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歌唱     
《山茶》2009,(6):34-34
万物有象.万物更有灵.透过影像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仔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它们会给你带来美妙的交响乐,抓住它们灵动的瞬间,感受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春寄语     
有人问,本刊封面上为什么用红、黄、蓝绿四个色块? 我们说,红色是太阳与火焰,黄色是黄土大地,蓝色是青天与碧水,绿色则是承受光与热,植根黄土地,饱汲长流水的生命万物。生活于这顶蓝天下与这片黄土上的中华民族,止由此才得以生生不息和繁衍发展。亿万炎黄子孙正是在辉煌灿烂的民族之光照耀下,才得以如绿色生命似的历经千秋万代,永远欣欣向荣。世间万物又从来不是单色调或清一色的,总是色彩缤纷、斑斓繁盛,却又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丰富复杂、争奇斗艳的光与色,都再不开红、黄、蓝等原色。从自然界到人世间。都接受并遵循着这一原理或定律。 《…  相似文献   

3.
朱涵 《神州》2013,(21):56-56
对于每个人而言,光这个名词并不会陌生,它能给予万物温暖和光明。但光究竟是什么?人类对它的认识又有怎样的争论与改变?它又与量子力学有着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亚明 《中国西藏》2006,(4):80-83
五月的后藏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年楚河畔杨柳青青.雅鲁藏布江碧波荡漾.天边不时飘过一片片乌云,在阳光下洒落一阵大雨.顷刻间乌云又随风而去.依旧留下白云在群山中.蓝天下舒卷着曼妙的身姿。西藏的粮仓年楚河两岸.青稞.油菜.玉米各种农作物进入旺盛的生长期,绿色的田野给雄伟的高原带来了不少秀意,路边的马兰花犹自开得如醉如痴,走在田野里.你仿佛能听见各种生命在窃窃私语。  相似文献   

5.
祁雅婷 《丝绸之路》2013,(16):61-6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宗璞是一位深具中西文化素养、独树一帜的作家。她以敏锐的直觉,关照自然万物,关照生命,关照爱与美,由此形成了她作品的独特风格和她的生命美学观。其生命美学观的内涵可以从生命的本质、基本属性、生命美学观的核心等几个方面进行阐释,通过正反对比表现民族生命、个体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6.
<正>古人造字,"生"乃"人"与"土"之交叉结合。"人"为生命,在"土"之上,"土"为基础,能生万物之"土",称为环境。故环境诞生生命,生命不离环境,二者相依相存为"生"。  相似文献   

7.
松尾芭蕉的俳句,体现了日本民族一种熔融的自然观,同时也表现了一种东方式的生命意识。庞德的意象诗,继承了19世纪象征主义的“感应论”,寻求与万物生命的对话;同时与20世纪象征诗人的“客观对应物”也有共同之处,都努力使生命的本真呈现出来。但是,庞德意象诗的主要灵感来自于东方的生命意识。中国诗歌的生命融合观,日本俳句的生命瞬间呈现的意识,使庞德最大限度地走出西方理性主义观念,捕捉生命瞬间本真的呈现。  相似文献   

8.
题记: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是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冬率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因此,冬季保健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世界》2012,(10):155-155
万物皆有道。食之道,循自然。食物源于自然的恩赐,每一个季节都宠爱着不同的生命,我们从食物中体验春夏秋冬的转变,品味自然,感悟人生。三星MOUTON冰箱,道法自然,传递新鲜好滋味。  相似文献   

10.
怀念一场雪     
春天是希望的孕育者,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大地的万物生灵。而冬则是孕育希望的载体,她用自己的生命之水滋润着大地的每一个干涸的心灵。下雪了,心里不知哪里来的喜悦,我总觉  相似文献   

11.
至人无法     
天地开合,日月交替,宇宙生命互动不息。不论是百川争流的浩浩荡荡,或是荒凉大漠的苍苍茫茫,皆是冥冥中万物连转的外露痕迹。广宽浩瀚的自然景象既激发哲学家对人类生命的沉思,亦为无数诗人和画家提供超然脱俗的感悟与启示,他们当中,包括明清美术史上光芒四射的八大山人、石涛。在西方,从感知出发的完形心理学者  相似文献   

12.
泰山信仰论     
刘慧 《民俗研究》2015,(2):105-114
泰山信仰是关于"生"的信仰,也可理解为生命信仰。这种信仰源发于对太阳的崇拜。太阳是世间万物的初始者,而由太阳运动所引发的阴阳观念是对生命发生的概说。天、地作为与阴阳对应的范畴,是生命的缔造者,封禅是对天地恩德的答谢。在泰山信仰的历史发展中,对"生"与"生命"的崇尚,始终是一个永恒的基点。泰山信仰的宗教与非宗教特性,具有广泛的"适应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感受到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万物生长     
王建梅 《世界》2010,(2):2-2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憧憬着和煦温暖的东南亚,为读者应时奉上东南亚专辑。今年,当主题定为“植物东南亚”对,大家雀跃了——有什么比那些日光浮涌中的植物更“东南亚”呢!光是陆离奔放的色彩就已经令人心仪不已了.那些细小生命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4.
张蕾 《东南文化》2002,(2):78-81
战国时期的楚漆器在中国古代漆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南方楚化的那种“尚系在山泽原野中与天地的大气流衍及自然界奇禽异兽的生命相接触,且对之有神魔感觉时的意图”,使“人们从深心里感觉万物有神魔的生命与力量,从而描绘出琦玮诡谲,呈现异样生气魔力”的漆器纹样。  相似文献   

15.
汪建策 《南方文物》2011,(2):186-187
水,生命之源,万物之根。湓浦、浔阳、江州是我们九江城市之古称。这些古城名都有一个相似的共性,那就是与水有关。九江30年来的考古资料显示。远古先民在选择聚居之地时,多以水边台地为基。  相似文献   

16.
谢凡 《旅游纵览》2014,(3):38-41
水乃万物之源,对于所有生命不可缺少。对于印度教徒来说不只是生理需求,更是精神寄托。我走了印度很多地方,发现印度人把水当做神圣的物质在崇拜,不只洗清身上罪劣,更净化典心灵。有湖和江,必成圣湖和圣河。  相似文献   

17.
敬畏生命     
正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们应当恭敬与珍爱地对待生命。古人说,人必须有三畏:畏天,畏地,畏己。畏天就是要顺应天道与自然;畏地则是心怀感恩,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中的万物;畏己就是敬畏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之心,古人如此,今人亦然。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勃勃生机,呈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漠视生命,肆意践踏人类性命的暴行,必将受到人民的审判、正义的严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的法国象征派运动,给浪漫主义以来的欧洲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诗风。对于象征派诗歌的把握,有一个核心的精神,那就是寻求同万物生命的对话。从波德莱尔的“感应”,到兰波的“通灵”,再到马拉美的“无限”,法国象征派诗歌建立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中心论的全新的生命意识,对后世的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甚至是生态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笔者所在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命之光"西部支教团为例,从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自身、对社会以及对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几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苗族与蜡染工艺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崇信万物有灵 ,万物皆有生命 ,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相互依存 ,世界才能美妙。泰勒的《万物有灵论》则阐明了宗教和艺术的本质联系。没有掌握科学知识的少数民族 ,他们在原始的劳动中 ,同样也产生巫术 ,利用巫术的幻想 ,来达到自己在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某些欲望。因而创作了许多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苗族蜡染 ,最早是巫术礼仪 :蝴蝶妈妈生下12个蛋的其中1个孵化成苗族祖先———姜央 ,智慧勤劳的姜央为祭祀缅怀先祖 ,预示繁衍后代 ,而用树脂模仿蝴蝶于女人的背和腹。这就是从巫术到艺术的启蒙。“蚩尤九黎”是苗族最早的先民 ,“九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