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轻拍土     
我的家庭影集中,有一张5寸的黑白照弥足珍贵,那是奶奶留在这个世界的惟一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1981年8月17日摄于沈阳的姑姑家。奶奶内着白衬衫,外穿黑褂子.一脸慈祥,嘴角挂着微笑,露出一排整齐的假牙,满头黑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发髻。  相似文献   

2.
现场     
骆仪 《南方人物周刊》2013,(18):109-109
金黄色的水彩动画投射在幕布上, 映出一座大厦的纵切面,3名演员在窗口现身,唱起咏叹调,在温暖的灯光下写日记,逗猫。开场前领到的“奶奶软糖”,“六一”前的演出时间,叫《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的剧名,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一场欢快明亮的童话剧,却原来是英剧《黑镜》般黑暗、怪诞、沉重的成年寓言。  相似文献   

3.
奶奶     
丁纯 《南方人物周刊》2014,(38):112-112
2008年,奶奶88周岁。过完春节,她有半个月茶水不进,睡在堂屋中间的床上,一口气没上来,走了。奶奶活到近九十岁,农村叫喜丧,识字的人叫寿终正寝,乃有福之人。奶奶这辈子吃尽苦头,9岁时父母双亡,和一个弟弟相依为命,过着穷得叮当响的日子,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野菜、树皮、花生壳,能吃的都吃过。  相似文献   

4.
我最爱的人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是谁在跳健康操呢?定睛一看,原来是我的奶奶。我的奶奶很可爱,我们现在都叫她“老顽童”,为什么呢? 想到火星做客的人 我的奶奶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有一天,奶奶正在看新闻,看到了坑坑洼洼的火星。她神神秘秘地说:“孙女,我100岁的时候想去火星看看。”我不敢相信我所听到的一切,嘴巴弯成了“O”型,心里全是问号!奶奶竟然想去火星做客?奶奶说:“我要活到100岁。”说做就做,奶奶天天拉我去公园晨练、跑步。我在想,或许真的有一天,奶奶真能到火星去呢,我为奶奶加油。  相似文献   

5.
一只鸭腿     
奶奶六十三岁那年患了中风,不能在村边看羊儿吃草了,也不能拉着我的手在村口和那些白头发的老婆婆聊天了。奶奶整日躺在床上,躺累了就倚着墙坐起来,坐累了就躺下。当时爹娘都忙地里的活,能和奶奶厮守的只有六岁的我。我常拿本小人书,摊在膝盖上一动不动地看。阳光从木格窗子照进来,像一只温柔的猫盘卧在我的膝头,渐渐地伸着懒腰,舌头一下子就舔着我的脸了。奶奶会忽然说,幸儿真俊。我抬起头看着奶奶慈祥的脸。奶奶说,幸儿,亲亲奶奶。奶奶一直在床上躺着,我成了背起书包上学堂的小儿郎时,奶奶还躺着。每天放学后我先去看奶奶。奶奶的枕头底下…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描述:妈妈给了一个大苹果给4岁的浩浩。奶奶说:"乖宝贝,给奶奶吃一口。"浩浩"大方"地给了奶奶,还没递到嘴边,奶奶就假装咬一口说:"我家宝贝真懂事,是个好孩子。奶奶不吃,宝贝吃啊!"妈妈和浩浩都笑了。  相似文献   

7.
杯里     
“志强,来,渴不渴?”“有一点易瞌睡。”奶奶带着苦涩的微等递来一杯盐水。不怪奶奶。这应该怪爸爸妈妈,他想,如果他们不离婚,如果他们肯每月给奶奶寄些生活费来,如果……他不想再提起他们。他又想到了奶奶。奶奶每个月只能靠那点退休费来生活。厂里的效益不好,不知哪一天倒闭了,奶奶的生活就完全没有保障了。奶奶哪儿有钱给他买饮料呢?  相似文献   

8.
每回放学都期待大人早点来接的小派,却对前来接他的奶奶说了这样一句:"奶奶,你去上班吧。"早已退休多年、一心在家带孙子的奶奶听后倍感困惑。无论奶奶  相似文献   

9.
童言无忌     
《南京史志》2011,(20):22
这样就不疼宝宝陪奶奶到医院打针,奶奶对护士说:"请你轻一点,我最害怕打针了。"宝宝忙安慰奶奶:"奶奶,你别怕,让护士阿姨先给你打一针止痛针,这样你就不疼了!"小鱼最辛苦  相似文献   

10.
收渔网     
正一天,我和姐姐、姨妈还有奶奶去河里收渔网。按照奶奶的吩咐,我拿了两个水桶。姨妈站在船的一头,奶奶在另一头,我和姐姐在中间,这样是为了防止船翻。姨妈从岸边拿了一根竿子,三下两下就划了起来。到了河中央,奶奶叫船停下。之后,奶奶抓住立在船边的竿子,往上一拔,一根青色的绳子绕在上面,顺着绳子拉,一张网就露出水面。  相似文献   

11.
奶奶的事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3,(12):170-171
奶奶去世时,我刚从大学毕业,在邻县的一家报社工作。赶回去,亦未能见到最后一面。当时我很伤心,但没有流泪,因为奶奶走得很安详。享年88岁。此后多年,每次回家,都要在奶奶的遗像前上几支香。小时候,奶奶见到别人总会说,将来会和自己的孙子一起过。  相似文献   

12.
热点网罗     
《南京史志》2014,(12):2-3
3岁女孩陪环卫工奶奶扫街:长大给奶奶买好吃的 11月2日7时许,长春又是个雾霾天,PM2.5数值是370,严重污染。解放大路与树勋街交会的绿化隔离带旁,同时出现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一个是穿着橘色工作服的环卫女工,另外一个是站在一旁,看上去只有三四岁大的小女孩。女孩很听话,乖乖地站在矮树丛里。环卫女工在工作,时不时会伸出左臂拉住女孩的胳膊。  相似文献   

13.
奶奶的玛尼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亲爱的奶奶手持玛尼,行走在三川的土路上,这是一幅定格的图画,善良和勤勉就是奶奶温暖的叮嘱。奶奶的玛尼轻轻地转,人生的道路慢慢地走,嗡——玛尼——叭——咪——吽,白发的奶奶啊,为我缝制的花衣裳、还有绿色原野上雀跃的童年。嗡——玛尼——叭——咪——吽。  相似文献   

14.
吕霞 《中国土族》2004,(1):65-66
奶奶,此刻,我站在您的墓前,黄土的坟茔上已经有了青绿的草,奶奶,您是真的归于尘土了吗?就在一百天前,那个寒冷的清晨,奶奶,今生今世,我都忘不了那个让我失去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的那个清晨。天气是那样的寒冷,像我凄楚悲凉的心情,奶奶,我握着您逐渐冰凉的手,感到心灵中弥漫了寒意。奶奶,您活着的时候,我知道终有一天您会离我而去,而在您离去的那一刻,除了心痛与绝望,我只能在寒意四起的心境中,徒然地握紧您渐渐放松的手,奶奶,那一刻,我感受到生死离别的茫然,感受到灵魂颤栗的声音,奶奶……2003年的春节,不祥的预兆开始笼罩全家。年迈的奶奶…  相似文献   

15.
1948年沈阳解放,父亲被任命东北轻工业管理局计划科科长,成为“奉天满清宗室”中在新政权为“吏”的第一人。当时我家住在闹市十一纬路一幢3层楼的二楼.亲戚们闻讯投奔。满族尚往来,重礼节,极好面子.父亲将院内一溜4间车库,盘炕立灶,供老人们享用。“我家的奶奶数不清,有事没事都登门。关东烟子管个够,絮絮叨叨说不停。”大奶奶、老奶奶是我去世奶奶的姊妹,跟我们在一起。经常串门子的有大北关的依奶奶,小河沿的富奶奶,铁西的卢奶奶……我玩儿累了。就到后院找吃的。  相似文献   

16.
铿锵玫瑰     
1939年奶奶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入党宣誓在村里一条极其隐密的地道里举行。奶奶告诉爷爷要去相好的姐妹家串门儿。进了地道,奶奶震惊地看到了爷爷  相似文献   

17.
女人与烟     
对于吸烟女人的记忆,不能不提到我的童年时代,给我留下印象的吸烟女人是奶奶。那时家境不好,奶奶抽的烟都是一毛五分钱一盒的“大婴孩”、“丰收”、“黄金叶”之类的牌子。奶奶是个旗人,有些规矩、有些懒惰。她每天早晨差不多8点钟才起床,醒来之后的头一件事就是躺在被窝里点上一支烟,慢慢吸着。等这支烟吸上一半的样子,她便将烟叼在唇上,慢条斯理地穿上衣裤。奶奶到了70开外的时候,常常咳痰,为人孝顺的父亲有时就劝奶奶少抽烟,吃些营养品。可已有50多年烟龄的奶奶最终也没能戒掉这口嗜好。77岁那年,奶奶肺部生了癌,然后积水,然后窒息,然后……完了。奶奶的痛苦维持了将近半年。用这半年的痛苦来交换她50多年吞云吐雾的快活,奶奶可能觉得值了。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南京史志》2011,(4):18-19
俄罗斯科学家在莫斯科市内和市郊所进行的研究证实:孩子在奶奶的影响下只会变得更具有天赋。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天赋"任何一个父母都爱说:奶奶只会宠坏孙子。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塔  相似文献   

19.
沈俏静 《风景名胜》2017,(11):152-154
花驿的主人陈敏说,这里的摆设和物件很多都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旧物,因为,这座民宿就是根据她奶奶的记忆,为奶奶打造的“小时候的家”. 今年已98岁的陈敏奶奶出生于福建一个殷实家庭,家里开着当地最大的客栈.在奶奶身边长大的陈敏从小就听着奶奶描述她小时候的那个家有多大多气派,当时一楼是作为饭店,楼上是住宿的客房,有设计巧妙的天井茶室,门口摆着迎宾的石狮子. 听得更多的,是奶奶在16岁那年遇见了心上人,一位25岁的年轻军官,也就是后来的爷爷.从此,奶奶就离开了那个家,随着爱人天涯海角,辗转大半个中国,后来到了杭州定居.奶奶和爷爷一世牵手,恩爱幸福,无论是怎样艰难困苦的岁月,孩子们看到的都是他们乐观豁达的笑容.只是福建的那个大客栈,早已在战火中湮灭,奶奶也再也没能回到小时候的那个家.望着奶奶沉浸在回忆中的怅惘眼神,陈敏突然有了个想法:帮奶奶寻回那个小时候的“家”.  相似文献   

20.
吴欣 《民俗研究》2016,(6):31-39
"奶奶"是鲁西地区对女性神灵的一种称谓。泰山奶奶、鲁姑奶奶、托山奶奶是该区域流行的奶奶信仰。明清以来,三种奶奶神灵有着各自的神缘脉络,又相互借鉴与影响,进而形成鲁西区域社会特殊的层累与融合方式。信仰人群与神灵"交流"的时代变异,导致了女神信仰的世变与势变。突破国家与社会二元信仰研究模式,将"文化符号的创造与借鉴"、"信仰观念与礼仪实践"作为区域文化发生与发展的核心,强调了人群在文化创造中的主动性和原则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