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葬,就是将高僧活佛的尸骨放在塔内。藏传佛教的习俗只有高僧活佛圆寂,才有资格塔葬,而一般僧人乃至小活佛,只能火葬或天葬,这已成为定俗。 很早以前,高僧活佛圆寂后,先将尸体火化,然后将遗骸塔葬。据说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弟子们火化了释迦牟尼的尸体,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而击之不碎  相似文献   

2.
杨瑶 《文史月刊》2013,(5):77-80
圆公塔是东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明代女真高僧墓塔。《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前广佑禅寺住持圆公塔铭并序》记述了明代女真高僧道圆的生平、功绩、死后葬身之地,涉及广佑寺、白塔、永宁寺的修建情况,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明代辽东宗教概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唐、宋时期,云南存在着分别由"乌蛮"和"白蛮"建立的两个多民族政权,这就是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两个时期,佛教兴盛,高僧云集,建寺造塔之风盛行,域内名塔很多,崇圣寺三塔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董旭 《文物春秋》2014,(6):32-39
河北平山县万寿禅寺塔林为万寿禅寺历代高僧的墓塔群,是河北省保存较好的墓塔群。现存的12座墓塔建筑形制、砖雕手法及塔铭是研究我国不同时期墓塔建筑形制、寺庙佛塔瘗葬制度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本文对万寿禅寺塔林的建筑形制及建筑年代进行了分析研究,藉以丰富寺院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甘肃佛塔巡礼马晓东塔、寺庙、石窟共同构成佛教艺术的三支奇花。沿甘肃“丝绸之路”、“汉詹驿道”等处,分布着各个时代的佛塔近百处,真是千姿百态,蔚为奇观。塔是寺院高僧的坟莹。每当高僧故去,弟子们就在寺院旁或别处这一块“风水宝地”,把他们的舍利、袈裟、经卷...  相似文献   

6.
董旭 《文物春秋》2015,(2):71-75
平山万寿寺塔林为万寿禅寺历代高僧的墓塔,是保存较好、较完整的墓塔群。在现存的12座墓塔中,6号、10号、11号墓塔塔铭对研究万寿禅寺历史及其在当时佛学界的地位、瘗葬制度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唐、宋时期、云南存在着分别由“乌蛮”和“白蛮”建立的两个多民族政权,这就是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两个时期,佛教兴盛,高僧云集,建寺造塔之风盛行,域内中塔很多,崇圣寺三塔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10日,正定城内一居民将所珍藏的一方明代高僧梦堂和尚塔铭捐献给正定县物保管所收藏.  相似文献   

9.
正吉岗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沙尔宗镇米亚足村外两公里处,苯教典籍记载,它不仅是鸟语花香的纯洁净土,还曾经是高僧占巴南喀师徒三人加持过的修行圣地,在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高僧们修行证悟的传说。"擦擦"作为一种方便修行的法门,是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等材质、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模制宗教图案,如各种造像、塔、经咒等。  相似文献   

10.
杨瑶  高辉 《文物春秋》2013,(5):65-68,72
嵌于辽阳市东郊清云山永宁寺圆公塔上的《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前广佑禅寺住持圆公塔铭并序》,记述了明代女真高僧道圆的生平事迹及死后葬身之地,还涉及到明代广佑寺、白塔、永宁寺的修建情况,反映了明代辽东地区的宗教概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塔铭以及相关文献中,明确记载了法如、神秀和慧能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师。但在这三位高僧圆寂后,他们各自的嗣法弟子——元珪、普寂和神会,却围绕着"究竟谁是禅宗史上真正的第六代祖师"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便是禅宗历史上的"定祖之争"。本文通过梳理、解析唐代塔铭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认为这场"定祖之争",是元珪、普寂和神会,出于对个人名份和各自宗派长远利益的考虑,利用第五代祖师弘忍临终付法时的模糊表态,而硬性生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3月,江西星子庐山秀峰旅游度假有限公司在庐山秀峰景区大门东南约200米名叫"塔园"的地方修建停车场时发现明代壁画墓三座(编号M1—3)。2013年7~12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星子县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结果证实,这三座墓葬为明代成化至弘治时期的高僧墓,根据墓葬形制、葬式及随葬品分析,其中又以M2墓主人身份最高,由于未出土能证实墓主人身份的实物证据,故对墓主人的推测只停留在高僧这一身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组唐武德年间智藏禅师舍利装具。作者通过对舍利装具中的石函刻铭研究,认为《续高僧传》所载智藏禅师辞世与建塔时间有误,石函刻铭记载甚确。  相似文献   

14.
尚丽新 《文献》2007,(1):65-74
高僧刘萨诃①主要活动在四世纪下半叶到五世纪初.他在出家以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稽胡族下级军吏,三十岁时巡游地狱的偶发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由一个杀生为业的罪人变成了一个精勤福业的游方僧人.他去江东寻觅礼拜阿育王塔、阿育王像的传说给江南佛教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一个普通僧人而名列宝唱的<名僧传>和慧皎的<高僧传>.  相似文献   

15.
七塔是祁连山南麓的一条深谷,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北15公里处,是一派洪荒大野的原始本相,蕴藏着天地造化的大手笔.其间还有古羌人神秘的岩画、明代戍边大将勒石庆功的石碑、高僧大德闭关修炼的遗迹等,是一处闹市边缘的香格里拉,上苍赐予人世的一方净土.  相似文献   

16.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仙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 这是唐代诗人章八元的《题慈恩寺塔》诗。慈思寺塔,即人雁塔,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唐代高僧玄奘创建。最初是五层,现存是一座七级方塔。据诗人“十层突兀”“四十门开”之句,似乎当时塔高十层,然而,一般的佛塔层高以单数居多,现存唐塔或建于唐以前和唐以后的塔均如此。《魏书·释老志》说:“……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当然电有双数的,如云南大理三塔,以及一些高僧墓塔等,但向来被视为特殊例子,且为数极少。那么,大雁塔为什么建成十层呢? 查《辞海·大雁塔》条云“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贮藏印度取回的经像而建。塔高5层。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三保太监郑和,曾七次率船队赴南洋各地,最远到达非洲东岸。他笃信佛教,法名福吉祥,生前施印了大量的佛经,并捐赠给各地寺庙。2002年9月,在维修始建于明嘉靖的报本塔时,于塔内发现了明高僧圆瀞为郑和抄录的《妙法莲华经》。该经卷纸质,总长约40米,7万余字,均用金粉写成。此经卷是平湖望族陆光祖在南京作官时所得,后带回平湖。经几代家传,最后在清康熙年间报本塔重建之时放入塔刹。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16,(4)
本文将文字记载与野外调查相结合,通过对陕西省境内现存的喇嘛塔遗迹进行了初步的资料汇总与整理,依据残留的铭文或碑文的确切年代,发现两种主要形制一喇嘛塔的典型形制与汉藏佛塔构件的组合形制,多为明清时期西安府与榆林卫两个地区的汉传佛教寺院内的高僧墓塔。结合明代的宗教政策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探究出明代陕西布政使司东部的汉传佛教与西部的藏传佛教并行不悖,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地质内涵不为人知的时代,雁荡山的闻名在于宗教。佛教的兴起直接造就了雁荡山。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梁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唐西域高僧诺讵那因慕雁荡山”  相似文献   

20.
神通寺遗址在济南市南约四十公里(?)柳埠镇东北琨瑞山阳(图一),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始命名为种通寺。唐释道宣续高僧传载"仁寿置塔。敕令法瓒送舍利于齐州泰山神通寺,即南燕主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