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2年 1 0月 3 0日——— 1 1月 1日 ,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及牛氏文化研究会 ,举办了海内外牛氏宗亲代表寻根谒祖活动。一牛氏祖根在今河南省商丘市 ,这里是周朝初年周武王封微子建宋国的国都所在地。牛姓远祖是黄帝 ,先祖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 ,得姓始祖是宋国司寇牛父。司寇牛父是宋国第九代国君宋戴公的孙子 ,牛父为保卫国家英勇作战 ,牺牲在战场。司寇牛父的孙子以祖父的字“牛”字为氏 ,而有牛姓。今商丘市有微子墓、微子祠 ;还有“三陵台”即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陵墓所在地。这是源于宋国多个姓氏的祖根纪念地 ,也是牛姓的祖根…  相似文献   

2.
《卫青传》:“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父使牧羊。民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敷。”服虔曰:“民母,嫡母也。”师古曰:“言郑季正妻本在编户之间,以别於公主家也。今流俗书本云‘牧羊人间,先母之子不以为兄弟数’。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卫灵公卒,其子蒯聩出亡国外,国人立蒯聩之子辄。孔子以为蒯聩之亡非其罪仍应立,不能以辄代,于是儒家“正名”之议以起。按:有子立孙,悖于“父死子继”之成规。许世子止之不尝药而父死、《春秋》以为讥,则近于诛心。夫父有病,子无病,药石之灵讵能相同,以不尝药讥子,天下宁有是理耶?故后世议儒家持论过刻,不近情。此其一例,吾无间言。  相似文献   

4.
关于 敖簋铭文的释读,郭沫若先生认为“子牙父”即齐鲍叔牙,并根据该器器形、铭文字体等判定其制作年代应在春秋齐桓公时期,此说可从。刘丕烈先生认为“子牙父”为鲁叔牙,“ 敖”为鲁庆父之子公孙敖。其断代与郭说基本一致。本文以为“子牙父”应是齐鲍叔牙而非鲁叔牙,仍以郭说为是。但郭说以为铭文“戎献金(铜)百车”的“戎”指匈奴,则不可信。笔者根据铭文透露的齐、鲁关系,判定此“戎”应指山戎。齐桓公北伐山戎,曾谋之于鲁。“戎献金”作为贡纳,当是齐出兵征伐的结果。文中对前两说之误,有所考辨。  相似文献   

5.
关于(*)敖簋铭文中“戎”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敖簋铭文的释读,郭沫若先生认为“子牙父”即齐鲍叔牙,并根据该器器形、铭文字体等判定其制作年代应在春秋齐桓公时期,此说可从。刘丕烈先生认为“子牙父”为鲁叔牙,“戾敖”为鲁庆父之子公孙敖。其断代与郭说基本一致。本文以为“子牙父”应是齐鲍叔牙而非鲁叔牙,仍以郭说为是。但郭说以为铭文“戎献金(铜)百车”的“戎”指匈奴,则不可信。笔者根据铭文透露的齐、鲁关系,判定此“戎”应指山戎。齐桓公北伐山戎,曾谋之于鲁。“戎献金”作为贡纳,当是齐出兵征伐的结果。文中对前两说之误,有所考辨。  相似文献   

6.
“踩鸡”是贵州榕江仁里侗家人为鼓励邻寨买“打牛”而进行的活动。“打牛”就是用来打 架的牛。如果某个寨子买了打牛,其他寨子还没有买,那么已买打牛的寨子就组织起来,由一个 德高望重的人牵着打牛,另一些人扛彩旗,打锣,一同进入其它寨子,进寨的人见鸡见鸭就可以 去捉,或用长竹竿裹上粘膏(用一种树皮制成的能粘住雀鸟鸡鸭的膏)去粘,这种活动就叫“踩 鸡”。寨上人家不会生气。讨有买牛寨子姑娘做媳妇的人家或是喜欢打牛的人家都主动把自家养 的鸡鸭用编织的花带捆好,亲自拿来挂在牛角上,也有把鹅、狗、红布、绸缎被…  相似文献   

7.
易天 《文史春秋》2009,(11):63-63
古时,男尊女卑的秩序压制着女人。除了“三从四德”,还有“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子、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说到底,就是皇帝管男人,男人管女人,老子管儿子。  相似文献   

8.
轰动世界的锦屏10万件清代林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卖一了,父卖子休,如花落地,永不归枝,水流东海,永不回头。”“父卖子休,子卖父丢,高坡滚石,永不回头。如有反悔,罚黄金二两,白水牛两头。”这是发现于贵州锦屏的清代康熙末年撰立的一份林业契约誓愿歌。近10万份清代林契在清水江畔“杉木之乡”锦屏县沉睡了数百年。手捧这一纸纸发黄的清代林契,让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9.
孙德成  袁涛  赵雷 《文史精华》2010,(10):61-63
<正>上草洞战斗,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一个歼灭战的经典战例,其作用和影响,在战后几十年中一直为人称道:一方志愿军116师敢于打不执行命令的硬仗、恶  相似文献   

10.
利簋铭文中的“■师”或称作■、■、柬,屡见于戍嗣鼎、宰椃角、父己簋、王来奠新邑鼎诸器,它是商末周初的一个重要城邑。但是,“■师”的地望何在?史学界认识不一。搞清这个问题。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师”即偃师。兹粗抒浅见,以求指正。现将有关诸器铭文简述如下: 1.戍嗣鼎铭:“丙午,王赏戍嗣子贝廿  相似文献   

11.
行辈失序的称谓,见诸古代文献者不在少数,下面我们胪列若干,均属亲族称谓范畴,非亲族称谓的行辈失序将另作讨论。 〔公〕《吕氏春秋·异用》:“子之公不有恙乎?”下文有“子之父母不有恙乎”之语,故知公指祖父。《史记·外戚世家》云:“封公昆弟。” 《索隐》云:“公亦祖也。”睡虎地秦简《编年纪》:“十六年七月丁已,公终。”又:“廿年七月甲寅,妪终”公与妪对文。《说文》:“妪,母也。” 《广雅》:“公,父也。”公作祖父通  相似文献   

12.
儿子贪玩,对老师布置的写字作业,常常是乱涂乱画交差了事。有一天,妻子检查他的作业,看过之后,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顿,并罚他重写5页。不到10分钟,儿子便来交差,我惊异于他的“神速”,妻子接过一看,才知他每页只写了4个东倒西歪的大字。妻子气得扬手欲打,儿子却振振有词,辩道:“你要我写5页,并没要求每页要写多少个字!”我听后哭笑不得,妻子却咬牙切齿地训道:“你不把字写好,星期天哪也别想去玩。”到了星期天,我和妻子恰好都要加班,妻子便布置儿子:“做完老师留的作业,再完成10页字,字必须写在格子内,如果不认真完成,等着打屁股。”儿子不敢反…  相似文献   

13.
寻找叶永青     
谁是叶永青?你不知,我不知。但高剑父的后人心里有数。因为要为蜚声海内外的岭南画派一代宗师高剑父撰写传记的缘故,高剑父的后人一直希望找到叶永青。踏破铁鞋无觅处,在著名画家黎明不久前举行的一次画展上,叶永青的儿子也去了。高剑父的后人知道对方身份后便感慨道:“几十年了,我们一直不知叶永青的下落。若缺了叶永青,高(剑父)师创办春睡画院教艺育人的感人经历,也许就会略有遗漏。” 叶永青人如其名:一生痴爱丹青。岭南画派的创立人高剑父慧眼识得叶永青,于叶永青的艺术道路来说自  相似文献   

14.
冯道(882—95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史称“官场不倒翁”),字可道,五代时人,自称长乐公,心胸宽阔,随遇而安,一生过得算是快乐。一日,冯道的一位学生到他家读《老子》,当读到书中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时,忌于师讳,不敢往下念了:“不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冯道则不以为然,呵呵一笑,你道吧,想咋道,就咋道吧。  相似文献   

15.
徐悲鸿先生是我国现代的艺术大师,又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先生天资敏慧,早在童年时代已经流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有一天,先生父亲的朋友来访,父适外出。及归,告父。父问:“来者何人?”先生回答说:“没有问姓名。”父道:“不问姓名,何用告我。”显然带有责备的意思。先生翘起左手大拇指说:“是这个人。”原来客去之后,先生把来客的容貌,已在手指上作了妙肖的默写。 先生虽然聪明过人,但始终认为“艺精於勤”。他尝言:“兄弟不信世界上有甚天才,是在我辈切实研究耳。”又说:“今欲成艺术家者,则有数种条件:一、须有极精锐之眼光,灵妙之  相似文献   

16.
马保春《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河东郡“闻喜”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今曲沃也。秦改为左邑。武帝于此闻南越破,改曰闻喜。”其中“今曲沃也”之“今”当是“故”或“古”之误。这是因为:首先,应劭为东汉末年人,而历代地理志书及相关文献表明,自秦代至北魏太和十一年,河东地区无“曲沃”的地名,应劭何以言“今曲沃也”。史籍所载曲沃事,最早见诸西周时期的晋成侯(唐叔虞之曾孙)迁都一事,《诗经·唐谱》云:“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燮父改为晋侯……至曾孙成侯,南徙居曲沃,近平阳焉”。春秋以来,曲沃又成为晋昭侯别…  相似文献   

17.
牛老头     
说起来,爆米花应该算是小区孩子们最最钟爱的零食了。所以,外来的商贩,卖牛皮糖的,卖针线的,卖凉席子的,卖橡皮筋的,卖毛线的,卖蔬菜水果的,都不如卖爆米花的牛老头受欢迎。小区的孩子干什么都不爱讲秩序,惟独打爆米花的时候,牛老头大喝一声,把队排好!孩子们便乖乖地按照先来后到的秩序排了一溜长队。那时节,工厂效益很好,家家户户副食消费量增加,粮食有余,大米、玉米、糯米、黄豆,凡是能做成爆米花的都逃不过被送进滚筒的厄运。牛老头个子不高,满脸的皱纹———这也就算了,偏偏那一道道皱纹的深处还填满了黑色煤灰,似乎永远都洗不净。一双…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国民党御用文人毁之曰“帝王思想”、“冶态妖容”陈毅道国共的风骚较量是“方寸岑楼怎比高”蒋介石愤然作色道:“比打一个大败仗还丢脸!”毛泽东不屑一顾道:“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相似文献   

19.
本篇记范宣答其兄子问晋殷祭祀中的亲尽迭毁之法,中华书局标点本第451页如下: 舜庙所祭,皆是庶人,其后世远而毁,不居舜上,不序昭穆。今四君号犹依本, 非以功德致礼也。若依虞主之瘗,则犹藏子孙之所;若依夏主之埋,则又非本庙之 阶。宜思其变,别筑一室,亲未尽则稀袷,处宣帝之上;亲尽则无缘下就子孙之列。 此处“稀袷”与“处宣帝之上”之间不应断开。该句为一整句,主语为“四君”①,“处宣帝之上”是为了说明(?)袷的次序。这段文字讨论的是晋宗庙中远庙“四祖”的牌位在大合祭(稀袷)时跟宣帝牌位的尊卑关系如何处理。四祖为宣帝的先辈,但宣帝司马懿于晋有奠定基业之勋,为晋太祖。东晋自迁到江南后,帝位继承多有不是父死子继者,如  相似文献   

20.
<正> 《隋书·百官志》云:“后齐官制:…太府寺诸冶东道,又别领滏口、武安,白间兰局丞;诸冶西道,又别领晋阳冶、泉部,大(亏阝)、原仇四局丞。”除滏口、武安,晋阳,原仇外,其它三冶(局丞)据说连大体方位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