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知白先生为中国当代绘画大家,其书法艺术也有相当的造诣,却少为人所论及。本文从书法用笔的角度,将刘知白先生之书法用笔与绘画用笔加以比较,从中分析书法线质和绘画线质在其作品中的一致性,呈现刘知白书法艺术中以画法参书法,笔法互用,心象自出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吴大羽作为中国新派绘画融合探索的首位拓荒者,其艺术思想颇具先锋性。早在20世纪初期,吴大羽就参透西方立体主义与野兽派的绘画风格,并将这些现代派的艺术观念与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相结合,成为中国最早运用“书写性”思维进行油画创作的先行者之一。本文以吴大羽的油画作品为例,梳理其“书写性”绘画语言的背景、手法,探索其艺术在当代中国油画体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郭熙是北宋著名山水画家,其画论强调对真山水进行写生,通过观察自然与主观审美意识相结合,将自然山水的意境神韵跃然纸上。文章着眼于郭熙绘画的写生观,通过研究分析他的绘画作品与理论观点,将其与现代山水画创作相联系,总结出郭熙写生观对现代山水画的启发意义,并从构图、笔墨、意境三个方面分析郭熙写生观对现代山水画的创作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唐代昭陵墓室壁画从壁画的题材、构图、绘画方式、风格等方面对唐代墓室壁画作了系统的阐述。主要描述了在考察过程中对墓室壁画的一些初浅认识,将墓室壁画与唐代绘画联系起来发现其存在的一些联系和区别;墓室壁画对唐代绘画的影响以及它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由于以往研究的不足,目前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一些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仍有一些明代宫廷绘画作品未被正确鉴别出来,由于不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实为明代宫廷画家,使作品的价值长期以来未得到正确的认识。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宫廷绘画所具有的丰富多样性,其绘画风格并不是单一且一成不变的,以往将"院体画"与明代宫廷绘画等同起来的观点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游小燕 《南京史志》2022,(21):46-48
<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使他们打开心扉,与外界进行交流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外界环境使然,有的性格内向,可以运用绘画的形式促进他们与外界交流,绘画心理分析这种方式最初是对儿童的性格和艺术能力进行评测的。成人的心理相对成熟,抗焦虑能力较强,和成人不同,幼儿注重表现直接的行为或游戏来传达其各种情绪,如喜悦、焦虑等,绘画是一种自我情感抒发和表达的艺术,深受幼儿的喜爱,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特征。通过绘画这种形式能够表达出其内心的情感,在这种背景下,将绘画艺术作用于留守儿童中,能够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赵洵 《神州》2013,(31):244-244
鲁道夫·阿思海姆认为视觉具有思维性,绘画作品本身具有表现性,他的研究成果对绘画艺术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电影的运动影像是了大量静态画面的“似动”,那么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在绘画艺术中取得成就对研究电影画面的构图表现性是否也有意义?本文旨在在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研究绘画艺术表现已获得一定的成就的基础下,试图将其美学原理应用到电影这门艺术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房学惠 《收藏家》2006,(4):49-54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两千余年的交往历史。日本绘画的产生与发展深受中国绘画的影响,但是日本人在学习、接受中国绘画的同时,并不是机械地照搬、模仿,而是将中国绘画与日本本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有机融合,使日本绘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与中国绘画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到了近代,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在继续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日本传统绘画的同时,主动学习西洋绘画中的某些表现技法,从而开创了日本绘画艺术的新境界。中国是日本绘画的收藏大国。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部分博物馆、文物商店、工艺品公司、画廊以及私人手…  相似文献   

9.
高佩育 《神州》2013,(1):181-181
花鸟画的审美最早缘于古代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色彩审美,但首先是色彩的审美观。经历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时期的绘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利用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从礼、义、教角度来规范绘画造型和色彩。水墨是古代文人创作运用最多,也最熟练的基本材料。中国传统绘画自古就有“墨分五色”之说,花鸟画写意是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时,将人与社会、自然三者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花鸟画写意性绝不是简单造型与立意上的思想观念,而是要表达中国传统绘画“状物抒情”的功能本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构图都是其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画像砖作为六朝绘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必然受到六朝绘画的深远影响。其与六朝绘画题材、技法、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韩小赫 《收藏家》2015,(2):89-90
徐燕孙是20世纪中国画坛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人物画博古今各家之长,兼中外技法之巧,并将自身的性格特征与艺术理念完美的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徐燕孙在上世纪中叶的中国画坛盛名一时,他交友广泛,从学者甚众,其绘画艺术对整个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金丽 《东方收藏》2023,(10):140-142
彼得·勃鲁盖尔是16世纪尼德兰地区伟大的画家,其一生的艺术创作以农民题材为主,将农村生活作为灵感来源,人们因而尊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正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其创造出了另一种艺术审美,这种审美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围绕彼得·勃鲁盖尔绘画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与艺术风格,分析他的绘画艺术风格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3.
郭长乐 《神州》2021,(2):37-38
本文以重点分析拉斐尔前派威廉·霍尔曼·亨特绘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幅画作为起点,将其进行对比,结合时代背景从找出其女性道德观念在画中的具体表现并加以解释分析,探究艺术家个人以及时代道德观念对绘画创作的深层次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流传画迹和著录文献,对钱毂绘画的风格演进和绘画特色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人生际遇与绘画实践的内在关系,期望这种探讨能对吴门画派以及文徵明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姚念达 《世界历史》2020,(3):90-105
在美国人追求文化独立的19世纪前期,哈德逊河画派以风景画为基础开创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绘画风格。该画派不仅创作了大量令欧洲艺术评论家赞赏的绘画作品,而且为美国人提供了建构身份意识的艺术素材。画家们借助风景画建构起一套美国地理空间形象,并且将其与美国在宗教、政治上相对于欧洲的优越性联系起来。哈德逊河画派的作品与美国当时的政治理念相互呼应,将荒野的文化含义可视化,在文化层面对美国的共和制度和西进运动提供支持。同时,绘画将美国地貌压缩成地理符号,激发了美国人对共享地理空间的想象,成功地增强了美国人的地理归属感,有助于美国人对国家身份意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刘涛 《神州》2012,(25):61-61
园林绘画是园林技术专业一门基础必修课,需要将传统美术绘画技法与园林技术专业设计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造性思维。本文对园林专业园林绘画教学进行了分析,通过以下几方面探讨具有实践性与交叉性的特色园林绘画教学方法,包括强化美术鉴赏、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增加手绘技能训练及创造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外部环境与氛围等等。  相似文献   

17.
张慧敏 《丝绸之路》2010,(16):65-66
中国画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将其所感、所思、所悟,转化为可以让欣赏者感知的视觉信息,来表达自己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衡量绘画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中国绘画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画家创作的原则,更是观者欣赏的原则,是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杜培蓓 《神州》2012,(28):176-176
19世纪东方美术特别是日拳的浮世绘版画对欧洲绘画的冲击很大。西方现代艺术家反对传统写实,将东方水墨语言因素融进了西方绘画形式系统。中西绘画语言的互补,并不是一种中国式写意与西方式写实之间简单的“取长补短”。而是用东方绘画中那些有利于激活作者视觉体验的形式因素,来突破传统西方绘画写实程式时个性创造力的约束。  相似文献   

19.
虽然西夏时期的文化在当时并不是很发达,但其表现出来的绘画艺术却相当突出,出现了很多著名绘画艺术家,绘画风格也与传统有所不同。例如战争的出现,使西夏本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艺术文化相互碰撞而产生了与众不同、新颖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使两者的艺术文化不再单一化、封闭化,融合之后的西夏文化变得越来越精彩。本文主要从绘画艺术的发展、形成原因、特征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对西夏的绘画艺术风格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20.
河南汝州阎村出土的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学术界一直将其绘画内容视作上古时期的图腾画。笔者研究认为,这幅彩陶画与传统意义上的图腾画在性质上有较大区别,经比较研究同时期其他地区出土彩陶绘画可以发现,这幅史前鹳鱼石斧图,应该归入巫画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