理中西方人文地理学领域研究的相关成果,力图建立以领域为基础的权力-空间分析框架,并将其运用于当下中国的空间政治问题解读。领域是权力赋值于空间的产物,是解读现实世界权力-空间关系的重要视角,也是当代政治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分支学科的主要概念。地理学对领域概念的运用从生态视角到社会视角、从国家尺度到多维尺度,体现了领域研究的日渐深入与系统化。本文在综合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领域化、去领域化和再领域化的权力-空间分析框架,并期冀其成为进一步相关实证研究的指引。  相似文献   

6.
吕文增 《神州》2014,(8):196-197
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共同规则的制定,宪法则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规范。西方国家的立宪进程深刻影响了宪法理念的演进,民主、法治、人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等的这些西方宪法理念植根于西方社会,这些理念的产生和实践绝非朝夕可成。中国自清末以来,颁布了诸多的宪法和宪法草案,但西方那套宪法理念和精神却未在中国生根发芽,中国也未走上宪政之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性与西方是截然不同的,移植西方的那套宪政规则绝不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7.
赵晓华 《神州》2012,(15):82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是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下产生的,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具备明显的西方文化传统和特点。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内容和方式上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我们研究其教育实质,丰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福柯提出的生命政治内涵得到不断发展,近年来对人文地理特别是政治地理的研究起重要推动作用。生命政治为政治地理学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探讨地理实践中以生命为对象的权力的运行机制,能够更好的解释在地理实践中权力与人的互动关系。本文首先概述了生命政治一词的来源及涵义,并梳理出由真理的权力、治理技术与主体化构成的权力运行框架;进而从生命与权力的不同关系出发,归纳出生命政治的三个分析视角:对生命的照料、对人口生产力的提升以及对赤裸生命的排除;并基于此提出了生命政治在人文地理学中的三个应用主题,分别是人口安全与可计算空间、人口规训与生产空间以及人口排斥与例外空间;最后,从全球和跨国、全国和次国家三个尺度,分别提出生命政治理论在我国政治地理领域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9.
朱君杙 《世界历史》2023,(3):137-151+175-176
《库莱讷敕令》是西法兰克王国建立初期颁布的一道重要法令,该敕令颁布于西法兰克王国建立初期叛乱迭起的历史背景下,它的颁布有明确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义务,增强统治集团凝聚力以巩固新建王国的目的。《库莱讷敕令》所强调的君臣一体理念建立在法兰克人“君臣协治”的政治文化传统基础之上,该传统自法兰克王国立国之初即已实行,并非秃头查理时代独创。而且,这一政治传统被部分西方学者赋以“共识政治”的理论名称并予以学术化的阐释。该理论以“君权神授”论作为理论基础,强调王权与教俗贵族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之上建构一种“一体化”的和谐状态,以此维系王权在政治格局中的中心作用。《库莱讷敕令》竭力呈现此种理念,在颁布之初起到了黏合统治阶层并使之“一体化”的作用,但在秃头查理崩逝后,因王位继承危机导致王权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状态不复存在,《库莱讷敕令》所蕴含的“君臣协治”且平衡一体的原则无法延续,其凝聚封建国家的作用亦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0.
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充分意识到托马斯·霍布斯的政治理论在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霍布斯的国家理论和自由理论,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两大概念——"国家"和"自由"——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斯金纳认为,霍布斯在阐述他的国家理论时,把国家的权威与国家行为主体的权威明确区别开来,这一论断使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趋向成熟,并得以延续至今。霍布斯把臣民的自由称为法律的沉默,自由只取决于法律的数量,而与国家的政治体制没有任何关联。在斯金纳看来,霍布斯的这种自由理论显然是一种消极自由概念,这种消极自由概念在当代的政治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引咎辞职是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是体现民主和宪政原则的一项重要安排。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引咎辞职是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在我国,引咎辞职则因缺乏浓厚的以责任意识、民主观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及成熟的相关配套因素而呈现为阶段性的制度化、成文化,以期通过阶段性的制度化使其向不成文的规定过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统在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伴随着的是总统权力的扩张。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是多方面的,了解其扩张原因,对我们了解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3.
引咎辞职是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是体现民主和宪政原则的一项重要安排。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引咎辞职是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在我国,引咎辞职则因缺乏浓厚的以责任意识、民主观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及成熟的相关配套因素而呈现为阶段性的制度化、成文化,以期通过阶段性的制度化使其向不成文的规定过渡。  相似文献   

14.
引咎辞职是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是体现民主和宪政原则的一项重要安排。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引咎辞职是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在我国,引咎辞职则因缺乏浓厚的以责任意识、民主观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及成熟的相关配套因素而呈现为阶段性的制度化、成文化,以期通过阶段性的制度化使其向不成文的规定过渡。  相似文献   

15.
郭辉 《安徽史学》2013,(1):56-63
现代国家仪式作为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政权合法性建构的重要工具和措施,有其产生背景与契机,中国传统礼仪、节日文化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本土资源,而随着近代中国逐步开放,西方现代仪式知识的传入及传播为现代国家仪式产生提供域外资源。民国成立为现代国家仪式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利用国家仪式操演,昭示新民族国家、新政府成立,并提供正统与道统支持,构建"革命"与"共和"作为民国"新传统",为新政权提供合法性支持。国家仪式及其政治文化,从传递社会记忆、维护政治秩序、构建文化传统、动员社会等方面形塑、表达和强化剧烈转型的民初社会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权力制衡学说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历经数世纪的发展演变,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权力制衡理论.笔者认为,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与其历史地理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海洋文明而非农耕文明催生并发展了这一理论.权力制衡学说不仅对中国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近代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尤为深远.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按照这一理论建立起来的.权力制衡理论无疑对我国目前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权分立,是西方流行的政治学说,也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美国政府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地位平等、相互制约平衡,在当今西方各国,美国是实行分权制衡最典型的国家。本文拟对美国分权制衡制的产生及其特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晓哲 《沧桑》2012,(4):26-28
古代社会一直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并把“德”作为选拔和考课官吏的重要依据。从先秦到明清,每个朝代都赋予道德新的选课标准和方法,基本内涵为公正仁义,清明廉洁,谨慎勤恳等,其具体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评价方式在不断细化和完善,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官吏选课制度,成为国家政治统治的重要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政治组织体系和社会生活,对加强吏治建设,强化政府效能,巩固国家政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权分立"是西方流行的政治学说,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原则。书上看到很多学者鼓吹中国绝对不能搞"三权分立",我不这样认为,既然是一种国家制度,只要适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我们是可以采取"扬弃"和"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而不是一概否定或全盘接受。我希望通过对"三权分立"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来了解其对西方社会历史的影响,寻求它的现实意义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岳蓉 《史学月刊》2006,2(9):59-64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从权力政治学的角度考察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动因,可以发现,中世纪王权在权力政治发展中的演变历程正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积累过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国家原则对封建原则的消解;二是以王权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与教会权力的冲突与斗争。在这两方面作用的互动过程中,王权在国家原则的制约下巩固与发展起来,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创造了决定性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