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辉 《名人传记》2018,(1):66-73
时间过得真快.没有想到认识冯骥才先生已超过三十年了。他送我的第一套书是《冯骥才选集》,时间为1986年7月7日。我们熟悉后,我不再叫他“冯先生”,而是叫“大冯”,一直叫到今天。  相似文献   

2.
在南宁市,“三品王”可谓家喻户晓。这家经营牛肉粉的公司.全称叫“南宁三品王饮食有限责任公司”,它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叫杜晗,也就是本书作者杜宗锴,他是贵州人,系我的母校——贵州大学化学系86届毕业生。他穿过警服,当过教师.1993年辞职“下海”,  相似文献   

3.
因爱盗名     
我被盗了。 2006年.有人把我2002年在网上论坛发的文章用她自己的名字,投给了某个不大知名的杂志,几乎未改一字。我后来才知道,这不叫“抄袭”,叫“盗文”。明眼人为我喊冤,  相似文献   

4.
1969年初.我们在“群专”的人员统统被打发到“五七”干校。大同市有两个“五七”干校.党群系统在离城6公里的同家湾猪场,叫“一干校”;政府系统在离城10多公里的奶牛场。叫“二干校”。  相似文献   

5.
(一)四大变迁,城市标志 坐落在建瓯老城区中心的“五凤楼”。当地民间俗称鼓楼。它的前身是汉末建安立县时(196年)修建的“子城”南门(也叫“双门”)的遗址.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1800多年来.“五凤楼”历经四次重大变迁.现已成为建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性建筑。  相似文献   

6.
周子信 《文史春秋》2014,(10):33-34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于1920年8月在上海首先建立的。稍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的推动下,于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相继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名称不一,有的叫“中国共产党”,如上海;有的叫“共产党小组”,如北京;有的叫“共产党支部”,如湖北。其他地区党的早期组织也都离不开这三个名称,但没有一个叫“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7.
看守所里熬了12年后,曾被判死刑的河南农民李怀亮终获无罪释放。虽已恢复自由身.但人完全“木”了。一听见叫他的名字,便条件反射般立马起立,大声喊“到”!  相似文献   

8.
淮安市里岁数大一点的居民可能都记得,1958年本市开行第一辆公交车.在1路线老城区东西大街交会处南侧。即苏皖边区政府纪念馆大门北边。有个叫“博古路”的站名,很长时间这里也是这条线路的终点站.北到“二农机”,南至“博古路”,就是当时这座城市唯一的一条公交线路。  相似文献   

9.
陈磊 《南方人物周刊》2010,(15):24-26,28
100年前的奇梦第七届世博周际论坛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的发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10年.一位叫陆士谔的青年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陶一笑 《文史精华》2012,(8):42-50,1
1942年的盂夏。在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的“五一”大“扫荡”中,日军上坂胜所属的一六三联队.经过精心的策划和部署,用拉网合围的战术。将抗日军民向一个叫北疃的小村庄驱赶聚集。  相似文献   

11.
1952年夏季的一天上午,原天蟾舞台老板、江湖人称“江北大亨”顾竹轩的长子顾及庚。领着放暑假在家的儿子顾立尧在淮海路上走着。突然被人叫住。顾及庚一看。唤他的人正是一代大亨黄金荣。顾及庚就问:“黄伯伯,是你叫我?”黄金荣点了点头。顾及庚又问:“有什么事?”黄金荣就向外挥了挥手.说:“去叫你父亲来一趟。我有要紧的事同他谈。”  相似文献   

12.
1935年9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后.抵达哈达铺。中央在这里做出重要决策(在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时称“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挥师北上.取道丝绸之路。然后胜利到达陕北。如果说长征在此前可以用毛泽东的一句诗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聊作概括.那么此后。  相似文献   

13.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他自幼习艺,年仅13岁就在上海和苏杭一带唱红.“盖叫天”的名字也就这样叫响了。盖叫天最擅长演武松戏,其中《打虎》、《快活林》、《十字坡》等剧目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因此也成了在中国的京剧舞台上与杨小楼齐名的“江南第一武生”,被称为舞台“活武松”。  相似文献   

14.
1952年夏季的一天,上午9点多钟光景。原天蟾舞台老板、江湖人称“江北大亨”顾竹轩的长子顾及庚,领着放暑假在家的儿子顾立尧在淮海路逛马路。父子俩突然被人叫住。顾及庚仰面一看,唤他的人正是一代大亨黄金荣。顾及庚就问:“黄伯伯,是你叫我?”黄金荣点了点头,.顾及庚又问:“有什么事?”黄金荣就向外挥了挥手,说:“去叫你父亲来一趟,我有要紧的事同他谈。”  相似文献   

15.
50多年前的许多日常用语和现在不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20世纪50年代初的广州,上课叫“上堂”,下课叫“落堂”。同学称为“书友”,拍拖的对象称为“拖友”。三年级叫“三年班”,橡皮叫“擦纸胶”,唱歌叫“歌咏”,学校仪仗队用的鼓叫“洋操鼓”,算术题的答案叫“得数”。后来,我读钱穆先生回忆录,钱穆先生也说“得数”,于是知道旧时这样的说法,并不限于百粤。  相似文献   

16.
韩连赟 《丝绸之路》2010,(17):45-48
新疆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以及阿尔泰、乌苏、哈密等地区。总人口16.69万人(2003年的统计数字),历史上称西蒙古,也叫“漠西蒙古”。  相似文献   

17.
“文革”期间,范用在一次批斗中被打断了肋骨。他到医院求治.坐在诊室外等候,此时.传来护士的高声大喊:“饭桶!”没人应答,护士再叫:“饭桶!”范用猛然醒悟.想到可能是护上把“用”字看成了“同”字,连忙大声答应:“有!”屋里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他:有人能起这样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满族萨滴教条祀中,有一位始祖母女神,叫“佛多妈妈”,即“柳枝祖母”.在平常日子里,它的神位是在墙记祖宗龛的北侧,有一上窄下宽的、一尺左右长的黄布市口袋,叫子孙口袋,或妈妈口袋;或是在住房的东南角上,插一柳枝;还有的在庭院中树着一位柳杆等,都是它神位神灵的象征.这一佛多妈妈的祭把仪式叫换锁.锁者,即是放在于孙口袋中的子孙绳上,在祭粑时重新系上的蓝、白、黑(或是五彩)线绳、布、绸条,这些线绳和布、绸条,叫“锁”,民间称为“神锁”.经过跳神仪式后,满族人认为这些线绳、市、绸条有了保护子孙的神力。即刻从…  相似文献   

19.
修行与神通     
《山茶》2011,(6):6-6
修行这个概念.今天已经成为迷思。好像只有在无人处秘密修炼神通法术。才能叫修行。于是。在那些动辄将自己看不顺眼的事物斥为“不科学”的人眼里.修行便成了“封建迷信”之类的荒唐事情。  相似文献   

20.
《纵横》2013,(10):31-35
教会学校里的爱国青年周有光和沈从文分别娶了苏州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和老三张兆和。用有光和沈从文成了连襟.他给连襟玎义了个外号叫“乡下人”,沈从文则叫他“周百科”。这本是家里的玩笑话,结果流传出去,成了一段趣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