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盛夏,我有幸陪中外文化交流团沿中国古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实现了梦寐以求想去新疆夏特古道旅游的夙愿,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我们一大早驱车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伊宁市出发,来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交界的昭苏夏特古道。  相似文献   

2.
江西宜丰县的洞山有一片原始森林,古木参天、藤蔓密布、飞瀑鸣泉、云雾缭绕。沿着山边一条小路拾级而上,过了良价禅师悟道的逢渠桥,前行数百步,进入一个小山口,景色豁然开朗.林木扶疏,稻花飘香,山丘上坐落着一座普利禅寺,这是中国佛教曹洞宗的租庭。营洞和临济是目前禅宗两个最大的宗派,曹洞弟子遍及全球,在日本就有  相似文献   

3.
陈丹 《中国西藏》2007,(1):18-25
茶马古道是一条绵延在中国西南的商贸古道,横跨了云贵和青藏两大高源。穿越了众多的高山大河,向南的路径经西藏腹地到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南亚诸国,在中国西藏边境,形成了许多传统商贸重镇。地处西藏南部的日咯则地区亚东县,就曾经是这条古道的终点之一,也是最为著名的集市。  相似文献   

4.
美国重视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研究 ,尤其是对中国的研究是随着战后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增而兴起的 ,美国对新中国的关注 ,目的是使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从单纯的学术探讨转而公开为美国全球战略、国家利益服务 ,这是战后美国研究中国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探讨的是麦卡锡主义时期美国中国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5.
茶马古道     
段兆顺 《丝绸之路》2005,(10):44-45
清清脆脆的驼铃声悠然远去。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还留在青石板上。历史在这里遗留下了泛黄的纸张,精彩的一页,早已被时光涮洗得无影无踪。是灰飞烟灭了吗?它的踪迹,却分明还可以在雪山中、草甸间、花丛里、山岗上寻觅得到。  相似文献   

6.
瘐晋 《丝绸之路》2007,(11):49-53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000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  相似文献   

7.
正滇黔古道是西南古道的另一分支,由云南通向贵州乃至广西。据《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番阳令唐蒙上书汉武帝:"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牁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汉武帝采纳了这一从侧翼攻击南越的计策,并派唐蒙为中郎将出使夜郎。唐蒙出使不仅成功地在夜郎之地设置了犍为郡,还"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牂牁江即红水河上源之一北盘江,江水源于贵州,流入广西,唐蒙自僰道将道  相似文献   

8.
美国中央情报局与中国西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分四个阶段考察了 2 0世纪中期美国通过中央情报局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的过程 ,指出所谓“西藏问题”只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牵制中国的一个棋子。  相似文献   

9.
彭靖 《文史春秋》2012,(11):30-34
费正清(1907—1991年)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素有“研究中国历史的美国教父”之称。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雇员、社会活动家、政策顾问。当今美国诸多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皆出自其门下。  相似文献   

10.
陆俊元 《人文地理》2006,21(1):120-122
美国对华地缘战略具有遏制加利用的两面性。在传统层面,美国主要把中国看作战略对手,进行地缘政治围堵,对中国发展构成显著的制约性。但是,从现实利益出发,美国又利用中国,在反恐、防扩散等方面谋求与中国的地缘战略合作,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峡两岸的分裂是冷战时期遗留的问题,也是朝鲜战争的一个后遗症。朝鲜战争爆发导致美国直接派兵进入朝鲜,招致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再度在政治、军事与经济上援助蒋介石,全面卷入中国内战。朝鲜战争爆发和美国介入中国台湾问题,与海峡两岸长期分裂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条腾挪如蛟龙,彪炳千古,贯通南北的古道交通,它跨越巍峨如天堑的崇山峻岭,踏过激流澎湃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一直延伸到西欧的雪山脚下。这条飞跃灵动的古代交通,就是比我国西北著名的"丝绸之路"还要早两个世纪的"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  相似文献   

13.
霍巍 《中国西藏》2000,(2):37-39
《中国西藏》刊发笔者《蕃尼古道上的考古发现》一文后,不少读者对此很感兴趣,不断向我询问进一步的情况,对西藏首次发现的与唐代著名旅行家王玄策有关的史迹希望有更多地了解和认识。这使我很受感动。原以为搞考古的人写的这些枯燥无味的文字,除了少数专业人员之外,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有四个,即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体系。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新疆。  相似文献   

15.
刘航 《黑龙江史志》2013,(19):330-331
60年代的美国,面对自身经济上的困境、苏攻美守的冷战局势、以及盟友的离心力日强,美国将视线投向了日益崛起的中国。中国为改善自己的外交环境、抗衡来自苏联的威慑以及更好的解决台湾问题,逐渐重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归根结底,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是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的。  相似文献   

16.
林宇梅 《民国档案》2003,4(4):77-82
中国抗战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份。1 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时 ,中国正处于武器装备、重要物资以及技术专家严重缺乏 ,财经状况每况愈下的困境。此时的中国对外援的需要十分迫切。而当时的美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实力和影响 ,蒋介石认为美国在国际环境和远东和平中“向居领导之地位” ,① 因而 ,争取美国援华贷款就成为了战时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形势和中国战场局势的变化 ,美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 ,其对华经济援助政策经历了从默许日本侵略中国 ,对中国的求援呼吁无动于衷 ,到有限制地制裁日本和有限制…  相似文献   

17.
盛春寿 《丝绸之路》2008,(12):10-13
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在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罗马西欧文化体系,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要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 ”  相似文献   

18.
试论美国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评估与对策(1961-196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美国政府最新解密材料,对1961-1964年间美国对中国进行核试验的时间、地点、核原料及运载能力的侦察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美国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评估和对策进行分析,其评估与对策是建立在过分夸大中国核威胁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研制核武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而且,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相似文献   

19.
1964年以后,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的力量日益增强。在1966年联合国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讨论中,为阻止中国进入联合国,美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及其盟国和蒋介石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经过讨价还价,美国在盟国的压力下作了相应的让步,美蒋最终达成妥协,中国仍然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相似文献   

20.
陇蜀古道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蜀道研究中,陕西境内有著名的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故道等北段蜀道.这四条古道,姑名之日“秦蜀古道”.“秦蜀古道”北接北方丝绸之路,悉归汉中后,向南与蜀道(中段)、川滇、滇桂、滇缅印等古道相贯通,可谓是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四座桥梁.对此,研者如云,论者如沸,毋庸赘言.那么,作为中国大陆腹地且自古为陕、甘、川、青四省交汇之地的陇南(广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