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正林 《近代史研究》2001,2(1):168-208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推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边区政府颁布了农业、工业、商业、金融、财政、税收、交通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经济法规体系。这些经济法规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它是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抗战时期领导经济、组织经济、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因此,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主张。抗战时期边区经济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规范了社会经济秩序,推动了边区经济发展;保护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合法权益;并为新中国经济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1935年到1948年,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边区政府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就边区金融发展、经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尝试与实践改革。边区的货币发行对于当时克服财政困难、建设边区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于新中国的货币发行也有着借鉴作用。陕甘宁边区货币发行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抗战的重要后方,不但扮演着中国革命的中心角色,又是  相似文献   

3.
王素先生的《高昌史稿·统治编》是作者计划撰写的约200万字的《高昌史稿》的第一编,其他四编分别是《交通编》、《政制编》、《经济编》和《文化编》,据说有的已经完成有的还在撰写中。《高昌史稿·统治编》共六章:第一章“姑师与车师前国(先秦至西汉中期)”,第二章“高昌壁垒(西汉中期至西晋)”,第三章“高昌郡(上)(前凉至段氏北凉)”,第四章“高昌郡(下)(西凉至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第五章“高昌国(上)(阚氏、张氏、马氏王国)”,第六章“高昌国(下)(麴氏王国)”,后附“高昌统治年表”。自本世纪初以来…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由郭汝瑰、黄玉章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问世了。这是有120余万字。附作战要图100幅颇具分量的上下两册专。全书总共分为9章。第一章叙述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第二章记述中国的局部抗战,第三至九章记述全国抗战开始至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各次作战,并且以书首尾的绪论和后论,前后呼应,贯通一气。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地处西北,荒凉贫困,“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文化落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唯一保存下来的根据地,西安事变前后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抗战初期,边区政府维持3万军政人员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民政府发给的“抗日军饷”、国内外捐款及征收的赋税。[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汪毅 《中国地方志》2005,(10):11-11
为配合中央关于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的安排,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主管主办的《巴蜀史志》(国内外公开发行)在四川率先推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栏。专栏刊载了周恩来的《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寿》一,以及张善子与抗战、莫忘四川抗战、抗战电影(四川)纪事、坚持国共合作抗战的陈离将军、吴一峰在抗战时期的社会艺术活动、吴雪与抗敌演出等一组章,从一个方面凸现了四川的抗战活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珍藏有三张记述农民翻身史的“土地证”。 第一张为陕甘宁边区“土地所有权证”,规格为21.5厘米×17.9厘米。土地所有权证由边区政府统一印制,各县政府盖印颁发后生效。上面载明的内容有土地种类,土地坐落,土地面积,土地四至界限,每年平均收获量或收益,土地等级,定着物情形,所有权来历,所有人之姓名、籍贯、住址、身份等。此证持有人名叫杨绞当,为边区神府县一区六乡人,上地面积为一亩,是政府没收地主后分到的。由陕甘宁边区神府县县长晋钟灵于1939年9月3日签发,骑缝处盖有红色边区大印。此证的背面印有“颁…  相似文献   

8.
王冶 《黑龙江史志》2005,(11):22-23
在日前召开的《哈尔滨市志》(1991~2000)“农业综合”、“种植业”、“水产业”章(以下简称“农业三章”)复审稿评议会上,与会专家对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农委”)承编的三章复审稿给予了较高评价。省人大常委、原市委副书记董克勇认为,该志稿基本上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哈尔滨市农业相关部分的发展过程,突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在发展全市农业方面的指导思想及大政方针,符合唯物史观。《黑龙江史志》主编张守春评价此三章复审稿是“新一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我所见到的质量较高的复审稿,而且是我所见过的第一部没有完全用编年体记述的复审稿”。  相似文献   

9.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边区的人口流动、社会意识和习俗的变迁、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的研究表明:1.边区人口流动频繁,主要是移民和难民人口。占边区总人口的18.7%;还有军事人口和化人口的流动。人口流动对边区的经济、化教育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2.边区民众的民族意识比抗战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妇女缠足等陋习废除了;妇女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人身自由、婚姻自由和参政的权利。3.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工商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工商贸相结合的产业结构在边区已经形成。4.边区的阶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地主受到了极大削弱。贫雇农逐渐减少。富农和中农成为边区的主要阶级成份。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的食盐运销及对边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打破国民党当局对边区的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政府曾发起了大规模食盐运销活动,这次食盐运销活动基本上是与抗战相始终的,对当时边区的贸易、财政、金融,以及军政机关供给和边区人民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抗战大后方——陕甘宁边区的稳定,为全民族抗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椿 《史学集刊》2006,(1):39-44,52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从旧教育模式到创立自己的教育模式,由强迫教育到尊重群众的自愿与需要,由包办到民办公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体制。、国民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提高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程度,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从抗战的环境和边区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抗战培养人才,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迷信、不卫生的习惯,解决了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推动了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但排了边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明、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明、清)(日)山本进在80年代以后的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形成统治潮流的是所谓“地域社会”论。例如社会经济史学会编的《社会经济史学的课题和展望》一文是整理80年代的研究动态的,值得注意的是与明清史有关的上田信的《...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经济研究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开始了对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中国经济的研究。50年代起陆续问世的经济史资料集中,不少包含有抗战时期的内容,如《旧中国公债史资料(1894-1949)》(千家驹编,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版),《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4辑,陈真、姚洛、逄先知编,三联书店1957-1961年版),《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4卷,中华书局1962内部版),《旧中国通货膨胀史料》(吴冈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4.
地方志书有述、记、志、传、图、表、录七体,以志体为主。“志”以编(篇)章节目的形式表达,各个编(篇)可称“分志”。分志是什么体裁呢?一种观点认为,分志属纪事本末体。有著作称:志书“各篇章采用纪事本末体。”有文章称:志书“每一个基本书写单元则以纪事本末体依时间顺序记述该类事物的发展过程,以此形成一部以静态标题和动态表述构成的资料性著述。  相似文献   

15.
关于陕甘宁边区森林开发和保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的 194 0年 ,陕甘宁边区境内的森林覆盖率达到 10 %左右。但是 ,为了度过困难 ,边区只得毁林开荒 ,加之烧炭等 ,使大面积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造成环境恶化 ,水、旱、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给边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当时 ,边区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环境与气候的问题 ,认识到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开始注意对森林的保护 ,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令来保护森林 ,但是 ,这些政策和法令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建立和巩固被誉为鄂南桥头堡的鄂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在坚持敌后武装斗争的同时,依靠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经济斗争,不仅保障了当时我地方党、政、军和多次深入鄂南地区作战的新四军五师十四旅主力部队的给养,而且还将一批又一批的粮响源源不断地送往鄂豫边区,有力地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粉碎了日寇在鄂城地区推行“以战养战”的政策,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调动了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一、税收工作税收工作主要是征收行商税、坐商税和农业税。由于税收工作政策性很强,边区税务部门实行系统和地方双重领导…  相似文献   

17.
书讯     
近日,由储东涛主编的《江苏经济史》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除总论外,共设三编;第一编“古代江苏经济”,首先概述建省之前江苏境内的经济状况,然后分别研究建省以后江苏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人口与市镇,最后综合研究明清时期江苏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第二编为“近代江苏经济”,首先概述1840年之后西方列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先后发行的货币有光华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平衡贸易、稳定金融、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边钞发行过程中最基本的方针。边区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开展汇兑、代理金库、管理外汇和金银、发放贷款和建立信用合作社等六个方面。边钞的发行在陕甘宁边区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边区的财政困难,巩固了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扶持了边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边区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在政治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9.
一、清(1840年以前)地域社会八十年代以来:“地域社会”论在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占据了支配地位。社会经济史学会编纂的《社会经济史学的课题与展望》一书,就是对这一研究动向的整理和反映。其中、与明清史有关的研究成果有:岸本美绪的《明清时期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变化》、川胜守的《明清农业史》、山田贤的《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与社会变化》等。较之古典的经济史、这些研究侧重于从社会史方面来分析探讨,十分引人注目。1992年,这方面的研究继有进展。森正夫编的《江南三角洲市镇研究》一书(名大出版会),尝试由实地调…  相似文献   

20.
施政(有的志书称政务政绩)是新编政府志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记述内容,但是如何记述该项内容,特别是如何记述好旧社会历代政府的施政,这对保证志书质量关系重大。新编三级志书对旧社会政府的记述,一般都设有县署、府衙、市政府、县政府、省政府章或编,章或编下设施政纪略或政务政绩节、章。纵观众多志书评议稿和已经出版的三级志书对该项内容的记述,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是既无功也无过。有些志稿对旧社会政府施政的资料很少,有的根本没有记述,使读者看后有既无功也无过的错觉。二是只记有一些“反动透顶”“残酷压迫人民”“腐败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