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俗研究》2021,(2):5-13
文章首次提出了"食物边界"的概念。采集渔猎时期人类的食物资源利用处于一种"无边界"的状态,人类可能曾经利用过地球上一切可利用的食物充饥。在漫长的探索中,世界各地的先民们逐渐排异和淘汰了对自身有疾病伤害之祸的食物品种,集中选育出了一批优质的农牧果蔬品种,同时辅之以不同的烹饪加工技术化解食物所含毒素和病菌,保证了人类的生命安全。再经过各地区之间不断的相互补益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个足以保证人类生存繁衍的食物资源库。然而,农业所廓清的这条人类食物利用的边界在灾异与丰裕情形下,往往也会出现失范与越界。此种失范与越界不仅侵害了自然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权,也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造成冲击,乃至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空中牧场     
《山茶》2009,(12):68-83
养蜂人浪迹天涯 一位昆虫学家说:“我们每吃三口食物、每喝三口饮料,都必有一口是由一只能授粉的小生物提供的。”所以,爱因斯坦预言——如果蜜蜂在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存活4年。  相似文献   

3.
钰瑰  穆林 《旅游》2008,(11)
南太平洋上的萨摩亚仿佛是个与世隔绝的“桃花岛“。这里远离现代物质文明,没有工业.也难觅现代农业的影子。可是当地人却从不会像非洲人那样为食物发愁,这不由让人大惑不解。后来才知道,人们之所以能过上如此悠然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上天对他们的垂爱。这里随处可见一种神奇的树——面包树。当地人将树上的果实摘下切成片,在火上烤烤就成了盘中美食。  相似文献   

4.
熊丽芬 《收藏家》2011,(10):63-66
第7图:绷子(纵29、横22.4厘米)画面上有两个妇女席地而坐,中间摆着一盘食物,其中一妇女正用左手取盘内食物,右肩扛着猎枪。另一妇女正在对面指手划脚说话,后边放着把长刀。她们皆用红头巾缠头,穿粉白色对襟长袖衫,蓝色大裆裤,四周山峦起伏。  相似文献   

5.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是在本世纪初,特别是在20年代被大量翻译成中文,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友好的感情。1881年,年仅20岁的泰戈尔面对英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鸦片、并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的罪行而怒发冲冠,他在(婆罗蒂)杂志发表著名论文(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一译(在中国的死亡贸易》,文中说:“英国坐在亚洲最大文明古国的胸脯上,把病菌似的毒品一点一滴注入他健全的肌体和灵魂,推着他走向死亡。一个强国向一个弱国出售死亡.出售毁灭,一方获取暴利,另一方损失惨重……如此…  相似文献   

6.
饥饿游戏     
《山茶》2014,(5):46-46
动物减缓新陈代谢速度的能力对求生十分关键。“每个需要进食为生的物种,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刻总要面临食物供给问题。”生物学家马歇尔·D.麦丘说。有些动物两餐间隔很长时间是出于本能——为了度过长达数月的冬眠期。或者进行五千多公里的长途迁徙。而有些时候就是单纯因为找不到食物。饥饿状态下生存时间最长的是缓步动物。这种微小的无脊椎动物可在不进食的情况下存活10年。  相似文献   

7.
抓饭的诱惑     
去屿兹别克斯坦旅行,如果没品尝过抓饭(Plov).请别说你曾来过。在这罩,抓饭早已超越食物本身,被提高到近乎宗教的高度——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抓饭,每个城市都骄傲地宣称自己的抓饭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8.
《舌尖上的中国》的意味,在第二季一开始,就再次明白宣示:食物不只是食物,食物是故乡的密码,是故乡全部讯息的数据接口  相似文献   

9.
彭兆荣 《民俗研究》2010,(2):114-126
人类与食物的关系不仅是生存关系,也表现出建立在其上的文化体系的互动关系。不同的文化体系对食物有着不同价值观。石器时代人类与食物的关系在今天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地方甚至值得借鉴。不同的文化体系在食物体系中创立了不同的分类制度,许多食物的文化隐喻通过仪式进行特殊的表达。人类生存与食物生态构成一种共生现象,需要格外养护。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的记忆与诚意、悲喜与离合,正是通过苦辣酸甜的食物得以铭记或彰显.我外公的家乡地处我国自然及人文地理一条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一淮河一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在气候、植被、矿产、农作物等方面都兼具南北特质,食材因此丰富.烹饪手段、饮食习惯既有中原饮食文化的浓厚色彩,又兼具荆楚及其他饮食习俗的因子.最令人难忘的食物莫过于那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无论严寒酷暑,心情好坏,来上一碗麻辣过瘾、汤味浓郁、汤汁黏稠的胡辣汤,就着油条、煎饼下肚,整个人立马精神抖擞,迫不及待想来第二碗.  相似文献   

11.
到2050年,人类将需要为新增的20亿人口提供食物。这一延续八期的系列报道将探讨我们达成上述目标的可能方式——在不压垮地球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2.
于华芸 《风景名胜》2014,(11):142-149
犹太菜 如果说要给以色列的食物分类的话,那首先就要分为KOSHER和仆KOSHER。KOSHER是指符合犹太救规的清洁食物,他们认为KOSHER食物能给犹太人的灵魂以精神、智力和情感上的活力。符合KOSHER标准的食物在选料和加工过程上都比常规食物更加严苛,KOSHER这个标志就是更高品质食物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KOSHER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宗教,因此它也被誉为世界上最洁净的食物。  相似文献   

13.
气候影响饮食,于是有“南稻北麦、南米北面”一说。那么在秦岭这样南北交汇的地方该吃些什么?在秦岭大梁附近的村落里,我遇到了一种奇特的食物——热米皮。  相似文献   

14.
朱燕捷  聂崇瑞 《旅游》2000,(5):36-37
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可见人们非常清楚水对人的生存有多么重要。然而,不洁净的水中经常会带有一些致病的物质.如变虫痢疾.伤寒.血吸虫、肝蛭、霍乱等有毒的病菌,以及腐烂的植物茎叶、昆虫、飞禽、动物的尸体及粪便.有的还可能会带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等。所以当你在极度干渴之际找到水源后,最好不要急于狂饮,应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传染上疾病。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2017,(14)
蓝藻水华在世界范围内频频发生,大多数蓝藻会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MCs),一种肝毒素和肿瘤促进剂。虽然MCs在不同生态系统的众多水生消费者中已有定量测定,但是否在水生食物网中普遍发生MCs生物放大或生物稀释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鉴于MCs对水生食物网、牲畜和人类健康的威胁,以及为了确定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生物转归过程,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 ,通过综合44个关于MCs在消费者体内浓度的独立研究课题,计算了各个消费者的生物放大系数(BMF),即消费者体内MCs浓度和饮食中的浓度之比。总体上,在水食物网中MCs是以生物稀释作用为主,但不同消费者对MCs的生物稀释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4,(3):I0009-I0009
1999年春,我到洛阳写生.得《洛阳牡丹写生画稿》一册。那时我在杭州上学,写生课和同学在玉泉公园写生.得见一株正开的牡丹.钱选画的那种.——浅粉的花冠,粉绿的枝叶.袅袅娜娜,亭亭于初春的丛林中.仿佛仙露明珠。我们都用白描画它,好像谁都不愿放过一个细节。有个同学.趴在地上,把所有的枝叶都画了下来。画时陶醉,画完后再看就不对了——枝叶前后贴在一块——并不好看!后来.有同学提议.上洛阳去吧.那里花更多.接着画。“洛阳四月花如锦”!但游人也多.干扰多。  相似文献   

17.
出访加拿大 1982年元月至3月。武汉杂技团出访加拿大,团长为夏菊花。 这次出访的演员名单中增添了一位杂技新秀——李莉萍。这是夏菊花和其他负责同志有意想创造一种环境.让“可爱的小红花”——李莉萍在国际舞台上经受考验.为以后参加世界级比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万象     
《华夏人文地理》2014,(4):36-36
可以“喝”的食物 罗布·莱因哈特认为食品发展的前景不在于农业和畜牧业。这位电脑程序员不愿把时间和金钱花在传统食物上。于是他“通过把食物分解至分子水平”而创造出一种新的选择。莱因哈特花费数月时间对人类细胞的构成与其产生物进行研究,最终得到一种浓稠无味的液体,带有轻微的化学气味。他把这种液体命名为“Soylent”(上)。这种食物替代品中含有30多种成分,包括碳酸钙、铜、硒等。  相似文献   

19.
猴国撷趣     
大凡到过峨眉山的人都不会忘记山中那充满灵气的淘气而可爱的猴子。它们三五成群.或蹲或站地徜徉在长达十多公里的游山道上.向游人索食,嬉戏,偶尔还会撒野.和游人抢夺食物和包袱.使胆小的女孩子们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20.
在很多国家,传统只存在于记忆中,或者是舞台上,而在缅甸,传统却是活生生的现实——男人们身着罗衣裙,随口吐出鲜红的槟榔唾液;女人们脸上涂着白色的香木粉,头顶上的篮子里顶着一天的食物;老太太端坐于街头,吞云吐雾;市场里红衣的僧侣与粉衣的尼姑来回穿梭,接受布施;还有城市中来来往往的人力车和马车……缅甸,就是这样一个别具风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