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人物周刊》2010,(36):4-4,6
这孩子智商很高,智商高的人思想会和周围人有些不一样。父母和周围的人太世俗。什么叫成功?什么叫失败?他已是成年人,他有权利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理想的监狱是什么样的?雷·布莱斯林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他在七八年里.同美嘲联邦监狱局合作,十多次进入戒备森严的趸刑监狱,义十多次成功逃脱。助手说他是一‘个出来了“还想”进去的人,他纠正说他只是出来了“还得”进去。  相似文献   

3.
大小不二 唐代有一位江州刺史李渤,年少得志,意气风发,一次,他向归宗智常禅师求教,说他认为佛法里常听到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不仅玄奇.而且不合乎逻辑:须弥山藏得下一粒芥菜子,这说得过去;但是小小的芥菜子怎么能容纳一座须弥山呢?这是骗人的吧?  相似文献   

4.
《南方人物周刊》2012,(38):53-53
有只粉红色小猪.长得不帅.智商平常.别人说他“死蠢”,和妈妈一起生活在香港,和春田花花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问题是.作家不是天底下“最适合单干”的职业吗?他为什么需要“找到组织”?  相似文献   

6.
小蓟 《南方人物周刊》2012,(23):104-104
前阵子,一条消息迅速传遍备大网站——一位医学博士生,捐精时“在取精室意外发生猝死,那是他的第五次捐精”。这本是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新闻,然而.“捐精”所引发的另一个联想,让故事成了某个大家一直羞于说出口的问题的引子——精尽人亡这挡子事儿,是不是真的?  相似文献   

7.
北大随便讲他们没有问题,那他们可以将名单发表嘛。名单发表我们一个个对就是了。北大讲没有问题,为什么不公布名单呢?几个月前和记者的一次对话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丘成桐先生没有想到的。因为他原来认为大众媒体是不懂科学家的,他曾经这样反问记者:在制度健全的情况下,媒体为什么要来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文革”期间,范用在一次批斗中被打断了肋骨。他到医院求治.坐在诊室外等候,此时.传来护士的高声大喊:“饭桶!”没人应答,护士再叫:“饭桶!”范用猛然醒悟.想到可能是护上把“用”字看成了“同”字,连忙大声答应:“有!”屋里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他:有人能起这样的名字?  相似文献   

9.
九月作者     
《华夏地理》2007,(9):187-187
叶海林是《为什么又是中国人?》一文的作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的助理研究员。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曾在我国驻外使馆任三等秘书。当前,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南亚地区政治,曾发表多篇关于南亚地区各国政治问题的论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华夏地理》2006,(11):192-192
“浪费了两次机会.”左凌仁说.“我才成功环志了这个小东西.”他说的是一只黑喉石鹍.在成功环志它之前.他失败了两次。第一次他半途而废.据他说是因为不忍心折腾那只小鸟;第二次则是操作失误,让鸟儿从他手里溜了.这让他很不好意思,因为捕鸟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鸟没有环志就飞走了,意味着浪费了别人的劳动。  相似文献   

11.
李佳 《黑龙江史志》2012,(14):54-55
储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一次又一次的无功而返,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进兵,是什么力量使得他这样做?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还是要自己晋爵称王,这些都不是,而是他对蜀国的忠心,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刘备的知遏之恩,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一次又一次的诠释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2.
茶杯不是茶杯渐源仲兴禅师担任道吾圆智禅师的侍者时,一次端茶给道吾禅师喝。禅师指着茶杯问他:"是耶?非耶?是邪?是正?"渐源禅师走近了一些,面向道吾禅师,一句话都不说。  相似文献   

13.
国宝为证     
一个来自台湾的13岁孩子曾经对我说.他喜欢台北故宫.最喜欢看的是《富春山居图》.喜欢它的构图.它的颜色,真是棒极了。我惊讶13岁的孩子会有这样的鉴赏力.但我还是问了他我更关心的一个问题,你知不知道那图还有一半,叫做《剩山图》?他睁大眼睛,说.我从没见过?在库房里吗?我说.不是.在大陆……1948年,645,784件因战事被迁至南京的故宫国宝.最终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携至台北.从此一宫文物分藏两地,台北故宫博物院在17年后诞生。  相似文献   

14.
苏秀 《文史博览》2006,(2):16-20
邱岳峥——我们配音演员的骄傲 每当我遇到陌生人,对方知道我是配音演员时.就会说一句“你们厂邱岳峰的声音真好听”。其实邱岳峰的声音一点也不好听,可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他的声音好听呢?我想.可能因为他配的人物都那么贴切、那么鲜明.给人一种艺术上的美感,让人觉得他声音好听吧?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带着他的紫砂壶藏品千里迢迢从北方赶来宜兴,想请我们帮他品鉴那些壶的真假与优劣。当我在宾馆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好奇地观赏着一把放置在宾馆大厅中的被保养得油黑光亮的大壶。见我进来,他用充满疑惑的眼神问道:“这也是宜兴紫砂做的吗?为何要在壶身上涂抹那么多的鞋油?……”我有点哭笑不得,每次和外地的朋友在谈论紫砂壶的时候,不少人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他们很难理解紫砂壶为什么有“油”感。于是,我决定给他来一次“恶补”。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一件站立的铜人像,从脚底到头顶高14.6厘米,双脚站立的“Y”形支座高5厘米,总高19.6厘米。此铜人像的最显著特点是头顶戴有十三芒的头饰,双臂平抬曲抱于胸前,两手掌握成环形(见图1)。这个铜人像的身份是什么?他在做什么?这是需要认真研究考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其抗清和收复台湾的壮举深得世人称颂。同时.郑氏善于经略海洋,他所拥有的船队。成为纵横海上.对内巩固海岛根据地,对外保障海运、拓展东西洋贸易的重要依托。郑成功何以能在内有清廷、外有强敌的艰苦环境下,依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上船队?笔者试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分析.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8.
赖晨 《文史春秋》2011,(12):32-35
1912年至1920年的《鲁迅日记》中曾经50多次提到过季自求(季天复)这个人,南通图书馆珍藏的《季自求日记》中也有50多次提到鲁迅,鲁迅拜访他10多次,互访40多次,可见他们两人的关系曾经颇为密切。那么季自求是谁?其一生有何主要经历?他和鲁迅是怎样认识的?两人之间有过什么交往?后来为何逐渐疏远?  相似文献   

19.
刘华 《世界》2008,(1):34-37
一次跟朋友聊天,无意间谈到第一次出国旅行。 朋友的第一次东南亚之行是在10年前,线路是当时旅行社最流行的新马泰。5天里,大巴穿越3国。最后一天,一个团友突然一脸疑惑地问导游:“东南亚有海吗?”导游郁闷到几乎当场晕倒。“那我们为什么没看到呢?”他接着问。这下,轮到除导游以外的其他人郁闷了。  相似文献   

20.
《湖南文史》2012,(2):43-43
从1953年到1958年.在不到5年的时间呈.毛泽东先后6次会见林一山(中国当代水利专家,曾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与他讨论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他曾对林一山说.你看能不能找个人代替我当国家主席,我给你当助手.修三峡大坝。但是就在毛泽东谋划三峡远景的时候.一位年轻干部却打断了他的思路.反对三峡大坝盲目上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