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引起中外各界广泛关注,国内外有影响的报刊均争相报道,九一八事变以来积蓄的民族主义情绪迅速迸发,引导着中国民众用实际行动表达心中的愤慨与抵抗,舆论批判成为一场实际的民族运动。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各方媒体的报道与反应再现当时真实场景,以探讨媒体的重要作用及社会不同政治力量及群体对事态的体认。  相似文献   

2.
来信     
日本之鉴将目光投放在中国的近邻,是当下一种不约而同的媒体现象,但先后两期将日本作为本刊封面,却似乎少见。甲午战后,以日为师,在当时的中国,逐渐蔚然成风。当时的中国知  相似文献   

3.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之后,和资本主义 经济的两大支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立 刻建立了关系,之所以与关贸总协定接触迟缓则与台 湾问题息息相关。在"文革"时期有一句口号"政治挂 帅".经济为政治服务,外贸要服从外交。当时中国在世 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均被台湾占据。在 国际组织中"驱台"就成为当时的一项政治任务。 在关贸总协定中,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生效时的创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国第一艘航母似乎启航在即。海内外媒体纷纷预测中国第一任航母舰长的人选。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经大规模选拔具有战斗机飞行员资格的现役军官学习海军业务,并专门搞了飞行舰长班。当时国内外媒体便推测,中国此举是为了航空母舰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江泽民“七一”讲话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辉历史文献。它们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且对现今与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汉铁路大罢工是中国第一个罢工高潮的最后一个怒涛。这个罢工显然是为中国职工运动开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这次罢工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共产国际当时致中国铁路工人书中说得对,“确实说,你们的行动,是已  相似文献   

7.
郭钦逸 《文史春秋》2013,(10):25-28
“南京事件”是大革命时期外国和中国之间爆发的最为惊心动魄的直接冲突。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反帝国主义高潮之中,加上外界谣传在“南京事件”中外围人死伤很多,所以外国媒体把它称为20世纪的“义和团”排外事件,一时轰动世界。  相似文献   

8.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尽快争取外国列强的承认成为了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优先课题,日本则在该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同年7月,日本明治天皇病逝,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纷纷向日本驻华外交机构致以哀悼,同时中央政府还希望派遣正式代表赴日吊唁,意图借助于"葬礼外交"的舞台扩大中华民国的外交影响.由于日本当时还未承认民国政府,日本政府以非正式的方式向民国政府转达相关信息,并劝阻民国政府派遣代表赴日的计划.另一方面,日本还通过在华的报纸媒体发表文章,安抚中国官民的不满情绪.中日两国围绕明治天皇去世所展现的"迎"与"拒",反映了外交手段与外交实践的分离,以及民国政府寻求列国承认与日本政府意图扩大在华利益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9.
抗战后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提出在中国组建联合政府的构想,并一度为此作过努力,对当时的中国政治特别是国共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七个年头, 日军在中国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 退。为加快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进程,党中央、 毛泽东着重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研究决定在 巩固和发展华北、华中等抗日根据地的同时, 抽调部分主力向华南地区发展。南下部队主  相似文献   

11.
许述  陈磊 《文史精华》2006,(12):10-15
1936年12月,日本侵略军已轻取东北进而扩张至平津华北,突如其来的西安事变全然在其意料之外,一时其侵略步伐暂停。然而日本很快看清中国事态,表面上袖手旁观,暗中却极力怂恿南京对西安采用武力,以阴谋扩大事态,坐收渔利。事变和平解决,中国国内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日本人所不愿看到的,半年之后即爆发了七七事变。  相似文献   

12.
197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问中国。基辛格走后,发生了一个所谓“批周”会议的事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奉毛泽东指示,多次开会批评周恩来。当时的传言是:周恩来在与基辛格的会谈中,对美国向中国提供“核保护伞”问题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也有人认为是关于台湾问题。30多年过去了,历史的真相到底怎样?  相似文献   

13.
张静 《百年潮》2011,(1):64-69
继基辛格1971年秘密访华之后,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尼克松此举震惊了世界,被西方媒体称为“改变世界的七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基辛格伴随尼克松走的这条虽非战战兢兢但极神神秘秘的访华之旅,原本不是完全必要的。当时的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迈克·曼斯菲尔德和共和党领袖休·斯科特,  相似文献   

14.
纪敏 《文史精华》2008,(11):36-43
我认识日本"亚洲交流协会"理事长北村博昭先生,是在2007年9月中日实现帮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当时,我将寻访多年写成的史料文稿<新中国成立前后首任抚顺矿务局长王新三与日籍工程师北村义夫友谊记事>一文,寄给已故的北村义夫的儿子、现任日本"亚洲交流协会"理事长北村博昭征询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王敬平 《史学月刊》2007,(9):122-125
翻开王充的《论衡》,特别是前15篇文章,从王充反复论述的“命”中,总使人联想到西方加尔文的“先定论”。王充是中国两千年前封建社会的一位不得志的文人,而加尔文则是代表当时最富有雄心和锐意进取精神的资产阶级宗教改革家。对于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通常认为是在宗教外衣  相似文献   

16.
晚清国粹主义述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晚清国粹主义述论丁伟志清朝末年国粹主义文化流派的出现,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是一件引人注目的新事态。鸦片战争以后的大半个世纪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是沿着向西方学习的路子,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固守传统、排拒西方文化,则是愚昧、腐朽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基调。...  相似文献   

17.
敦煌契约文书中的"证人""保人"流变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文中简称《契约会编》)中有关“保人”和“证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进行考察,以求了解汉语词汇的发展状况,并通过词汇这种表面形式,来进一步揭示当时契约的本质,特别是唐代敦煌地区的借贷状况。  相似文献   

18.
闻黎明 《史学月刊》2007,6(7):49-54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曾数百次对昆明狂轰乱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给当地民众的战时生活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对昆明的大轰炸中,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西南联合大学也屡次遭袭,造成多名教职工伤亡,大量校舍和图书、仪器损毁.然而,敌人的轰炸并没有从精神上吓倒联大师生,大家积极采取措施防范空袭,在"跑警报"的过程中,人们的心态逐渐乐观起来.  相似文献   

19.
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船难发生后的第三天,中国上海的《申报》就刊登了一则名为《英国大商船遏灾详记》的新闻。之后,《申报》进一步了解到,泰坦尼克号船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焦点,于是也迅速跟进。作为中国的媒体,《申报》还特意关注了当时在船上的中国人。不用怀疑,当时在泰坦尼克号上,确实是有中国人存在的,而且人数还不是一两个。但为何在后世关于泰坦尼克号的介绍中,却欠缺了这一关键的内容?原因其实出乎意料地简单,因为这几个国人的行为,给泱泱大国“抹了黑”。  相似文献   

20.
1967年,当时我在驻荷兰使馆工作。彼时国内的"文化大革命"方兴未艾,红卫兵手捧红宝书的镜头常常出现在欧洲电视荧屏上。欧洲人当时把《毛主席语录》称作《毛的圣经》或简称《小红书》。有一天,一位年轻的荷兰商人送了我一本大小式样及装订都与《语录》相仿的《小红书》,但书名却是《与中国人做生意的秘密》。书的扉页上有一段文字,大意是:"当今的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狂热之中,一切都要服从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需要。在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