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货币发展史上,辅币的诞生和发展脉络较传奇。1863年伦敦皇家造币厂开始为香港代铸刻有"香港"字样的硬币辅币,币值有1毫银币和1仙及1文的青铜币,而后来又有四家造币厂加入铸造。其中两家造币厂在辅币上铸有造币厂的缩写字母"H"、"KN"(也称厂记、暗记或版式),收藏、发掘和整理这些不同厂记版式是钱币爱好者的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2.
袁像嘉禾银币,俗称“袁大头”,始铸于民国三年天津造币厂。民国初年,国民政府财政部为了治理整顿银元流通混乱、种类繁多、成色不一、难于统一管理等状况,于民国三年(1914)颁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整顿统一币制。条例规定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嘉禾银币一元为本位币,重七钱二分,成色是银九铜十,后改为89%,统一流通。  相似文献   

3.
孙浩 《钱币博览》2004,(1):23-23
长久以来,泉界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民国八年版袁大头银币的钢模系由英国伯明翰造币厂雕制。这样的说法,虽只出现在少数钱币书籍上,也并未注明其引证根据,但却似乎未见有人表示过异议。对此笔心中确早有若干疑问,因为袁世凯像三年版银币模具是由天津造币厂意籍技师  相似文献   

4.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曾于1934年至1935年间铸行了四种银币。其中,有三种系属仿铸白区流通的“袁大头”(袁世凯头像)、“孙小头”(孙中山头像)、“川板”(又称为“汉板”、“十八圈”)。此外,还铸行了一种专供苏区内部流通的“镰刀斧头”图案的一元银币(图一)。对于上述四种银币铸行的问题,建国后有关大专院校、部门采访有关老红军的资料证明属实。吴先恩先生回忆:“当时的货币,有银元、铜元、票子,共三种货币。票子又分纸票子和布票子,银元里面仿制白区的袁头、孙头,就是大头、小头,还有川板,其中又以川板最多,我们…  相似文献   

5.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王树楠调任新疆布政使,主管财政、经济,命布政司署自制库秤,统一官制度衡,并在迪化水磨沟设铸币局,铸造饷银、饷金、印官票(即老龙票)。由于其铸造的银币是用内地各省拨来的财政补助银“协饷”为原料,且主要用于军费开支,故被称为饷银。迪化银圆局所铸之饷银是新疆货币史上最早的机铸银币。在新疆钱币铸造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其模具的雕工亦是当时新疆银币中最精美的。众所周知,新疆银币以品种繁多、版式庞杂著称。而作为新疆最早的机铸银币的饷银系列银币中版式最繁多的则要数饷银五钱了。本文即是对饷银五钱作的一些初浅探究。  相似文献   

6.
1866年英国殖民者在香港设立造币厂,开始铸造“香港壹圆”、“香港半圆”银币流通市场。该银币是在中国领土上铸造的最早的机铸银币,而且是最早在币面铸上中文字“圆”的银币。  相似文献   

7.
1915年12月南京造币分厂报告书说:"民国元年元月,改称中华民国江南造币厂……二月十日更换关防,文曰中华民国财政部造币总厂印……四月……时铸纪念铜币,镂五谷纹纪, 以开国字样,五月铸纪念银币……"众多版式的开国纪念币中哪些是南京造币厂铸造的,当时人们是了解的,如马寅初1922年10月11日谈滥铸铜元原因,曾言"近闻皖省轻质铜元,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机制银币的大家庭中,有一种面值极为独特的银币,那就是清末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开铸于新疆迪化水磨沟机器局附设银元局造的饷银四钱银币,这在全国其他各省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币由于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国外进口设备所造,故而不但面值独特,且极为精致美观可爱。时至今日仍为广大钱币爱好者追求不已,由于这类饷银四钱在当时铸额有限,故留存至今者,非常稀见.  相似文献   

9.
戊申吉字一两银币,正面中央铸阳文“吉”字,外环铸“大清银币”及珠圈,上缘铸满文“光绪年造”,下缘铸“库平一两”,左右两侧铸干支纪年“戊申”;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坐龙”,上缘铸英文纪年“光绪”,下缘铸英文纪值“库平一两”,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六瓣星”(见插一)。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我国货币史上出现了一场关于银元单位问题的争论,一派以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为首,主张以库平一两为银元单位;另一派以度支部尚书载泽和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为代表,主张以元(即库平七钱二分)为银元单位。结果,主张以两为银元单位者暂居上风。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制定了“银币分量成色章程”,以库平一两为法定的银元单位。章程颁布后,天津、湖北、广东、吉林等省造币厂先后开铸一两重银元。由于一两重的银元不符合民间的习惯,故在发行后不久,就在市面上遭到抵制。因此,一些造币厂不得不将已经铸发的一两币逐渐回收熔毁。戊申吉字一两银币,系吉林造币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铸造,当时,正值以两为银元单位的币制受到人们强烈反对而即将崩溃,因而,此币仅铸出少量试样。其中,能免于熔毁而幸存于世者,据所发现的实物而言,仅有一枚。数十年来,它一直享有“孤品”的称誉,被钱币收藏家视作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0.
闽北苏区确曾铸造“红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闽北苏区“红洋”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所铸银币的简称。其版式有两种:一种是正面为列宁侧面胸像,上下分别由“中国苏维埃造”字样和花环环绕;背面上、下沿为“闽浙赣苏维埃政府”和“一九三四年”字样,中间虚线圆圈内有“壹圆”两字,圈外左右各有一颗小五星。另一种正面中间为地球及镰刀、锤子交叉图案,四周环铸“粉粹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背面图文与前种相同。此两种银元究竟为何人所铸,钱币界尚有争议,有的认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省苏维埃闽北分区造币厂所铸,有的则断言是旧上海钱币商的臆造币。为了弄清这一史实,我们组织专题调  相似文献   

11.
笔者主集江南省造银币已十多年,一直比较关注这一问题,即“江南省造甲辰T H”版与“江南省造甲辰C H”版的1元银币是否为同一年铸造,且铸造量各为多少。目前可以查阅到的钱币资料对此都没有明确的答案。笔者根据多年收藏银币的见闻,逐步认识到:“江南省造甲辰T H”版与“江南省造甲辰C H”版1元银币不是同一年所铸造。得出这一结论有以下7方面的根据,试述与众泉友共同分析。一、《南京钱币史》104-105页注明1904年即光绪三十年(甲辰年)江南造币厂铸银币主币924295枚,而自1911年8月-1915年8月“辛亥革命起事,改用江南旧模”,“民国政府北…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近现代机制银币的收藏中,收藏一般都非常注重版式的整理和分类。任何一本有关银币收藏的图书在涉及到新疆银币部分也脱离不了对其版式的侧重。那么版式的划分对银币的收藏和研究的意义何在?我们知道传统的圆形方孔钱的生产方法采用的是浇铸法,由于生产方法的不先进,影响钱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造成同一品种钱币在版式上的细小;差别的机率很大,甚至可以说这种差别的产生是一种因素极不确定的必然现象。机制币则不然,不同的版式肯定对应的存在不同的生产模具,要产生一个机制钱币的版式必须首先改动或调换生产钱币的模具。  相似文献   

13.
民国十七年(1928)周西成主黔时发行的汽车银圆,当是周西成请四川成都造币厂代铸。理由如下; 一、西人耿爱德著《中国币图说汇考》,谈及中国银币版式达一千四百余种,如加上今天各种专著对银币版式的叙述,总数还要多。但汽车币正面中心花饰与四川军政府造的大汉银币(见本刊1985年第二期“民国时期四川通用硬币选”)完全相同,这在名目繁多的中国银币中是绝无仅有的。查对清代陈淏子编辑的《花镜》,并蒙郭若愚先生审核,确认这中心花  相似文献   

14.
明代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铸行的崇祯通宝,是明代钱币中版式最杂、背文最多、存世量最大的钱币,也是我国历史上钱法混乱、铸地众多,版式繁杂的货币之一。笔者手头资料不多,可知的有《陕西金融》钱币专辑(18),即明代钱币研究专辑,刊登有孙仲汇、戴建兵、殷光中等知名学者关于明代钱币的论述。均涉及到崇祯通宝的铸行情况,虽着墨不  相似文献   

15.
戴建兵 《中国钱币》2006,9(1):15-19
流通数量反映了银元在流通领域中的地位,但由于当时统计资料的分散,更由于地方造币厂为地方利益而滥铸、盗铸及浮报、伪造统计报表,准确详实的铸币数量极难获得,仅能依据现有资料做出一般性的大趋势估计。彭信威先生认为:清末货币总量(包括中外银元、银锭、银角、铜币、纸币等)为20·97亿银元,“全国人口若以四亿计,每人约占五元二角四分”,如果以其中30%的货币在上海流通,则上海流通货币量有6亿元。①《银行周报》认为:自光绪十五年张之洞在广东开铸银元,到1913年底时,全国共铸银元约2·2亿元,小洋约铸2·3亿元。1913年至1916年,银元共铸1…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第2期《新疆钱币》刊登了宋康年先生的《我国银元的末茬儿——新疆省造壹圆银币》一文,介绍了新疆解放前夕铸行“新疆省造壹圆银币”。并作出结论说:“新疆省造壹圆银元铸行不到半年时间,应算是我国银元铸造发行史上铸行时间最晚,流通时间最短的一种货币,堪称是我国银元家族中的末茬儿。”笔者认为这种结论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7.
钱币收藏界对袁大头加盖"苏维埃"加盖币真伪的争论已经很久,很有必要揭开历史面纱还其真相。对"苏维埃"加盖币持否定意见的理由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的钱币商平玉麟在原福建造币厂雕模工李仲清的协助下,  相似文献   

18.
王钢 《中国钱币》2012,(1):35-46
版别研究是钱币研究不断发展深入的必然趋势。随着版别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和钱币研究的不断深入,喜欢钱币版别的人越来越多,袁世凯像机制壹圆银币(简称"袁大头",下同)版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钱币》创刊号,钱币知识栏,郁祥祯同志所撰《袁头加盖“苏维埃”版银币的由来》一文中指出,改盖“苏维埃”三字的银元系钱币商平玉麟及曾任福建造币厂雕模工李仲清伪加臆造的,郁祥祯同志亲自参予调查自有其可信一面,但最近我们去湖北省调查湘鄂西根据地货币印刷和发行历史时,了解到当时湘鄂西苏维埃政府一面发行统一的鄂西农民银行信用券纸币,一面保证信用券可兑换现洋,现洋也准许在市面流通,但为了防止现金流向白区,故在现洋上加盖“苏维埃”三  相似文献   

20.
据上海近代钱币收藏家施嘉干一九四九年六月编印的《中国近代铸币图考》有鹿头正银一两和富字正银一两、半两缅界银币三枚,其文字说明为“二次世界大战之际,在中国与印缅边疆,中国军队较多,而英美驻防军亦不少。为适应环境计,驻军曾铸有银币三种,其性质大抵与从前中国之饷银相似,重量标准与漕平相等,此种币在云南间有发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一九八○年编《中国银币图册》亦收有该种铸币、文字说明“一九四三年(民国卅二年)云南造币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