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7月20号,媒体人王利芬在微薄里面讲:“有一位同事从加拿大回来,面色白中吐红,这是我看到她最好的脸色,环境空气多么重要啊!她才去一个月。想想有些外资对来北京工作的人要发环保补贴这个事实吧。”  相似文献   

2.
王义 《贵阳文史》2005,(2):27-28
著名的“七子之歌”作者闻一多先生(1899-1946),湖北浠水人,本名家骅。他除了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学者外,还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闻一多自幼爱好美术,幼年时就喜欢着中国古书中的插图,时时描摹。1912年初冬,闻一多在湖北考取了清华学校,14岁的闻一多开始到北京上学。1914年他参加了美术教员组织的写生团,  相似文献   

3.
陈凌 《神州》2012,(10):209-209
很多学生喜爱速写却不知道如何很好地表现,他们只知道基本的学习和模仿,在学习的过程中又经常出现不少问题影响他们的画面。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获得最大的成功,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双  冷春杨 《神州》2012,(18):90
速写是绘画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是提高绘画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培养小学生敏锐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提高小学生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  相似文献   

5.
郝建华 《神州》2012,(22):208-208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应是“点金术”。所以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在引导学生学习“双基”的基础上,让其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简要的地阐述了闻一多先生留学过程及“七.七”事变后途径贵州,面对流离失所、满目疮痍的现状,表现出来的同情劳苦人民大众、对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和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他的速写,不仅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并表达出他个人的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熊明 《古籍研究》2002,(4):67-71
《士传》是一部以士为传写对象的人物传记作品,它摄取这些士在生活或创作中的极具个性的逸闻逸事,以绘画中速写式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群有着一样的才华和藻思,却有着不一样的个性和品行的士形象。  相似文献   

8.
胡志珉 《神州》2012,(9):319-320
素描是一切造形艺术的基础,速写则是艺术工作者包括设计工作者深入生活、记录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和基本功。同时,经常画速写可以训练眼快手快的能力,可以训练敏捷地捕捉、生动地记录瞬息即逝的形象和动态的能力。因此。速写也是一切造形艺术不可缺少的基础,要想在高考中如愿以偿,就必须提高学生人物动态速写能力。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人物动态速写能力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宋岚 《百年潮》2013,(8):8-9
距今73年前,曾有一位来自国统区的画家在革命圣地延安为毛泽东画像,当场获得了毛泽东本人的签名认可。这幅画像的作者就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的杰出画家沈逸千。故事发生在1940年2月15日那天。当天晚上,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了一批来自重庆的文艺界名流,这其中,有著名导演应云卫,演员舒绣文、黎莉莉等,还有画家沈逸千。  相似文献   

10.
触摸古建筑     
暖暖远人村村,即村庄,数家筑屋相邻所形成的一个建筑群落,“数家临水自成村”(宋·陆游《西村》),故《广韵》释“村”为“聚落也”。最早经史书上并无“村”这个字,“村”是一个俗体字,以后才通用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晋·陶潜《归田园居》);“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陶潜《桃花源记》)。山中或依山而立的村落,谓之山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江边湖畔的村落,谓之江村或水村,“千里江南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唐·杜…  相似文献   

11.
古建筑之美     
赵焕军 《神州》2012,(2S):1-1
<正>统领商界五百年、纵横欧亚九千里,被誉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在明清年间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受传统文化和改善生活状态的双重驱使,富贵之后的晋商开始大兴土木,兴建豪宅,营造了一座座富丽深邃的晋商大院。  相似文献   

12.
青城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镇内完整地保留有甘肃省内规模最大的清至民国时期的四合院民居建筑群。本文从历史沿革、建筑风格、价值评估方面对青城镇古建筑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飞鱼服是明代锦衣卫所穿着的公服,绣春刀是他们佩带的武器。“身穿飞鱼服,手持绣春刀”是他们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在明代,飞鱼服除了作为锦衣卫的公服之外,同时还代表着荣耀,只有蒙皇帝恩赐的人才可以穿着,它是仅次于蟒服的一种赐服。  相似文献   

14.
张红霞 《丝绸之路》2011,(22):39-41
在今陇西县境内保存有许多古建筑,这些古建筑风格各异、造型独特,充分反映了陇西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思想智慧,是研究陇西县明清建筑传承史和建筑风格难得的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自东汉以来,古人就在今属广州市番禺区的小谷围岛活动着,在发掘出来的古墓葬以及现仍存在的古建筑中,都隐藏着他们的活动痕迹。  相似文献   

17.
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建筑是古代人们为居住生存或其他意图所建造的构筑物。原始社会,建筑主要用于居住。阶级社会诞生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意识形态的变化,建筑的用途日益增多和广泛。几千年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使建筑的分类越来越复杂,功用越来越多。柴泽俊先生根据功用将古建筑归纳为13类(《柴泽俊古建筑集》),即宫廷府第、防御建筑、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陵墓建筑、园囿建筑、祭祀性建筑、桥梁及水利建筑、民居建筑、娱建筑、宗教建筑、社交建筑、商业建筑、生产性建筑等。每种又可细分为若干类。分类虽繁杂,但木构建筑一直是中国古建筑发展中的主流,亦即是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的最大不同所在。  相似文献   

18.
显佳 《湖南文史》2013,(6):33-33
我国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有:鸱吻在古代建筑房脊的两端有两个对称的、高高耸起的饰物,形状似龙形,卷头缩尾,张开大口衔着正脊,背插宝剑,这就是鸱吻。古人期望借助它们的神力来避火。藻井在建筑物内,一般用于殿堂顶部中央,绘龙纹或菱、藕一类水中植物。到了宋朝,藻井“又谓之覆海”,在屋顶上置有浩瀚“大海”,是可以挡住任何火的。  相似文献   

19.
古建筑之美     
<正>统领商界五百年、纵横欧亚九千里,被誉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在明清年间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受传统文化和改善生活状态的双重驱使,富贵之后的晋商开始大兴土木,兴建豪宅,营造了一座座富丽深邃的晋商大院。  相似文献   

20.
隔蓢村位于鹤山市雅瑶镇、江沙公路旁,陆氏于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迁此开村,至今有700多年。其村落布局脉络分明,古建保存较好,且建筑装饰艺术水平较高。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