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俊 《中华遗产》2013,(6):158-159
古代,“退休”可不是人人皆有的待遇,只有官员才有退休一说,称之为“致仕”——官员辞宫于朝,归家休息,颐养天年。致仕制度源远流长,始于周代,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完备于明清,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王东阳 《中华遗产》2013,(3):158-159
请客吃饭,在我国很早就是一门学问。要想宾客尽欢,光是准备了美味佳肴,是绝对不够的,礼数也一定要周全,才能充分表示主人的重视和对宾客的尊敬。自周代开始,对宴请宾客的餐具、上菜的流程、菜肴的摆设位置等,就有了明确的规定。回头看看这些所谓的“礼”,并不是刻板的教条,而饱含着主人对客人的款款情意。  相似文献   

3.
卞文志 《文史春秋》2008,(11):64-64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一位很有才干的政治家,她不但治国有方,而且颇有“雅量”,豁达之中透出其宽宏大量。武则天不仅对忠于她的文武百官厚爱宽容,而且对于反对她的人,也能容忍。据史料记载,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被贬为柳州司马的徐敬业对武则天颇为不满,便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当政。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极力追随徐敬业反对武则天。他不但是这次“谋逆造反”的骨干,还写了当时引起轰动的《讨武曌檄》。  相似文献   

4.
长河 《湖南文史》2010,(5):32-33
现代人,往往对古代人有诸多的“误会”,譬如—直认为古代男女是“早婚”,一般十七八岁就结婚成家了。《孔雀东南飞》说,刘兰芝十七岁就嫁给了焦仲卿:“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也许是事实,但如果仅凭此便断定古代人都是早婚,那未免太片面了。  相似文献   

5.
长河 《文史博览》2010,(5):32-33
<正>现代人,往往对古代人有诸多的"误会",譬如一直认为古代男女是"早婚",一般十七八岁就结婚成家了。《孔雀东南飞》说,刘兰芝十七岁就嫁给  相似文献   

6.
古人的山川     
《华夏地理》2010,(1):40-69
中国有个老传统:祭岳镇海渎,从秦汉到明清,历朝历代都祭。这种祭祀,属于皇家祭祀,皇帝没了,自然也就中断。现在,庙毁得差不多了,但山川还在。  相似文献   

7.
古人的山川     
《山茶》2010,(1):40-69
中国有个老传统:祭岳镇海渎,从秦汉到明清,历朝历代都祭。这种祭祀,属于皇家祭祀,皇帝没了,自然也就中断。现在,庙毁得差不多了,但山川还在。  相似文献   

8.
方志编纂的实"虚"原则,是由志书,尤其是当代新志书性质功能,即"存史、资治、教化"所决定的。为突现此三大功能,在方志编纂(写)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地把握好实"虚"原则。坚持实"虚"原则不仅体现在编纂过程对入志资料(事件、事物、人物)的选择上,还体现在全志内容结构、编目安排和叙述方式方法(含用语)及层次、轻重、详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古人的闹钟     
在古代,没有充当闹钟的公鸡怎么办?除了漏壶和日晷外,古人还发明了香钟。就是以特制的模子制成盘香,盘香粗细均匀,燃烧时间准确。从燃烧后剩余的盘香上的刻度来推测时间。后来,古人对香钟进行了改良,在香火烧到固定刻度时,上面挂的重物就会落下,撞击盘香下的金属器皿,达到闹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向古人学习     
陈颖 《南京史志》2010,(2):28-29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现代这种更偏向于物质发展的社会,我们不妨向古人学习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不管动机如何。经典的“滋养”都毫无声息地融化在“读经”这一行动之中。于是,我们只得从贵州历史上那些声名显著的古代读书人身上,探寻一点关于古人读经的蛛丝马迹。对于日益浮躁的今人来说,或许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两岸对“老蒋”的常用称呼,有一个行趣的现象:由于历史原因,大陆长期抑蒋,却一直使用“蒋介石”。这是一个尊称,与抑蒋的原意背道而驰;台湾尊蒋,却动辄称“蒋中正”,直呼其名,甚为无礼。此事两岸异观,但在不得体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阎泽川 《文史月刊》2014,(10):77-77
宋代画家任安的名声很大,但他只擅长画亭台楼阁等建筑物,至于山水人物则画不好,因此他常常请当时的另一位画家贺真与自己合作,他自己画建筑物,让贺真画山水人物。可是,任安不久就发现事情有些出乎他的预料,因为人们欣赏画时,总是认为贺真所画的那部分特别好,无形中就把任安的技艺给比下去了,这使得任安心里很不高兴。  相似文献   

14.
《贵阳文史》2008,(5):96-96
师 这是历代对教师的尊称。从先秦至今,一直沿用,没有例外。古人还把“天地君亲师”写在大红纸上,磕头行礼,以示对教师的尊敬。  相似文献   

15.
《文史月刊》2012,(8):25-25
刷牙是现代人每天的“生活必备功课”之一,那么古人是怎样刷牙的呢?  相似文献   

16.
《湖南文史》2012,(8):70-70
当今,无论公司、企业,或是政府机关,都有夜班制度。漫漫长夜,一个人待在单位,那滋味搁谁都会不好受。其实,古人也有值夜班的习俗,而且还留下了些许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湖南文史》2010,(6):33-33
刷牙,这一重要的卫生保健习惯,从晚唐到北宋末年,用牙刷刷牙的风气逐渐形成,有保健功能的揩齿药也随之发展得多种多样。在宋代,刷牙作为一项卫生保健措施,在社会上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  相似文献   

18.
刘永锐 《文史月刊》2012,(11):43-44
筛选换取自己所喜欢的物品,网络称作"淘宝"。淘宝,不止今人独喜,古人也偏爱。  相似文献   

19.
夜,两扇柴门半掩着,一束月光,悄悄的从门缝间射入门内。这一幅场景表达的是什么?古人说就是“门缝”啊,然后用一个字(符号)“间”来指代。“间”初生时,是被写成像画一般的“晶”,其形就像月光从两扇门中透入。后来篆文将月移到门中,遂变为陨,再后来,改月为日,又至简体,就成我们今天看见的“间”了。  相似文献   

20.
古人与美容     
佚名 《文史月刊》2013,(12):49-49
史书上记载,汉桓帝元嘉时期京城长安的女子,在眼睛下面薄施胭脂和香粉,很像今天女人们画的眼圈,只是那时的女人只是画下眼圈,也就是只在眼睛下面的地方薄施胭脂和香粉,看上去像刚哭过一样,让人怜爱,称为“啼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