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夏地理》2013,(11):178-178
1921年。德裔美国人霉梅尔(Rudolf P·Hommel)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完成另一个美国人莫瑟(Dr.Henry C.Mercer)委托的任务:“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中国人使用的工具和器物”.在中国一走就是八年,足迹遍布十几个省区。之后,经过七年的整理,终于在1937年出版了题目巨大的《劳作的中国:中国劳苦大众生活的原始工业图志——中国文明记录》一书。  相似文献   

2.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03,(4):190-198
2003年7月,一次别开生面的网络学术会议——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民间文化,在“民间文化青年论坛”(http://chinese.pku.edu.cn/teacher/chenyc)拉开帷幕。会议第一天就汇聚了中国海峡两岸以及美国、德国、13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近  相似文献   

3.
在讲周杰伦之前,我们想先讲讲他最主要的粉丝群体——80后.以及他们的这10年。2007年7月26日,美国《时代》同刊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国的“我世代”》(China’s Me Generation),用“MeGeneration”一词来形容中国当时处于20岁到29岁之间的年轻人(基本上指80后这一代),  相似文献   

4.
“青记”(中国青年记者学会)与“长江”(范长江)的名字是分不开的。 “青记”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抗战的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这个组织的主旨.就是为了团结一切爱国的青年记者.要求坚持抗战。要求政治民主;共同努力,唤起民众,争取全民族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5.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3,(10):95-95
《舍我其谁:胡适(第二部日正当中,1917—1927)》 内容简介 1917-1927年是青年胡适名满天下、如日中天的巅峰十年、,他引爆五四新文化运动,引领公众舆论,参与思想、政治论争,争夺文化霸权,时刻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短短十年,青年胡适一跃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公共知识分子”、“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本书大量征引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6.
西文部分一、论 文(一)总 论Wakeman,Frederic,Jr.:“TellingChineseHistory”,ModernChina,Vol.24(1998),No.2,pp.162-182魏斐德:中国口述史Huang,PhilipC.C.:“TheoryandthestudyofmodernChineseHistory:Fourtrapsandaquestion”,ModernChina,Vol.24(1998),No.2,pp.183-208黄宗智: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论与研究(二)政…  相似文献   

7.
略论我国世界史学界的某些流弊──读《美国历史散论》随想周祥森《美国历史散论》①(以下简称《散论》)是"80年代中期以来活跃在美国史、中国美国学等领域的青年学者"(见黄安年先生为该书作的"序")杨玉圣同志继《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之后,新近贡献于学界的一...  相似文献   

8.
一、论 文 (一)总 论中国的经验: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黄仁宇. 历史,144期一本按语多于原文的“御览”奇书:重读庄士敦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上、下).季姜 春秋,897-898期从地方史研究谈国史的重新整合. 汪荣祖. 历史,147期从山东到台湾(二).杜万.山东文献.26(2)那惊涛骇浪的日子(是、下).陈祖耀.湖北文献,135-136期“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报导. 张宁. 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29 期“一九四九年:中国的关键年代学术讨论会”会议纪要. 张世瑛. 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 …  相似文献   

9.
不连续的连续性:关于20世纪中国“通史”新综合的一些初步想法①(美国)MaryG·Mazur(马紫梅)吴艳红译何兆武校引言:在20世纪中国社会和政治的转变时期,中国的历史学家们创立了一种新型的中国历史学,称为“通史”。对于那些提倡它和把它加以理论化的...  相似文献   

10.
“开始扯吧——各位!” 5月的一天,下午3点,“黄河青年读书会”(内部简称“黄读会”)的绀织者士晓川.招呼QQ群“政治思想”里的左中右,群聊起第9期线上话题:反茅现象。  相似文献   

11.
喋血旧金山1915年(民国四年)12月25日晚6时许,在美国旧金山中国城唐人街口的广州楼(此房现名“冠园酒家”),中国杰出的青年记者黄远生在此晚餐后正下楼梯,因点燃雪茄烟而停步,忽然,背后人丛中一人朝黄的背部连开三枪,年仅31岁的黄远生当场被击毙于血泊中……这刺客却在一片惊慌嘈杂中诡秘地溜出广州楼(饭店),朝唐人街向东逃去。这刺客是谁,几十年来一直是个谜,直到七十年后的1985年9月,在黄远生故乡江西九江举行的全国黄远生学术讨论会上才得出结论:是当年国民党美洲总支部负责人林森(后任民国政府主席)指派他的警卫刘北…  相似文献   

12.
《山茶》2011,(11):54-54
去年在美国休假,早餐时读报,偶然看到《华盛顿邮报》上的大幅广告(右下):一个投资中国艺术珍品的加州公司,手握几千万美元的现金.另有中国的巨额资金支持,特别来到大华府收购中国古董。联想到国内日益高涨的收藏热,在美国的首都看到这样的广告并不觉得奇怪。上个世纪的上半叶,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文物的热潮,无论是私人收藏家还是各大博物馆,都曾大肆收购来自古老中国的精美文物。“谁在收藏中国”这个选题也在心中逐渐酝酿。  相似文献   

13.
1842年12月23日,一个中国人在广州写信给他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朋友库欣(J.P.Cushing)说,如果不是年纪太大.经不起飘洋过海的折腾,他实在十分想移居美国。  相似文献   

14.
王心扬 《世界历史》2007,(2):148-150
由美中教育基金会(U.S.-ChinaEducationTrust)和香港大学联合主办的“美国研究”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1月4日至5日在香港大学举行。研讨会的题目是“架设跨越中美分歧的桥梁(肼dgingtheSino—AmericanDivide)”。这个会议系数年前经中国学所建立的美国研究联络会首先发起,本年是自2004年以来所举办的第三次国际研讨会。会议由美国驻港总领事馆11月3日晚举办的酒会和随后在香港大学举行的为美中教育基金捐款的宴会拉开帷幕。参加宴会的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美国驻港总领事郭明翰(Jamest3.Cunningham)、美国前助理国务卿詹姆斯·凯利(JamesKelly)、美中教育基金会会长朱丽亚·张·布洛克(JuliaChangBloch)和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专门寄来了录像讲话。各方对此次研讨会和中国的美国研究之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美国和欧洲的近40位学参加了会议,共提交书面论30余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俗话:“清官难断家务事。”美国人似乎没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制作了一档真人秀节目《婚姻裁判》(The Marriage Ref),专门找来一群名人,拿别人的家务事说事儿。  相似文献   

16.
有关近代中国市民社会(公共领域)问题是90年代以来西方汉学界尤其是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探讨的热点之一。以萧邦齐(R.KeithSchoppa)、罗威廉(WiliamT.Rowe)、兰金(MaryB.Rankin)等人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在清...  相似文献   

17.
杨恒 《钱币博览》2007,(3):24-25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定期发行其50个联邦州(每州一币)的1/4美元(也称夸脱美元)流通纪念币系列.凸显了每个州的特色风情.发行后很受欢迎.是一次成功的发行计划。然而,当这个计划接近尾声时.美国很快地又制定一个引起轰动的新计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睡虎地秦简日书“人字篇”研究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中有一篇以“人字”为标题由两幅图(见图一)和一段说明文字组成。说明文字全文如下:人字:其日在首,富贵难胜(也).夹颈者贵.在奎者富。在掖(腋)者爱.在手者巧盗.在足下者贱.在外者奔亡.女子以已字,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尼克松的名字就像一块敲门砖。”美国企业家爱德华·尼克松(Edward Nixon)说。他曾经去广东参加过一次美国制造企业在中国的联合会,会上,他发现一些企业盗用“尼克松”的名字命名,他们说,“尼克松”在中国家喻户晓,这样命名容易引起中国人的好感。  相似文献   

20.
陈磊 《南方人物周刊》2010,(15):24-26,28
100年前的奇梦第七届世博周际论坛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的发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10年.一位叫陆士谔的青年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