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卫荣  杨君  黄维  王小塔 《中国钱币》2013,(4):3-11,I0001-I0006
银锭作为中国古代贵金属货币的主要形式,起自唐代,止于1933年("废两改元"),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银两货币体系.在中国传统铸造技术的背景下,银锭铸造无疑采用范铸技术浇铸成型.但历代银锭到底如何浇铸?采用什么样的工艺?银锭的蜂窝、丝纹等具有标志性的外观特征与铸造工艺之间有何关联?等等,一系列的专业问题一直缺乏系统而科学的研究.钱币界既有的一些说法,或来自前人的杂记,或引自古泉学家的一些记述,既没有科学的证据,也缺乏足够的文献佐证,有的还有以讹传讹的成分.为此,中国钱币博物馆于2011-2012年开展了《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研究》课题.课题组在银锭实物考古调查、形态观察和技术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馆藏和重要出土银锭实物的调查统计与成分检测,对历代银锭进行了一系列模拟铸造实验,在铸范、蜂窝、丝纹、铭文戳记以及铸造工艺与银锭辨伪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兹将研究成果举要于下.  相似文献   

2.
正翻阅周卫荣、杨君、黄维撰写的《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一书(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一个突出的感觉是此书内容别开生面,在充分了解传统方法的同时,注重了对银锭的科学、技术内容的考察,并在考察中大量地使用了科技方法。这是前人很少做或很难做到的。银锭的著述通常的写法一般是:罗列银锭的时代、形态、文字等,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梳理考证,此书则在充分了解古代白银货币出土、前人所做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古代银锭的制作工艺、成色、科学保护、鉴定辨伪,以及白银货币在明代成为完全货币的原因等方面做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自唐以降银锭(铤)即进入货币领域,由于其价值大、器型多,几乎代代都有伪作。近年来,由于收藏品市场伪造风气盛行,银锭造假也渐猖獗,且仿真水平越来越高,给古代银锭的研究和收藏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古代银锭之真伪鉴定进行科学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前几年就听说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先生和他的助手在进行古代银锭相关课题的研究,这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2016年年中去北京出差,顺道拜访中国钱币学会时就收到了周馆长赠送的由其本人与杨君、黄维合著的《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一书。周馆长的课题研究主要针对古代银锭铸造技术的问题,而出版专著则并非将课题研究成果罗列出来那样简单,还必须解决古代白银使用、银锭出现和使用、古代银锭的保护和鉴定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8日,由湖北省钱币学会和中国钱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开展的“楚国蚁鼻钱铸造工艺研究”课题,通过了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组织,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2001-2004年,由中国钱币博物馆牵头,多家单位共同组成的“中国古代范铸法铸钱工艺模拟实验研究”课题组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并于2004年12月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组织的部级鉴定。然而战国时期楚国蚁鼻钱的铸造工艺,一直是钱币学研究领域的空白。蚁鼻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铸行的货币,由于其形状特别,文字下凹,在先秦货币中是最难铸造的。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国钱币学研究在几个领域都有值得关注的成果出现,首先是有学者对中国古代银锭的成分和铸造工艺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厘清了这一领域的诸多问题;关于明代货币史的多个问题,有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出现;在红色政权货币研究方面,发现了一些新实物和新史料,并且对过去一些未有定论的问题有了比较肯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周卫荣  杨君  黄维  王金华 《中国钱币》2013,(3):5-14,I0004
银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贵金属货币,自唐以降即行铸造使用,并在明中期至民国早期成为我国流通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间曾达到鼎盛。作为一种称量货币,银锭的成色或纯含银量是其最重要的指标,宋以后的银锭常常被冠以某种称谓以表示其成色高下,诸如真花银、金花银、足色、足纹、水丝、细丝、粗丝、十足色、十足纹……等等,名目之多,不胜枚举。但纵观古代银锭铸造史,始终无统一的成色标准。因此,我国古代银锭的成色到底几何,还待科学分析的数据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锭 (铤 )有悠久的历史 ,是一门未开发的古董文化。近年来 ,台湾、香港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及重视银锭的收藏与研究 ,内地的收藏者也逐渐涉足这一领域 ,使银锭的收藏与研究逐渐升温 ,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现象。银锭成为我国流通货币后 ,就出现了银锭伪品、半伪品。当时造伪的重点在于银的成色、重量 ,而现今 ,当银锭成为收藏品与历史文化研究的艺术品后 ,银锭的成色、重量已不是价值重点 ,银锭造伪的重点是银锭的铸造时期、铸造工艺、铸造地、银锭用途等。造伪一般采用在旧铸银锭上后加铭文和用纯银后铸假锭两种手法。但由于银锭的浇铸…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的中国钱币学研究在几个领域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成果。一是对中国古代银锭的形制演变和科学鉴定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二是在先秦货币研究方面,对其中一些布币的铭文解读、地望考释、发展演变有比较重要的成果;三是对蒙古帝国银币的文字解读出现了新观点。此外对近代钱庄业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值得我们关注。一钱币学研究本年度对中国古代银锭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周卫荣、杨君对唐代至清代、民国银锭的形制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作者认为银锭形制的变化既由于不同时代对银锭需  相似文献   

10.
正银锭是中国特有的货币之一,它始现于唐代,广泛流通于明清,于民国间退出流通领域,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中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银锭历代相沿,多由民间自由铸造或熔化,必然产生地区和炉房间的差异,形成独特的工艺技术。其造型各异的器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银锭上的铭文记录了与银锭铸造、发行、检验有关的机构、职官、铸匠等内容,反映了银锭在各历史时期在货币、经济中的地位,使银锭除其本身的金属价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古代银锭是中国传统货币的独特品种,因其价值高、存世少,博物馆和收藏界都难得一见。近年来,由于收藏热潮的持续升温,银锭货币逐渐成为新的热点,银锭造假也日渐猖獗,各大钱币拍卖会、收藏品网站、古玩市场假银锭充斥,严重干扰了博物馆的银锭征集和社会收藏活动。其中,水坑银锭更是银锭造假的重灾区。水坑银锭是一类特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将白银按一定形状和重量铸造成的块状物,通常称之为银锭。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赋税均征收白银,政府支出及民问各地相互问的交易,也以银为主要货币,因此对银两的需用量很大。清代银锭是在清政府大力提倡“用银为本、用钱为末”的情况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清代银锭按其大小,可分为大锭(五十两)、中锭(十两)、小锭(五两以下)及碎银4种。清代银锭流通广泛,各省自行铸造,商民也可委托各地银炉自由铸造。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形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如山东、山西、安徽等地多为船形(形似倒扣的马蹄),江西、甘肃、贵州等地多为方形,四川多为椭圆形,广东、广西主要铸行砝码形银锭,河南和宁夏等多铸行腰形银锭,牌坊锭(马鞍形)则是云南公估银的标准器形。由于清代银锭的广泛流通和分散铸造,致使清代银锭各种造型并存。但清代的五十两大锭,器形一般只有船形和方形两种。人们通常见到的多是两头翘起的船形元宝,习惯上即将其称作银元宝。笔者现介绍一枚清代安徽太湖县铸造的五十两银锭,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13.
以白银为法定币材、铸造形式和重量比价单位,是从金章宗承发年间所铸“承安宝货”银锭开始的。达种银锭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过明确的记载,历代货币学家亦有论述,但始终未见实物。最近,黑龙江省人民银行从民间收集到五枚“承安宝货”小银锭,使我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中国钱币学研究比较突出的成果在古代银锭领域,中国钱币博物馆第一次对中国古代银锭的制作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研究;还有学者将钱币学与货币史相结合,对晚清厘金制度和厘金银锭进行了深入研究。河南新郑监狱春秋铸钱遗址,是钱币考古领域的一次重大发现,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对以往学术界观点比较一致的楚国"三钱之府"的解释,有学者提出了新见解;关于秦汉简牍中“入钱锯中”律的句读和释读亦有新观点出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继人民银行库房银锭整理并出版《中国银锭图录》之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又开始了对库存金锭的整理,也再一次邀请我参与此项工作。不同的是,银锭主要整理的是库房中鸦片战争之前的库存,所以总量尚不大,但金锭则计划全部加以整理,且银锭多大锭,金锭多小锭,个体重量小,因此同样重量的金锭数往往是银锭的几十倍,面对数以吨计的金锭,将每一枚建账、整理、鉴定、照相,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另一个不同点是,金锭分类整理可资参考的资料极少,远少于银锭,基本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8日,由湖北省钱币学会和中国钱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开展的“楚国蚁鼻钱铸造工艺研究”课题,通过了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组织,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7.
蚁鼻钱与模拟铸造蚁鼻钱的相关科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凡小盼  周卫荣  王昌燧 《中国钱币》2008,(2):23-29,I0004
1.前言 蚁鼻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金属范铸造的货币,也是最难铸造的货币。我们在对出土蚁鼻钱和蚁鼻钱铜范进行全面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从冶铸技术史角度对蚁鼻钱的铸造工艺作了充分的剖析,推断蚁鼻钱铸造工艺过程应为:1)制作石模(有正面模具、背面模具、  相似文献   

18.
古代干壁画与湿壁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宏 《中原文物》2004,(2):76-80
壁画艺术作为诸多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习俗、宗教、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紧密相联.干壁画与湿壁画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在这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随着石窟考古学、美术史学、古代工艺史学等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拓展,向科技考古学提出了"如何鉴定古代干壁画与湿壁画"这一问题.本文从这两种形式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上的差别出发,论述了鉴定古代干湿壁的科学方法,并探讨了中国有无湿壁画这个美术史学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小萍 《中国钱币》2012,(4):16-27,10
在存世众多的清代银锭中,钤有厘金字样的银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类型多样,名称各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彩九)。本文试图通过对存世的众多厘金银锭形态的观察和比对,从社会经济税制的角度考察,对各类厘金银锭的种类、征收机构、铸造特色、地域特点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求清代白银货币在厘金征收过程中所承担的货币职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着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各地宋金银锭的出土层出不穷。这些银锭的问世不仅对于古代银锭、古代货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这些银锭大都刻有文字、针有戳记、符号,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制度,从而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在出土与传世银锭中,有相当数量的宋金时代银锭上刻有“行人某某”的字样,可称为“行人”银锭。兹选择部分有明确纪年或较典型的银锭铭文昨列如下:一、四川双流县出土的南来银锭:①1.铭文:南平军发庆元二年夏季经总银二十五两专库张回回天库官邓行人滥林嵩看重二十六两六株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