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山,原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由于走的人多了,后来才有了路。明代早期,大陈原较荒僻,自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汪氏后裔迁居而入,这里才有了人间烟火,大陈由于是江山至常山的必经之道,后来才渐渐成为商贾集散之地。古村落随汪氏裔孙开设私塾、行医,以及江山至常山商贾等来往兴盛的贸易,才渐渐发展成形。  相似文献   

2.
    
《神州》2011,(1):I0001-I0001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中国大作家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物周刊》2010,(41):80-81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路者,没有地图也没有路标.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大学应该学什么”、“出国、读研还是工作”、“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如何应对命运的挫折”、“人生真的可以走直线么”……青春有太多的岔路口,而那些失败的经历曾一次又一次浇熄前进的热情。  相似文献   

4.
“当你被划为异类时,你该付出多少的代价?当你懂得路要靠自己去走,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你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所以我们从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个信念:你没有权利休息,你没有权利不努力”  相似文献   

5.
大墩岭     
行走在山路,我总是犹豫不决.虽然我知道山里的每一条岔道都能通向山外,但我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看似平坦的路,却不一定能走得出去.这不,行走在山路上,我前面的终点是远在东山岭上的大墩岭,但拐来拐去还在山岭间盘旋,虽然我的眼睛已经清晰地看见了大墩岭,但我的脚还没有踏上大墩岭的土地一步.其实开着车上山就是一个错误.多年来,我们把路交给了车子,而我们的双脚已走不动路了,一些原本很好的路,在我们脚下就变得不好走了,以至于有时候会走不下去.如此想来,今天我即便到了山顶,也达不到目标.每次从大墩岭脚下走过,我总会怀着一份敬仰.这座并不算太高的山(我查了一下,大墩岭的海拔高度为2780米,和互助众多的高山比起来,这真的算不了什么),因为和我们离得如此近,又因为人们赋予它太多的信念,才使这座并不算出名的山给了我一份敬仰和向往.  相似文献   

6.
悠悠云濛山     
我很奇怪,这山的名字怎么这么富有诗意。云雾(氵蒙)(氵蒙),它使我一下子记起江南的秀山,江南的绿雾,记起那雾里的松,雨中的竹,云外的石,朦朦胧胧,缠绵悠长。 当小毛驴拉着板车,载着我们赶过塔岗口,钻进山谷中,我才醒悟,我才真正的记起,这里是豫北的云(氵蒙)仙境,这里是殷商时的朝歌故地,它少了点柔媚,多了些粗扩。 山重重,路重重。两山对峙而出,忽而斧砍刀削,忽而连绵逶迤。小驴车在谷底颠簸,车下的路,尽是谷中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自然铺成。也许当初就没有路,是进山的人们用车轮碾  相似文献   

7.
独山行     
杜扬 《贵阳文史》2003,(3):49-50
独山县名的由来,民间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据说是张三丰赶山,一边赶一边歇,白天赶,晚上宿,后来赶不动了,就将山留在这里。由于这座山是在一片广阔的平地上凸兀而起,一峰独秀,故就以“独山”作为这个方圆2千多平方公里地方的地名,并将这座山定名为“独秀峰”。 独秀峰并不很高,但却郁郁葱葱,亭亭玉立。它的周围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是独山著名的“无公害冷凉蔬菜基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8.
传奇小五台     
小五台,对于你我这样坐不住的人,永远有着无穷的魅力。作为北京周边地区的制高点,小五台是一个美丽的传奇。 6月29日,期末考试刚刚结束,我和W便随三夫俱乐部奔赴小五台,计划是7:30PM出发,驱车5小时到达赤崖堡,然后扎营休息,次日爬山。但事与愿违,由于人数过多,临时又租了一辆车,结果8:45PM才上路。由于种种原因吧,没有走高速(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一路堵车,直到次日4:50AM才到达目的地──赤崖堡村。 下车后没有休息,背上包向山脚下进发,一路林荫道,密林蔽日,微风徐徐,流木潺潺,上山…  相似文献   

9.
乡村笔记     
我的学生们,是地地道道山里的孩子,家家贫困,个个朴实。下雪天,他们才穿一条单薄而破旧的裤子,打赤脚上学。一路上,全是碎石、树桠,他们一点不怕,就像当地山歌唱的:老虎走前我走后,脚踩花蛇当草鞋。  相似文献   

10.
路的变奏曲     
王迪 《南京史志》2009,(6):27-27
这不是用劳动和汗水就能搭建而起的路,也不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的路,这是一条需要用乐观、智慧、勇气才能修建而成的人生之路。很多人的路迷茫没有方向,很多人的路平庸没有风景,那是凶为这路上缺少了自我认同、当仁不让的气概,但是很多伟人的路却恰恰拥有这些!  相似文献   

11.
路的变奏曲     
这不是用劳动和汗水就能搭建而起的路,也不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的路,这是一条需要用乐观、智慧、勇气才能修建而成的人生之路。很多人的路迷茫没有方向,很多人的路平庸没有风景,那是因为这路上缺少了自我认同、当仁不让的气概,但是很多伟人  相似文献   

12.
戏解西游     
谢山 《炎黄春秋》2006,(4):76-77
俗语:跳不出如来掌心。似乎如来法力无边。但细思之,这法力其实亦有限,三千年一劫,即是历史发展规律。五行山也有崩颓之一日,岂能违反沧海桑田的规律。孙大圣被压了几百年,到头来还得放他出来,再关下去也没有意义了。如来也不得不出此一招,只是加了个条件:“皈依佛门”,其实丝毫没有改造好,只是用个金箍骗了他才迫使就范。然而查查记录,几次使用紧箍咒,错的是唐僧,由此可见紧箍咒的教育意义的渺小以至无能了。孙大圣放了出来,脾气还是依旧,看来还是挺“顽固”的,他是石猴,脑袋自然是花岗石的。  相似文献   

13.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相似文献   

14.
牛脾山访古     
牛脾山,说是山,实际上只不过是一道较高的岗阜。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道岗阜就是因为有了“仙”才使她有了名。由开封最西南端的洧川镇(今属尉氏县)出发沿开许公路南行,过了双洎河桥,只见路西岗峦起伏,布精结秀,俨然一幅画屏,这便是有名的牛脾山。牛脾山,即春秋时郑国的大隧山。据《洧川县志》记载:“山高二十余仞,北接洧内,绵延七八里,其中断处为大隧涧,两岸壁立争高,中有坦途可容方轨。”这大隧涧是见于史书记载的郑庄公掘地见母处,俗叫作逢母岗。郑庄公的弟弟叫段,食采共城,号共叔段。母亲武姜氏偏爱叔…  相似文献   

15.
在路上     
世上先是没有路,鲁迅先生考证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世上后来尽是路,大大小小皆通罗马,也便不知该如何选择。有人爱走阳光道,有人爱走独木桥,有人北上包抄,有人南下迂回……毕竟每条路都有诱惑,毕竟每个人都会选择。道可道,非常道,但大家选路上路都有一个追求———走捷径,行坦途。不幸的是,往往很多人选择的捷径坦途竟充满荆棘坎坷,甚至是条不归路。峰回路转处,有人悲观退缩,有人见机调头,有人躺倒不前,但,总还有一些人悲壮地前行,他们无悔自己的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他们不惧山重水复,坚信前程柳暗花明,他们一直在走,百折不回。…  相似文献   

16.
夜幕降临,星星爬上夜空,没有路的大山里亮起一束手电筒的光,一闪一闪,宛如星光。走得近了,才看见举着手电的是11岁的彝族小女孩吉克伍各,瘦小的个子,书包比肩宽,一只手电筒照亮回家的路。这条上学和回家的路,她每天要走4个小时以上,早上出门时从天黑走到天亮,下午放学后从天亮走到天黑。  相似文献   

17.
肖桂芹 《东南文化》2003,(10):28-35
紫砂器的起源.历来有多种说法。传说,宜必紫砂泥最早是由一个异僧先发现的.随后他便沿利边走边喊:“卖宝贵去”,见村里的人不理睬,又嘁:“不买贵.那买富怎样?”村人见奇.就跟着他走,而走到一个山洞.果然发现有五色斑斓的泥土,很适宜制陶.从而发现了紫砂泥。可惜的是,这个传说没有年代.我们不知道它是发现于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8.
余石泉 《安徽钱币》2005,(2):44-45,F007
《汉书.食货志》载:“吴以诸候即山铸钱,富埒天下。“《史记.平准书》云:”故吴诸候即山铸钱(索隐:案即训就,言就出铜之山铸钱,故下文云即山名铜山是也,一解“即山”山名也……)。”这里即山应作山名解,“即山”就是“藉山”。汉设铜官,也就是今日的铜陵“铜官山”。1986年安徽省考古所成立皖南古铜矿考古课题组,先后对青阳、南陵、繁昌、贵池、泾县、铜陵等县展开调查,从墓葬和窖藏中先后出土一些西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19.
玉龙山 玉龙山, 冰天雪地无人烟。 盘古开天绕道走, 天下无人敢登攀。 1935年夏,我红二方面军二军团六师,在数十万蒋军前堵后追的情况下,决定翻越云南省丽江县境内的玉龙山,再过大草地,北上抗日。当我们调查行军路线时,几乎没有一个群众赞成去爬这座高达5500米以上的大雪山。 那时,我在师供给部通信班当通信员。全班八名同志,最小的才14岁,最大的也只不过18岁。但是,年小志大,在动员会上一致表示:雪山再高也没有我们的志气高,草地再大也没有我们的决心大!  相似文献   

20.
《旅游》1999,(11)
提起广西,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可在桂林东北方向有一个名为资源的地方,却鲜为人知,那绝对是好山、好水、好地方。游广西,不可不看桂林,也不可不到资源。资源江漂流“资江漂流,华夏第一”。资江属长江水系,自南而北注入洞庭湖。资江两岸植被葱郁.河床宽度平均100米,水势稳定,仿佛一条玉带穿梭于奇山峻岭。漂流其间,犹如步入长长的山水画廊。资江漂流全程22.5公里,涉45条滩。拐31道湾,但不管是乘坐木船、竹筏,还是橡皮舟,都是有惊无险。沿江分布60多处景点,“风帆石”、“神象饮水”、“火炬”、“将军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