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祖荣 《山茶》2010,(8):13-13
在我负责审读的我省刊物中.《华夏地理》杂志因其文化性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2月号,该刊专页预告了美国作家比尔·波特的《禅的行囊》。指出:20多年前.比尔.波特在终南山寻找中国隐士的踪迹并最终完成《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一书.  相似文献   

2.
柯英 《丝绸之路》2007,(1):67-69
去马蹄寺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人。1600多年前的一位隐士,东晋十六国时西北赫赫有名的经学大师,马蹄寺开凿的先驱,他的名字叫郭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黄梅天下禅     
本文及图片由作者独家授权本刊发表.文字部分节选自他的英文新著《禅的行囊》(ZenBaggage)。这是继《空谷幽兰:寻访现代中国隐士》之后,比尔·波特讲述他于2006车初开始又一次心灵之旅的最新作品。这一次,他寻访了禅宗早期的高僧在中国各地留下的印迹,本文所涉是位于湖北省黄梅县。由禅宗四祖和五祖建立的道场及其周边地区。——编者  相似文献   

4.
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隐士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特色之一。隐士阶层的存在,既有大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与隐逸者个人的思想心理有关,也与儒道互补的文化气氛相联系。根据隐居的目的,古代隐士可分为淡泊型、抗议型、老庄型和清高型。隐士的存在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士大夫的人格心理等诸多方面产生很大影响,但隐士也有明哲保身而逃避现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隐士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征。它的产生极其复杂,有来自主观方面个人性情的原因,也有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邦无道,或者改朝换代本应成为隐士得以产生的沃土,但有明一代的二百多年间,正史记载的隐士很少。即便如此,明朝的隐士还是在历史上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宋朝是中国文明的巅峰,由于统治者不断发展教育、完善科举取士制度而形成的崇尚文化的社会风气,使得隐士在社会中的地位较别朝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得到统治者的呼应后,隐士逐渐关心国是,为封建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得到了统治者的肯定。隐士开始成为封建政权中一个独立的阶层,遂开辟了中国隐逸文化发展中的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7.
周公化蝶     
他孑孓一生,容易给人留下不食人间烟火、清心寡欲的苦行僧印象,其实他不完全是清心寡欲的世外隐士,更是一个感情细腻、敏感、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8.
《文史春秋》2004,(12):63-64
林森在国民党中可谓一个非常重要的“闲人”.极其显赫的“隐士”。身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世人却只知“蒋委员长”,而鲜知有他这个“国民政府主席”:曾联名反蒋受到通缉.以后却仍得到蒋介石的体谅和支持:曾组建“西山会议派”疯狂反共.故世时依旧受到中共的哀悼和赞誉。其为官处世之道,颇堪寻味。  相似文献   

9.
隐士杨轲     
隐士杨轲雪潇十六国前后赵时,天水出了一位著名的隐士,他就是杨轲。《晋书·杨轲传》说他“少好《易》,长而不娶”。可见他的性格与秉赋之迥异于常人。由于他的学识既广博又精微,前来向他求学的徒弟超过百人,而他却只向不多的几个自己认为是精英的入室弟子亲自讲授。...  相似文献   

10.
走进越南     
顾文 《旅游》2000,(5):26-27
越南人说.中国象一只鸡.越南象一只蚕。做导游的越南人阿秀是一个文静的青年.长得十分标致.是河内大学外语系毕业的.他学的外语就是中文.汉语讲得比中国的南方人还要好。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分清机和鸡.西和事.而我还不能。他说越南南北相距两千多公里.而中部最窄的地方仅50来公里。  相似文献   

11.
《山茶》2011,(6):64-91
1989年,美国人比尔·波特探访了西安南郊的“隐士天堂”终南山,写成《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一书书中所记,今天再看已是22年前的人事。  相似文献   

12.
周月琴 《旅游》2007,(1):10-10
我是一个对摄影一窍不通的大学老师.却在上天的安排下.嫁给了把摄影艺术当成人生最高梦想的红子、一个自由摄影人。我遇到他时.他穷的兜里只剩下五百块钱.靠在广告摄影圈里打零工维持生活。奇怪的是.我却对他一见倾心.第一次见面.就被他纯真的眼神中倾泻出的心灵阳光所沉醉。不知道是他纯净的艺术化的心灵阳光沉醉了我的心灵.还是他对摄影艺术的不屈追求感染了我.反正.在相识一周后.我们就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相似文献   

13.
我深入体制多年,就像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他们的所作所为我部看得很透刘大鸿,这位被称为"中国艺术界最古怪"的"隐士",最近成了舆论的焦点。刘是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5月底,在陕西开会的他,突然接到消息:2002级油画班毕业论文全部被枪毙,而这些论文,都是刘指导完成的。"第一感觉是惊讶。整个班的毕业论文没通过,没有过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14.
《湖南文史》2012,(2):43-43
从1953年到1958年.在不到5年的时间呈.毛泽东先后6次会见林一山(中国当代水利专家,曾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与他讨论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他曾对林一山说.你看能不能找个人代替我当国家主席,我给你当助手.修三峡大坝。但是就在毛泽东谋划三峡远景的时候.一位年轻干部却打断了他的思路.反对三峡大坝盲目上马。  相似文献   

15.
潘吉星 《世界汉学》2003,(2):113-119
2000年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史研究大师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2.9-1995.3.23)博士诞辰百年纪念。蒙中国科学史学会不弃,要我在这里发言,但我不想重谈他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因早已有人作了介绍。我想我们今天纪念他的最好行动是学习他如何研究中国科学史,完成他的未竟之业。而要学习他,就要了解使他取得学术成就的个人素质、治学经验和研究方法,这是我要谈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国宝为证     
一个来自台湾的13岁孩子曾经对我说.他喜欢台北故宫.最喜欢看的是《富春山居图》.喜欢它的构图.它的颜色,真是棒极了。我惊讶13岁的孩子会有这样的鉴赏力.但我还是问了他我更关心的一个问题,你知不知道那图还有一半,叫做《剩山图》?他睁大眼睛,说.我从没见过?在库房里吗?我说.不是.在大陆……1948年,645,784件因战事被迁至南京的故宫国宝.最终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携至台北.从此一宫文物分藏两地,台北故宫博物院在17年后诞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上有一个英雄的集体-国民革命军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一营。他们凭着一个营的兵力.坚守淞沪战场的最后阵地上海四行仓库.打退数十倍于己的日军的进攻.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中威震全球的一支队伍.史称中国抗战“八百壮士”.这个营的营长杨瑞符是一个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忘记了的抗战英雄.我在台湾和大陆的大量资料中终于寻找到了他的一些事迹。  相似文献   

18.
正在隐士身上学到快乐,把陶渊明当成英雄70岁的比尔·波特(下文称波特)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样子似乎也和一般的美国人不太像,随身总用一个布囊装东西,像中国古代的僧侣道士那样。这个习惯是他从年轻时就养成的——上世纪70年代,当其他美国同龄人留着长发,穿着奇装异服,听摇滚,参加各种示威与抗议时,波特却到了台湾,隐居在一个寺庙中,过着清苦的修行生活。1989年,波特第一次前往终南山,之后在中国大陆行走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他把每一次行走都记录成书,《空谷幽兰》《禅的行囊》《黄河之旅》……这个大胡子的美国人,像一个好奇的孩子,在五千年历史的余晖中翻找那些精彩的片断,随手串成迷人的珠链。  相似文献   

19.
当我提笔为此书作序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与本书作崔南圭博士的认识过程,因为那纯出偶然。1996年年底,.正在韩国任教的我到海边小城光阳去参加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化的学术讨论会,在会上认识了全北大学中系的讲师崔南圭,他当即表示要拜我为师。我看了崔的名片,知道他早在台湾东海大学获得学博士学位,便以为他只是与我客套一下而已。没想到半个月后,他又驾车两个小时专程到我的公寓来访,重申要到南京大学去跟我学习中国古典学的意愿,并说他在东海大学留学时是在周法高教授指导下专攻音韵学的,现在想再在中国古典学方面提高自己。面对着如此热诚地希望学习中国古代学的异国学子,我怎能加以拒绝呢?于是我认真地  相似文献   

20.
段文俊 《丝绸之路》2013,(20):32-33
2011年1月21日,一个寒冷、凄然的日子,文杰大哥走了。95年的漫漫人生,定格在那黄昏的一瞬间。他走得那么匆忙,匆忙得来不及和任何人打声招呼;他走得那么安详,安详得只留下轻轻的一句:“我想睡会儿……”是的,他太累了。60多个春秋的辛勤耕耘,2万多个日夜的执着守望,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大漠隐士”化作一缕青烟,和三危相依,与鸣沙为伴,携飞天共舞,尽毕生佛缘,继续追寻他永远的敦煌之梦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